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农业科学
辽宁农业科学

赵奎华

双月刊

1002-1728

LNNY@Chinajournal.net.cn

024-31029927

110161

沈阳市东凌路84号

辽宁农业科学/Journal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辽宁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论文、试验研究简报和科学种养的典型经验,介绍国内外重要农业科技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滑菇种质资源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肇莹马晓颖陈珣龚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6 株滑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到的 11 条ISSR-PCR反应引物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滑菇的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同时对 9 种滑菇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6 株供试菌种相似水平在 0。76 时,聚类分析划分为 5 个类群。农艺学表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性状有 6 组,说明大部分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 5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 87。366%,表明这 5 个主成分能够反映滑菇的 9 种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从特征值和贡献率来看,菌柄长度、菌菇颜色、菇蕾数量、产量和菌盖厚度是引起滑菇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 10 时,26 份滑菇种质可聚为 5 个类群。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期为滑菇菌株新品种选育、优质种源筛选提供依据。

    滑菇ISSR聚类分析农艺学表型

    玉米骨干自交系弯孢叶斑病抗性鉴定

    王平李政君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影响产量和质量。对 80 份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了抗性鉴定,发现大部分常用的自交系易受病害影响,而一些引进的自交系则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在沈阳鉴定病圃中,25%的供试材料表现为抗病或高度抗病,而 41%的供试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度感病。27%的供试材料在阜新鉴定病圃中表现为抗病或高度抗病,而 49%的供试材料表现为感病或高度感病。L269 在两地均表现出高度抗病性,而C167-1、浚 9058、自 330、黄早四、郑 58 和A3 则在两个地方都表现出高度的感病性。鉴定结果对进一步发掘抗性种质资源、揭示玉米抗弯孢叶斑病的遗传机制和培育优良抗病自交系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骨干自交系弯孢叶斑病抗病性鉴定

    基于泊松分布的丹东草莓成熟期暴雨灾害风险分析

    董海涛姜兆彤李如楠房一禾...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暴雨灾害是影响草莓特色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利用 1991~2020 年丹东地区 4 个站点气象观测资料和草莓成熟期灾情信息,建立草莓暴雨灾害指数。综合考虑暴雨的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制定了轻度、中度、重度暴雨灾害等级,基于泊松分布的评估模型获得丹东地区不同等级草莓成熟期暴雨灾害风险发生概率。结果表明:(1)30 年丹东地区草莓成熟期暴雨灾害发生次数空间存在较大差异,平均发生次数为 11。0次,宽甸地区最少为 7 次,振安区最多为 15 次;(2)30 年丹东地区草莓成熟期暴雨灾害站次比呈减少趋势,每10 年减少 2。8 个百分点(P<0。01),2011~2010 年出现站次比最高,2011 年后暴雨灾害发生范围减小;(3)30年丹东地区草莓成熟期不同等级暴雨灾害的时间变化特征明显,各地区发生暴雨灾害年均次数为 0。37 次,轻度、中度和重度依次减少,分别为 0。23 次、0。10 次、0。13 次。其中,振安区发生暴雨灾害次数最多为 0。50 次;(4)30 年丹东各地区发生的暴雨灾害风险概率以轻度暴雨灾害为主,概率范围为 46。9%~57。7%,接近或二年一遇以上(≥50%),中度和重度暴雨灾害次之。发生暴雨灾害的超越概率为 62。3%,在二年一遇以上,主要集中在振安区,发生轻度和中度暴雨灾害风险较高。

    草莓成熟期暴雨灾害泊松分布风险概率

    浙江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总量、强度与结构

    戚迪明杨紫丽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公开数据,从农业能源利用、农用物资投入、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 4 个层面构建碳排放量的测度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及其各市域 2010~2020 年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并对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源内部结构进行时序分析,研究发现全省或市域范围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从排放源内部结构来看,多数地市以畜禽养殖为主要碳排放源,不同市域碳排放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制定碳减排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水稻种植、农用物资投入和农业能源利用应成为今后一定时期浙江农业碳减排的重要领域。

