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华

双月刊

1672-8572

ldxyxb@vip.163.com

0415-3789074 3789073

118001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astern Liaod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服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立足校内,面向全国,为繁荣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财经科研事业作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场所符号学视域下丹东边境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研究

    杨朝丹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语言景观的场所符号学理论,通过调研发现,丹东边境旅游景区语言景观具有数量多、种类全、分布广等特点,还兼具国际性、民族性及边境城市特色.然而,丹东边境旅游景区语言景观在语码取向、字刻和置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推动语言服务水平的提升和丹东边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对语言景观的功能认知,规范语言景观的管理,并在融入边境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完善景区语言景观建设.

    丹东市场所符号学边境旅游景区语言景观

    破与立:王若虚的唐宋诗观

    白晓洁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代为唐宋诗概念形成期,王若虚则是金代诗学由宗宋向宗唐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国朝文派"谋求金诗的自立,贞祐南渡后又进一步破除了诗坛的不良习气.王若虚立足于金代诗坛百年"破""立"场中,肯定宋人之立,激烈批评江西诗派,以求破除金南渡后浮靡尖新的诗风.同时他超越北宋诗学传统,宗尚唐代,剥离黄庭坚与杜甫的师承关系,对宋人多有贬抑的白诗表露出强烈偏爱.无论是对宋诗贬中有褒的态度,还是开始有意识地宗唐抑宋,都表现出王若虚对金代诗风急需破弊除陋的超越意识.

    王若虚唐宋诗观时代语境金代诗学

    戏剧影视中的屈原形象及其在数字媒体时代的再塑路径

    曾梓威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屈原形象分别在话剧、电影、电视剧中呈现出勇士、君子、诗人等多样化面貌.这些有显著差异的屈原影像,反映出不同时期创作者和社会文化心理的脉动.在21世纪数字媒体时代下,屈原形象的再塑工作可从媒介技术赋权、媒介议题联结、媒介话语回归3条路径入手,从而更加突出屈原形象在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唤起受众社会意识再思考诸方面的作用.

    屈原形象戏剧影视数字媒体

    顾城诗歌的精神建构与审美追求

    孙玉荣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诗人顾城的诗歌,清新脱俗,富含哲理,既有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界的深刻洞察,蕴含着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人文关怀等深刻的思想内涵.笔者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作者创作心理的形成,阐述其精神建构、现代主义风格和审美追求,总结顾城诗歌童话风格的价值及诗人的悲剧命运给世人的警示,以更好地理解其创作理念,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启示.

    创作心理精神建构审美追求人文关怀童话风格

    埃尔诺《悠悠岁月》的记忆书写

    张然刘萍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将无数记忆碎片融合,拼凑成一幅"法国社会动态景观图".埃尔诺通过个人生命体验以及具有象征性的"场"展现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其对社会问题的观照外化了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作家对性别、阶级与民族问题的深度观察与批判性反思.

    《悠悠岁月》记忆安妮·埃尔诺"女人话"

    完颜杲对金初政局的影响

    马业杰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女真伐辽的过程中,完颜杲由初出茅庐的女真将领成长为具有开阔、深远战略眼光的军事将领、统帅,深受金太祖、金太宗信任.女真建国以后,完颜杲身居高位,在女真贵族群体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对加强女真贵族的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金初时期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作为金太祖与金太宗之同母胞弟,按照女真旧制,完颜杲被金太宗封为谙班勃极烈,为金代皇位继承人.但是,由于完颜杲先于金太宗逝世,直接导致天会十年的皇储争夺,进而导致金熙宗初期派系争斗不断加剧,使得金代皇位继承问题成为影响金初政局动荡的潜在威胁.

    完颜杲金代皇位争夺派系之争贵族矛盾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

    郭玲武宁宋岱岳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适应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影响组织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全面总结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取得的普遍性成绩的同时发现,高校在基层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基层党支部服务学校大局意识较弱、党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性不强、党员教育管理水平不高、政治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此,高校应从愿景建设、党团共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载体建设五个方面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新时代

    辽宁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孙立华张贺茗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是红色文化大省,同时也是教育大省.笔者通过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与价值的挖掘,阐述辽宁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在分析辽宁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后发现,存在着学生对辽宁红色文化传承认知单一、教师对辽宁红色文化教育理解不深、高校对辽宁红色文化运用重视不够等问题,基于此,笔者从高校、政府和社会3个维度探索辽宁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为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提供有益的借鉴.

    红色文化辽宁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大学生"学习躺平"现象的心理成因及教育策略

    项东方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学习躺平"现象折射深层的心理与社会问题."学习躺平"心理成因复杂,可能涉及学习压力、就业焦虑、价值观冲突以及网络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大学生面临学业竞争、未来规划以及社会期望的多重压力,为了逃避现实或者追求心理平衡,可能会选择"躺平"作为应对策略.笔者先阐释大学生"学习躺平"的内涵,随后剖析其成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态度的教育策.

    "学习躺平"大学生心理成因教育策略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以辽东学院为例

    陈志勇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背景下,为解决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技术快速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的问题,辽东学院该专业以实验班为依托,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索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的结合、学校教学与行业工作需求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工科实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