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界
理论界

高振庆

月刊

1003-6547

lilunjie2004@163.com lilunjie2007@163.com

024-232642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辽宁省委院内)

理论界/Journal Theory horiz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研究和探讨当前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蕴含的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杨志超余航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著作,深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在文中对以"拿破仑观念"为代表的虚假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度探讨,通过严密分析逐步递推出路易·波拿巴如何借助"拿破仑观念"进行复辟,并从"拿破仑观念"的历史继承性、现实指向性、相对滞后性等方面所展现的意识形态特性做了揭露,分析出传统观念和阶级特征对于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对"拿破仑观念"的形成、盛行的分析中得出破解"拿破仑观念"这一虚假的意识形态的出路.马克思的这一分析对当前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指导当下的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抢占意识形态话语建设的制高点、做好舆情走向的研判和监管工作、科学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拿破仑观念当代启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能国际秩序重塑:价值、生成与进路

    王昕玉王一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大国主导、体现西方文明运行逻辑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日益式微,并逐渐走向"失序"和"无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现代性后果与全球性问题.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蕴含的合作共赢理念、命运与共理念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渐次生成与敞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赓续,演绎于人类对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中,是对"协和万邦"天下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诸多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三大全球倡议"为实践路径,坚持发展优先、深化安全保障、筑牢多元文明之基,旨在推动构建一个共同繁荣、普遍安全、文明多元互鉴的新型国际秩序,为全人类共同发展凝聚文明共识、形塑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秩序重塑合作共赢三大全球倡议文明多元互鉴

    论马克思精神利益观的历史嬗变

    齐承水吴倩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利益观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马克思对精神利益的理解是在其哲学思想的历时性变化中进行的.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过程中,精神利益是在理性自由、人本主义、异化劳动中彰显的.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马克思在资本逻辑批判中深刻阐释了精神利益主体、精神利益实践、精神利益关系、精神利益矛盾等范畴,赋予了精神利益丰富的政治经济学内涵.人的精神利益的全面实现是在真正的共同体中得以完成的,以无产阶级解放为前提,以共产主义实践为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宿.

    马克思精神利益哲学思维方式资本逻辑真正的共同体

    三教合一视域下的《传习录》诠释:王应昌《传习录论》析评

    刘海成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应昌顺应明末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趋势,他对《传习录》的诠释既体现出生命体验与诠释文本的"视域融合",又引入儒佛道经典进行"跨文本诠释",独具诠释学意蕴.他将佛家的"一室千灯""三心"等观念,与道家的"为道日损""盗天地""忘"等思想圆融自如地应用于对《传习录》的诠释当中,不仅丰富、深化了王学三教合一的面向,而且映射出心学诠释学注重体验性的一面,即将主体的求道体验、生命境界熔铸到经典解释当中,至于是否符合文本原意则并不是诠释者所首要关注的问题.

    传习录三教合一以佛释儒引道入儒

    荀子政治思想浅析——以"性朴欲恶心虑论"为基础的考察

    李福龙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性论是荀子政治思想的根基,"性朴欲恶心虑论"是荀子人性论的题中应有之义.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因为"欲恶"而导致"相亡"的后果,圣人"恶其乱"而带领人们走向有序的社会状态,由此圣人政治合法性的根基得以确立.隆礼重法和劝学致善是荀子政治思想中的两条纲要.人生而有欲,因此,圣人要通过隆礼重法的方式,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性朴而非性恶,而且心具有"虑"和"习"的能力,所以圣人希望人们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重视外在礼法约束的同时,注重人格的自我提升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理论特色.

    救亡图存隆礼重法劝学致善

    "则必有分":"蝶梦"还原及其"物化"之思

    高文绪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者多关注《齐物论》物化的形而上意义,但从"胡蝶梦"来论"物化"发生过程的很少.故透过还原,发现"胡蝶梦"蕴含经由"吾丧我"而达至"物化"的过程."我"要实现"物化"首先要以心顺物才能突围秩序化的身体边界;其次要破除由自我意识构筑的知见才能解悟梦觉之分;再次需认识生命乃气化的结果并以此洞照死生的拘囿;最后必须以道言方式才能昭晰成心凝聚的是非之言.由此,庄周才能从"觉"的现实进入"梦"而以"不知"的态度化为蝶,即使觉后有"疑"和"辨",但仍能顺乎"有分"存在,也即"我"真正摆脱了知的芒昧状态而进入不知的物化之境.

    蝶梦物化齐物

    对西方整体主义环境伦理学论证逻辑的再审视——兼与裴士军、徐朝旭老师商榷

    李秀艳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本体论层面,西方整体主义环境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克里考特和罗尔斯顿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论证逻辑是不同的.但在认识论和实践论层面,二者都注重情感的作用,遵循了"情感→价值→义务"的论证逻辑.然而,情感具有主观性,难免导致道德相对主义问题.为此,我们要将人理解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避免将人视为单向度的理性存在或单向度的情感存在.既要促进人类科学理性不断进步,又要加强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高扬人的道德理性,在实现人的内在价值的同时,实现自然的内在价值.

    论证逻辑自然的内在价值克里考特罗尔斯顿情感

    词语都市:析罗蒂的偶然观念中的现代历史意识

    郝二涛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蒂的偶然观念源于他的学位论文中的"潜在性"概念,在《偶然、反讽与团结》中以语汇为突破口被系统阐述.语汇是需要被个体创造的语词.语词创造的动力源于自我对自身的独特性的焦虑.自我是彰显个体独特性的异质的自我,只能出现于民主制度之中.为了改进美国的民主制度,罗蒂通过增加个体对残酷的敏感性来减少个体对他者的隐性的残酷行为,让他者自觉地融入"我们"之中.罗蒂的目标是个体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这种构想在文学文本层面承认了偶然、变化与自由的合法性,彰显了偶然观念的无主体性的现代历史意识.它固然可以解决罗蒂早年面临的如何平衡私人兴趣与社会责任问题,却因缺少清晰的操作流程而并未真正达到罗蒂早年乃至终生都在渴望达到的平衡.

    现代历史意识偶然语汇自我民主制度罗蒂

    实质公平原则下数字经济的治理逻辑及法治进路

    唐雪枫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在经济领域,效率俨然在价值体系中占据主导或优先地位,而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强调效率优先的价值判断体系已无法解决异化公平、空间正义淤塞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梳理公平理念的发展脉络以明确法律价值目标中实质公平之表达;进而分析实质公平原则在数字经济中得以运用的理据、事实理由,以探寻实质公平原则在数字经济调适中的法治进路,即以包容性增长理念弥合不均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寻求长远发展,采取回应型规制模式,完善以"数字正义"为指引的数字治理机制,以契合数字逻辑建构下的经济新样态,寻求实现数字经济时代新语境的良法善治.

    数字经济实质公平原则运行逻辑数字平台数字权利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处罚侵害营业权的问题研究

    卢政峰张墩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处罚过度问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治理.但在政府尊重、保护市场主体产权与营业权的背景下,还存在以下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法律规定存在空白,未能有效对营业权作出精准认定;二是具体裁量基准缺失,地方政府频频出现不当行政行为;三是地方政府允诺行为失当,在招商引资中作出的行政允诺失当或不予兑现;四是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补偿,以致产生民怨.此类乱象不仅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更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在各地政府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只有将焦点集中在行政法治化领域,才能有效约束政府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健康运转保驾护航.因此,有必要剖析地方政府行政裁量过程失当突出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因应之策,以期能够构建我国营业权行政法保护的完善路径.

    行政处罚地方政府信赖保护营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