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老龄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老龄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

月刊

老龄科学研究/Journal Scientific Research on Ag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若干认识误区及澄清

    和明杰党俊武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举了当前人们关于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六种认识误区:"人口老龄化就是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一个统计问题""人口老龄化主要是老年人的问题,应对的关键在于解决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各种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主要是解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增长".对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和澄清,旨在推动中国特色老龄科学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为全面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全面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全面推进老龄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认识误区老龄科学

    衰落还是扬弃?孝道观变迁的世代效应与时期效应

    陈国华
    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双元孝道模型为基础,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和2017年数据,分析孝道观变迁的世代效应与时期效应.结果发现:孝道观变迁的世代效应不显著,年轻一代的孝道观并未呈现衰落趋势;孝道观变迁的时期效应显著,十年间权威性孝道的认同值呈下降趋势,而相互性孝道的认同值呈增长趋势,这一趋势的实质是对传统孝道观的扬弃.要顺应孝道观变迁的这种趋势,积极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孝道观,夯实"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文化基础.

    权威性孝道相互性孝道世代效应时期效应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安德森模型的实证研究

    于大川王啸宇邱玉婷
    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安德森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CLHLS 2018年数据,采用二项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较高,供需失衡明显;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高低次序为,医疗保健类需求、精神慰藉类需求、权益保障类需求和日常照料类需求.安德森模型中的情景、倾向、使能、需要四类特征变量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其中:平原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未婚或丧偶、独居、上过学、家庭规模大、社区(村庄)养老服务供给较多、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较高;地区人均GDP较高、养老机构数较多、邻里关系和谐、生活来源充裕以及享有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较低;年龄和子女数量对农村老年人不同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意愿有差异性影响.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重视需求的次序性,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同时应尤为关注农村弱势老年群体,保障其养老服务获取权利.

    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安德森模型

    联合分析法在养老机构参与式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王彦婕卢晓雪张依濛林旭程...
    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积极老龄化政策背景,遴选健康、保障、参与三个维度构建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景观偏好的关键设计因素,结合参与式景观设计展开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确定景观设计的不同属性水平,采用联合分析法对受访老年人的景观设计偏好进行模拟场景组合与实证分析,寻求景观设计要素的最佳组合方案.通过访谈记录、文献查阅深度解析数据结果,生成针对养老机构参与式景观设计的结论及应用方案,为养老机构景观营造和积极老龄化环境设计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联合分析法积极老龄化养老机构参与式设计景观偏好

    老年人陪诊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PB/TAM拓展模型

    汪颖余捷祯张振华
    4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框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加入信任维度,基于406份老年样本问卷的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老年人陪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的陪诊意愿,感知有用性对老年人陪诊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了推动陪诊行业全面发展的对策建议.

    老年人陪诊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的社会基础——基于F社区的实地研究

    杨扬
    6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F社区打造了包括设立互助睦邻点、结对帮扶等在内的多样化的互助养老形式.从社会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可知,互助养老实践与村庄社会基础有着紧密联系.F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长,为互助养老提供了经济基础;各级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体制,村委会负责办理本村公共服务的职责,以及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威望,是互助养老必不可少的政治基础;村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互助传统,为互助养老提供了文化基础;产生于社区内相对稳定社会交往的人情和面子以及彼此信任,共同构成了互助养老的社会心理基础.

    农村互助养老社会基础

    投稿须知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