首页期刊导航|路基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路基工程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路基工程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卿三惠

双月刊

1003-8825

ljgch01@163.com;ljgch02@163.com

028-86443000 86442063

610032

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16号

路基工程/Journal Subgrade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路基工程》期刊1983年10月创刊,由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主办。刊号:ISSN:1003-8825,CN:51-1414/U。广告许可证号:5101034000064。《路基工程》外文名称:Subgrade Engineering《路基工程》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是国内唯一的以研究路基工程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专业学术领域有着诸多的建树。内容覆盖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矿山、港口、机场等众多行业,聘请了全国铁路、公路等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管理干部担任编委,众多企业和机构参与协办。期刊是首批入选的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遴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版期刊资料库全文收录,同时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荣获四川省一级期刊和中国建筑行业《优秀杂志一等奖》。《路基工程》办刊宗旨:为了更好地、更及时地总结交流路基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推广、解决路基问题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路基病害的整治和防洪、防灾及安全工作,及时交流和沟通科学技术信息,促进我国路基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确保行车安全。《路基工程》主要栏目:论述、试验研究、经验介绍、病害整治。《路基工程》主要读者对象:从事路基学科及其有关的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和设计、施工、养护、维修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路基工程》办刊特色:《路基工程》以其刊出论文的观点新颖、技术先进、工艺新颖、实用性强为特色,重点介绍路基工程技术标准、技术理论研究,交流铁路、公路等有关路基、基础工程方面科研、设计、施工、养护及病害整治经验,报道国内外路基工程动态及科研、设计、管理成果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性文章等,是深受路基工程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及广大工程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所喜爱的专业期刊,对提高全国路基、岩土工程研究,推动路基工程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基本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湿度条件下残积红黏土路基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陈成华谢治徐文章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同土体湿度、车辆轴重和行车车速下,对南宁—湛江高速公路K18+610试验断面开展现场行车测试,研究不同湿度条件下广西残积红黏土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并提出设计施工措施建议。结果表明:动力特性在横向0~4。0m和深度方向0~1。3m区域内衰减较快,当超出这个范围时,行车作用对路基动力特性的影响较小;随着轴重、车速的增加,不同位置上的路基动应力、加速度和动位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路基含水率的变化会导致路基性能发生劣化,但对动应力、加速度和动位移等动态特性指标影响各不相同。

    高速公路红黏土路基不同湿度动力特性含水率防排水限重限速

    深路堑路基近接上跨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结构的影响

    张云龙许强张治国王毅...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新建铁路深路堑路基近距离上跨既有市域铁路隧道工程,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构建隧址区三维数值模型,分析隧道变形及结构受力,评估路基建设前后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性。研究表明:路基的修建引起隧址区围岩应力二次重分布,导致仰拱处最大拉应力增加0。567 MPa;上方土体开挖卸荷导致结构整体隆起变形,仰拱隆起最终变形为4。169 mm;现场监测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荷载结构法表明,路基修建后下方既有结构安全系数会降低,但仍在安全规范限值之内。

    深路堑路基上跨既有隧道有限元计算安全系数

    砂场废弃泥饼填筑路基可行性分析

    蒋栋丞黄煜镔陶俊方薛爱新...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宁波某地机制砂石料开采与加工产生的废弃泥饼,通过颗粒分析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X衍射试验、化学分析试验、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承载比试验,判定泥饼的土样种类及测试其力学性能,探讨废弃泥饼是否适用于路基填筑。结果表明:泥饼土样粒组划分为细粒组,工程分类为低液限粉质黏土;粒组组成、界限含水率均在粉土和黏性土之间;最优含水率为20。6%,在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注重排水,避免水大量流入土基造成强度下降;外掺3。0%水泥的泥饼土样CBR值较大,满足规范要求,可用于路基填筑。

    废弃泥饼路基填筑抗压强度加州承载比最优含水率低液限粉质黏土

    不同压实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马建欣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动态回弹模量及温缩试验与三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对比分析静压成型、振动成型与现场压实试件的力学特性、变形特性及疲劳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试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动态回弹模量及疲劳特性优劣排序为现场压实>振动成型>静压成型;振动压实试件的力学性能、温缩系数和疲劳寿命与现场压实更为接近,在配合比设计阶段采用振动压实能够减小水泥掺量,降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生产成本;振动压实试件测试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力学性能与疲劳特性,有一定的安全度,建议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在配合比设计阶段推广应用振动压实工艺。

