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李雪铭

季刊

1000-1735

lsxblk@lnnu.edu.cn

0411-82158277,82159277

116029

大连市黄河路850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主要刊载自然科学以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优秀科研成果,适合于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等科研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河口湿地信息提取及蓝碳储量时空演变研究

    柯丽娜谭琴刘大齐王权明...
    2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滨海湿地的蓝碳储量与固碳能力的量化评估对减缓气候变化,充分发挥蓝碳的固碳能力,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辽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Sentinel-2A影像提取分析2017-2021年辽河口湿地信息,并借助InVEST评估模型对辽河口湿地蓝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预测研究区未来30 a蓝碳净碳固定情况.研究表明:①2017-2021年研究区自然湿地占比70%以上,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人工湿地占比20%左右,总体呈增加趋势.各湿地类型之间变化情况复杂,主要为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之间的相互转化.②2017-2021年研究区蓝碳总储量呈上升趋势,蓝碳总累积量呈下降趋势,但二者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稳定,未发生剧烈变化.③研究区蓝碳净碳固定值在未来30 a总体呈上升趋势,到2050年蓝碳净碳固定总量可达3 094.270 7× 104t,单位面积蓝碳净碳固定最大值将增至867.90 t/hm2,最小值将降至-63.03 t/hm2.

    Sentinel-2A辽河口湿地信息提取蓝碳

    近53a辽河流域旱涝灾害的时空特征

    王岚于淼
    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辽河流域旱涝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地面降水日值数据集V3.0为基础数据,采用Z指数法表征旱涝事件,并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分析了辽河流域1968-2020年逐年、逐生长季的旱涝事件分布特征及其周期性规律,结果表明:①辽河流域近53 a中发生旱涝事件的灾害年份约占总时间序列的2/3以上,集中发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中后期及本世纪00年代.②近53 a中,重度干旱或洪涝事件均以流域东南部的河流下游及入海口区域最为严重,流域东南部的旱涝程度反差最为强烈.③对于辽河流域范围的旱涝事件来说,周期特征以短时高频振荡为主,年代际尺度的波动对于周期规律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辽河流域旱涝事件EEMD灾害频次

    中国与G7国家高技术产品贸易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彭飞梁家宁王浩然
    228-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美两国博弈愈演愈烈,美国在G7峰会上主张一致对抗中国.中国与西方国家未来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不容乐观.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贸易数据,结合出 口相似度指数对G7国家与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展开研究.研究发现:①中国与G7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 口结构特点致使各国都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各自高技术短板领域的不足.②中国的高技术产品比较优势较G7国家而言处于弱势.③国家经济规模、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地理距离等因素对高技术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高技术产品贸易G7国家比较优势影响因素

    基于院前120急救大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空间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李鹏邱琬钧马楠郭建科...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居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随着大连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疾病谱系也随之复杂化,居民对急救的需求与日俱增.采用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大连市120院前急救患者的历史大数据,筛选并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建立数据库,利用最近邻距离指数、核密度、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大连市120院前急救患者的空间格局分布的类型和特征.通过筛选符合标准的40 551病例后,对院前急救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得到大连市120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男女比例为1.13∶1,疾病高峰年龄段是老年组(病发年龄≥60岁),排除不明确诊断,病种占比前3的疾病是损伤和中毒(24.727%)、心血管系统(10.219%)、呼吸系统(9.928%),且这些疾病都主要发生在老年组.院前120急救患者在空间上多呈现集聚分布,主要集中于苍山路周围、友谊广场附近、东联路与华北路相交一带、香炉礁街、联合路两侧、中山广场附近、人民路、二七广场周围、马栏北街、西山小区附近、台山街周围.以期对指导医院急救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制定有效的院前急救防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流行病学院前120急救急救患者大数据GIS空间分析