    农业碳排放排放结构排放强度时序特征

    我国村镇银行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何静玥文军农万相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分析我国村镇银行研究概况和关键词演变,该文结合Excel和Scimago Graphica,利用CiteSpace V对CSSCI数据库中村镇银行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村镇银行年发文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存在多学科交叉、跨地区和研究机构合作研究,但未形成核心合作研究群;村镇银行研究总体可归纳为村镇银行、市场定位、金融服务、风险应对 4 个方面,关键词演变具有强政策引导性。未来要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结构性重组工作进行多学科融合探索,增加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的视角和底层运营制度设计和监管的研究,加强学者和研究结构之间的合作,稳妥化解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研究热点CiteSpace文献计量

    油橄榄果渣熊果酸对沙门氏菌抑菌机理研究

    王倩宁张晓琳姚凯琳张楠...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油橄榄果渣熊果酸为材料,以沙门氏菌为受试菌,通过生长曲线、培养液电导率、核酸含量、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的变化以及细菌电镜扫描方法,探讨熊果酸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经油橄榄果渣熊果酸处理后的沙门氏菌细胞膜受到破坏,其生长速率在各时间段受到抑制,菌液电导率、核酸含量均显著增加,ATP含量降低。电镜扫描结果表明熊果酸使菌体皱缩内陷,出现孔洞,破坏细胞膜完整性,造成细胞内物质泄漏。说明油橄榄果渣熊果酸能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作用机制是改变了沙门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破坏了菌体细胞的形态结构。

    油橄榄果渣熊果酸扫描电镜抑菌机理

    湖北恩施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

    万松胜李双龙李园顿春垚...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恩施市大型真菌资源及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恩施市有大型真菌 52 科 109 属 199 种,其中食用菌 32 种,药用菌 20 种,有毒菌 38 种,食药兼用菌 9 种,未知用途有 100 种,近危 1 种,无危 67 种;优势科为蘑菇科 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粉褶蕈科Entoloma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马勃科Lycoperdaceae、类脐菇科Omphalo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为粉褶菌属Entoloma、鹅膏属Amanita、丝盖伞属Inocybe、红菇属Russula、白环蘑属 Leucoagaricus、乳菇属 Lactarius、牛肝菌属 Boletus;以属为基础可划分为世界分布属(77。06%)、热带—亚热带分布属(9。18%)、北温带分布属(10。09%)、东亚—北美分布属(2。75%)、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属(0。92%),表现为北温带和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的区系特征,在亲缘关系上与相邻的重庆大巴山最接近。

    恩施市大型真菌优势科属区系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度测算分析

    李婷易虎先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广西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农业、旅游业和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 2017~2021 年广西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西农业和旅游业融合的耦合度和协调性。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与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同步,但波动较小,均有上升趋势;广西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度较高,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过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已由初级协调重回中级协调。建议从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资源利用、创新旅游产业、强化人才支撑几个方面着手发力,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广西乡村振兴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度

    黑龙江省勃利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及满意度分析

    黄峰华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黑龙江省勃利县农民对人居环境治理满意度为切入点,采用问卷法,对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勃利县农村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总体满意率为 51%,对垃圾清运和厕所改建的满意率分别为 42。6%和 37。9%,对污水治理的满意度最低为 20。2%;卡方检验表明,垃圾清理、污水处理及厕所改建的满意度极显著的影响农民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满意度。针对当前黑龙江勃利县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污水排放缺乏有效监管、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垃圾处理方式简单、厕所改建模式不适宜 4 个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民致富、加强基础投入、强化环保监管、村民辅助治理的对策建议,并总结出"村社会组织+村两委"治理模式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垃圾清运污水排放厕所改建满意度农民

    基于改进Critic法的丽水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段长桂马逸飞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丽水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利用改进critic法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丽水市 2010~2021 年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丽水市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两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演变至良好协调阶段。

    农业经济生态环境改进critic法耦合协调度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