    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方法配合比设计试验对比成型方式级配经济性

    基于原位直剪试验的坡积含泥角砾碎石抗剪强度参数探究

    杨运林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建某滑坡的滑体坡积含泥角砾碎石为例,采用原位直剪试验方法获取其抗剪强度参数,并做适当修正。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参数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时,其稳定性系数为0。971~1。129,与现场滑坡状态基本一致,较通常按0。950~1。050的反算系数更具精确性;采用原位直剪试验方法获取含有角砾碎石等粒径较大的滑坡体抗剪强度参数,可使治理设计更合理。

    坡积含泥角砾碎石原位直剪试验抗剪强度参数稳定系数滑坡治理

    某高速公路饱和黄土高路堤填筑沉降分析

    王攀王文文张洁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某高速公路填筑进行全过程沉降观测,对观测数据采用双曲线和星野曲线两种方法进行沉降趋势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饱和黄土地基属于欠压密土,路堤快速填筑期沉降量较大,休整期沉降量较小;地基主要发生主固结变形,次固结变形小;采用经验系数法计算最终沉降量时,地质因素修正系数需要调整。

    软基处理工后沉降沉降分析沉降观测饱和黄土

    工业废渣改良水泥土配合比设计及耐久性分析

    曾亚平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粉煤灰和脱硫石膏改良水泥土,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设计水泥土、粉煤灰改良水泥土和脱硫石膏改良水泥土配合比,并对其耐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龄期增加,φ50 × h50 mm的水泥土抗压强度与φ50×h100mm的水泥土强度比值逐渐趋于稳定,建议最大水泥掺量为12。0%;同一水泥掺量或粉煤灰掺量下,粉煤灰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曲线形状相近,水泥掺量为8。0%、12。0%时,粉煤灰掺量12。0%的水泥土抗压强度达到峰值;同一养生龄期下,脱硫石膏掺量对提高水泥土抗压强度效果较差,脱硫石膏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增加呈线性增长,随脱硫石膏掺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在水泥掺量≥12。0%、脱硫石膏掺量6。0%时取得最大值,建议脱硫石膏最大掺量为4。0%;粉煤灰水泥土抗冻性能最优,改良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残留质量比随冻融次数增加呈线性降低。

    改良水泥土配合比设计性能试验评价经济性

    探地雷达在多年冻土区特殊结构路基服役状态评价中的应用

    刘军伟闫景晨权磊田波...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某高原高速公路(片块石路基、热棒路基和通风管路基)进行无损检测,运用探地雷达技术识别多年冻土区特殊结构路基类型、病害及下部冻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片块石路基通风层处波形杂乱呈区域化分布,热棒路基具备固定间距窄波幅月牙双曲线特征,通风管路基具备固定间距宽幅双曲线特征;对路基病害进行识别,发现检测段片块石路基部分孔隙被堵塞、热棒路基部分热棒失效、通风管路基存在不均匀沉降;通过路基下部多年冻土人为上限的识别及对比以往勘察数据,显示检测段特殊结构路基下方多年冻土均出现退化现象,多年冻土上限下移。

    探地雷达多年冻土特殊结构路基路基检测图像特征

    含软弱土层边坡失稳机制与稳定性分析

    罗冰曾超何先志罗红明...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研究某含软弱土层边坡的失稳机制和稳定性,分析软弱土层对边坡失稳模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边坡中软弱土层的强度逐渐减小,边坡稳定性随之降低;当软弱土层强度分别大于、小于0。6倍周围土体强度时,边坡分别为圆弧形失稳机制、折线形失稳机制;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时,若边坡软弱土层与周围土层性质差异较大时应先分析边坡的失稳机制,然后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时无须事先分析边坡失稳机制,相比刚体极限平衡法优势明显。以某二级公路含软弱土层边坡为例,采用折线形滑动计算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验证。

    软弱土层边坡稳定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极限平衡法变形破坏机制

    新旧沥青路面搭接区力学响应及拼宽方式研究

    陈立辉邱世鹏白岩松张旭...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温度场及车辆动荷载耦合作用下新旧沥青搭接路面模型,对路面搭接区力学响应最显著的路面结构层顶层进行应力分析,设置不同搭接宽度下的搭接路面对比模型。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搭接区顶层温度梯度较小,产生的温度应力对搭接区影响不大,车辆动荷载因素才是导致新旧路面搭接区产生拉剪应力的主要原因,随着超限车载的增大,搭接处顶层最大拉应力和剪应力均增大;温度-车辆动荷载耦合作用下建议新旧路面搭接宽度为15~30 cm。

    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搭接路面模型热-荷载耦合搭接宽度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