    开放式创新与知识产权风险——"开放悖论"情境下的互惠性控制分析

    李照月周建亚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数字化、共生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开放式创新成为当前科技领域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但其一直被"开放悖论"所困扰.知识产权合作属于开放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存在着知识产权"开放悖论",引发知识产权流失风险和知识产权转化风险.互惠性经济理论的兴起为开放式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思维模式,实证性研究揭示了互惠性偏好下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的微观机理,提出互惠性深化的具体策略,包括领导层重视互惠性战略实施、善于选择互惠性合作伙伴、培育企业互惠性文化、重视知识产权流失风险互惠性控制等,从而为开放式创新的深入推进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开放式创新开放悖论知识产权互惠性知识产权流失风险

    深圳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赵良仕戴振威
    2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圳市2007-2022年的2908宗土地出让地块为样本,采用GIS空间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深圳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出让数量最多的是龙岗及宝安区,土地出让收入最高的是南山及宝安区,最少的都是盐田区,土地出让数量和收入总体上都呈稳中有升的趋势.②深圳商服、住宅、工矿仓储和总用地的出让均呈显著集聚模式.③总用地出让热点区分布较均衡,冷点区在东南部较多.商服用地热点区高度集聚于西南部的都市核心区.住宅用地热点区分布相对均衡,且在深圳中部的热度明显超过另两类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热点区集聚于北部边缘地区.④总用地出让的核密度在西南部及东北部高,东南部低,呈多中心多层次点状集聚的空间特征.商服用地高密度区集聚于西南部,呈大规模连片分布单中心集聚的空间特征.住宅用地高密度区分布较均衡,呈多中心多层次点状集聚的空间特征.工矿仓储用地高密度区主要位于北部,且临近深莞、深惠交界处,呈多中心点状集聚的空间特征.⑤土地出让区位选择模式是商服用地高度集聚于前海等城市新中心,工矿仓储用地主要位于北部城市边缘地区,住宅用地夹于另两类用地之间的同时也与商服、工矿仓储用地混合分布.⑥土地出让区位选择受到交通、地形、经济与人口规模、城市化和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影响因素深圳市

    旅游者-同伴互动对旅游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成锦李依卜晓婷贾伯聪...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作为生产的最终目的,碳排放总量的控制最终要落脚于消费端的节能减碳,由此,旅游者低碳消费行为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以旅游者满意和自我目的地联结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旅游者-同伴互动驱动旅游者低碳消费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结果显示:①旅游者-同伴互动正向影响旅游者低碳消费行为;②旅游者-同伴互动正向影响旅游者满意和旅游者自我目的地联结;③旅游者满意和自我目的地联结顺序中介旅游者-同伴互动对旅游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

    旅游者-同伴互动旅游者满意自我目的地联结低碳消费行为链式中介

    高校薪酬制度体系探究

    张也非马蓝
    267-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薪酬制度在高校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合理的高校薪酬制度体系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析我国高校薪酬制度现状和当前高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薪酬制度建设、考核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薪酬制度设计的建议,促进建立符合国情且具有特色的高校薪酬制度体系.

    薪酬制度高校绩效考核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投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辛玲阎姝
    27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投入是近些年国内外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投入是满足大学生体质健康需求,增进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提高运动获得感的主要途径.依据学习投入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探究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投入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投入总体处于中等投入水平,情感投入得分相对较高,行为投入和认知投入次之;不同变量的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投入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的促进策略.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投入提升策略

    竞争、传播、引领——我国体育国际学术话语权提升的三重视角

    张铎耀闫晗邰峰
    28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国际学术影响力与话语权是体育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以及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我国体育国际学术话语权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国际学术话语权受学术竞争力、学术传播力、学术引领力3个维度的影响.现阶段体育国际学术话语权存在学术竞争能力弱,学术成果传播不畅,学术引领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方法包括:提高学术成果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与数字化媒体协作,拓宽学术成果传播路径;打造国际化学术期刊,强化学术话语表达阵地;实现科研合作,提高学术话语引领;理论结合实践,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术话语体系.

    体育国际学术话语权话语体系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