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群

双月刊

1000-1751

lsxbwk@lnnu.edu.cn

0411-82158277;82159277

116029

大连市黄河路850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主编由校党委副书记董文江教授兼任,常务副主编由学报编辑部主任于钦波研究员兼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兴隆洼文化头盖骨牌饰研究

    徐昭峰逄馥璐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头盖骨牌饰在兴隆洼文化中出土数量较少,但其往往出土于墓主人贴身的位置,以及所用材质的特殊性,表明头盖骨牌饰与祖先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三件头盖骨牌饰分别代表了人面饰、臂饰、祭祀法器三个系统.祭祀法器随着红山文化的消亡,也渐渐失去其原本的作用而消失.人面饰和臂饰则在文化交流中进入中原地区,并发展为青铜人面像和青铜兽面牌饰.青铜人面像在商周时期进一步影响到四川、陕西等地,使当地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人面像;在汉代其作为百戏中的面具和仪式面舆继续流传,并衍生出了丧葬面具这一功能,而这一功能在辽代墓葬中亦有发现.臂饰与人面饰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商周时期其功能也一直被保留,被用于作为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用具且与宗教祭祀活动有着一定关系;秦汉时期,臂饰发展为臂鞲,更注重实用功能,并得到广泛流传;但是其最初的作用并未消失,至辽代仍可见用于彰显身份地位的礼仪性臂饰.

    头盖骨牌饰祖先崇拜青铜人面像青铜兽面牌饰臂鞲

    商周铜器蛇噬蛙纹研究

    张德良刘晋嘉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搜集饰有蛇噬蛙纹的商周青铜器,计有9件;根据发现地点和纹饰风格,对这些器物做了分区研究,计有东北、北方、西南和南方四个文化区.根据器物所属考古学文化区,发现东北区与北方区为蛇噬蛙纹主要分布区,二区内的蛇噬蛙纹在表现风格上既有联系亦有区别;西南区与南方区的蛇噬蛙纹出现时间相对较晚.追溯这一纹饰母题,据目前所知,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斜腹罐所饰的蛇噬蛙纹当为其源头.

    蛇衔蛙纹青铜器商周文化区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进预测研究

    刘旭华俊杰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使用ArcGIS软件对各文化时期遗址数据进行提取,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预测模型,得出遗址分布与海拔高程等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生成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分布概率图.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聚落选址与 自然地理要素关系密切,河流对遗址分布影响较大,海拔高程、坡度影响其次,坡向影响最弱.遗址预测模型显示较高概率分布区集中分布于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丘陵地带和地势较高的台地.预测模型可为探讨辽西地区史前人地关系演变提供重要参考,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科学判断与决策支持,提高考古工作效率.

    Logistic回归模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分布特征预测

    李白骈文的成就及后世的评价

    于景祥宋艳欣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出常人的成就.不过,由于骈文观念的不同,后世骈文批评家对李白骈文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李白骈文成就贡献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母性论思想论析

    徐大威李金良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全的人性系统应包括自然性(个体性)、社会性(父性)与母性三个维度.但历史上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与 自然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母性维度.老子针对父权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母性论命题,意在重建人心的秩序.然而,老子母性论并非仅在话语的表层区分于父权,而在于彰显母性"大爱"的品格,其既不同于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也不同于基督教背景下的博爱.老子母性论有三个思想特质:一是母性是人对自身的完全舍弃与对存在的绝对给予;二是母性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奠基作用;三是母性意味着个体对于家国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研究老子母性论的意义在于探讨人心的现代性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应体现在社会制度与人心两个层面上,后者则是现代性的真正实现.

    老子母性论万物负阴而抱阳人性三元结构现代性

    《六朝文絜》多种多样的骈文批评方法

    于信张洪兴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梿的《六朝文絜》在骈文批评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其中以其独特的以选达旨法为主,同时又运用了翻案批评法、史学方法、朴学方法,还有多层面、多角度的鉴赏分析法,等等,这样他关于六朝骈文的批评研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值得我们深度关注.

    许裢《六朝文絜》骈文批评方法

    试论汉英肤觉形容词义位衍生现象的共性与差异

    王淼张道新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引申和比喻扩展词义是语言系统高度发展的特征之一.以汉英肤觉形容词为切入点,运用词汇语义逻辑理论,发现两种语言在义位衍生机制方面存在共性,即引申、比喻义位的衍生分别遵循"以属指名"和"以名指属"的语义逻辑机制.通过对比还发现,英语作为形态语言,衍生的义位明显多于汉语,而汉语衍生义位的透明度和理据性更高.

    肤觉形容词义位衍生语义逻辑机制汉英比较

    高校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胜任力对教学反思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吕昕颖沈壮娟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胜任力如何影响其教学反思.基于问卷法,对585名相关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教学胜任力对教学反思的影响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通过心理资本和职业承诺的间接效应.这一结论为制定国际中文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凸显了教师心理资本和职业承诺在提升其教学胜任力及反思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胜任力教学反思心理资本职业承诺

    传播学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维度

    隋秀英王子琪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传播学视阈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向大众传播的过程.它既有信息传播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区别于一般信息传播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被大众认同并成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一种具有目的性、交互性和社会性的信息传播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有它成立的意义空间,要在大致相近或一致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通过对符号含义的共通性理解以及在人们交往心理认同默契的前提下,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和意义共享.

    传播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共通性理解有效传播

    调查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探析

    王天楠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实践本体论,并将实践作为对象、目的、方法、动力和检验标准,内涵了"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调查研究要揭示的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蕴含了"大兴"与"常兴"、结果与过程、形式与内容、"上意"与"下情"、百家与专家等辩证关系,并且用辩证思维方法处理调研与检查、质性与量化、规模与效率、布置与突袭、态度与方法等关系,是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调查研究哲学方法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