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老区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老区建设
老区建设

刘清荣

半月刊

1005-7544

lqjs8970@sina.com

0791-88592830 88596434

330077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老区建设/Journal Old Liberated Area BuiltCHSSCD
查看更多>>研究老区建设的综合性刊物。旨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面向老区,面向改革,研究老区发展战略,探索老区建设的新路子,总结交流老区脱贫致富的典型经验,沟通老区与各方面的联系渠道,传播老区建设的信息,介绍有关科技知识和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时代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构及实证检验

    胡俊杰陈有娣黄茂勇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而人才队伍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环.阐释人工智能时代赋予乡村旅游人才的新要求,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已有文献研究,整理、归类出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构成要素,并构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和权重系数,结果表明该体系与实际情况匹配度较好.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量化指南和有效工具,未来应结合评价体系,通过设立职业资格、制定行业标准、调整培养方案等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乡村阅读培育农民乡村振兴主体性的路径研究

    宋成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阅读培育农民乡村振兴主体性价值表现在培育农民自身价值认同感、构建乡土文化归属感、激发农民乡村振兴参与感等方面.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乡村阅读应从尊重农民群体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农民群体的阅读参与能力、增强阅读相关单位的阅读服务能力、发挥榜样力量在乡村阅读中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在阅读活动中的自组织能力五条路径出发,培育农民的主体性.

    乡村阅读农民主体性路径

    红色资源服务苏区振兴的实践探索、现实挑战和因应策略——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例

    张登彬刘一博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南原中央苏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红色资源服务苏区振兴奠定了文化资源优势、国家政策优势和发展基础优势.在实践中,赣南原中央苏区盘活红旅资源,带动产业振兴,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乡风文明,弘扬苏区精神,锻造干部队伍,充分激活了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与此同时,赣南原中央苏区也面临地方政府保护管理红色资源压力增大、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创新性要求变高以及相关人才短缺等现实挑战.可以从创新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红色资源开发、壮大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探索和优化,更好地激活红色资源,服务苏区振兴.

    红色资源苏区振兴赣南原中央苏区现实挑战因应策略

    基于战略坐标图的共同富裕研究热点分析

    李征叶竞洁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一个内涵淹博、辐射宽阔的理论和实践话题,既需要宏观辨识,也需要微观探析,厘清共同富裕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助于更好了解其特征和研究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1844篇共同富裕领域的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Bicomb和SPSS软件从发文量统计、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绘制战略坐标图直观展示各类团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收入分配制度、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等关键词的频次位居前列,受到较多的关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等类团是当前共同富裕领域较为成熟的研究热点.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共同富裕领域核心问题的研究,深入挖掘战略坐标中的潜在型区域,并注重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共同富裕共词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图研究热点

    江西县域居民数字金融排斥现状与对策

    赖娟阳慧平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江西县域居民数字金融排斥现状和解决之道,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县域居民展开调查后发现,江西县域居民在数字金融使用方面存在较大程度的金融排斥,其中对数字信贷、数字理财和数字保险的排斥程度较高.排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数字金融供需匹配度不高、居民的数字信任不足和数字金融素养不够等.建议政府与金融机构从改进数字金融产品设计、提升数字金融交易环境、提高县域居民金融素养和简化数字金融使用终端系统等方面来解决江西县域居民数字金融排斥问题.

    数字金融金融排斥金融素养江西县域居民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作用、内涵与路径

    刘欣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人口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是促进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包括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等方面.加快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乡土实际,推动农村教育理念现代化;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进程;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现代化;加快乡村教育政策资源投入,筑牢乡村教育现代化基石.

    乡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对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空间效应

    舒长江魏全
    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5-2022年赣南原中央苏区15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探究数字金融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成正U型;政府干预对该影响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赣南原中央苏区都有显著的区域集聚性,且数字金融对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金融在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的同时,对相邻地区也会产生同方向的影响.

    苏区振兴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种革命遗址的共情意识模型:基于游客心理在场与超越视角

    易魁朱健菲朱凤娇
    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遗址作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因、红色精神和革命记忆,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多单一关注遗址"物"本身,少有研究探讨游客"人"的特点,游客参观时具有怎样的心理状态亟需揭晓.为进一步探索革命遗址与游客之间的"文化沟通"规律,研究选取江西省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小平小道三所革命遗址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游客空间在场、心理在场与可及性对情感超越的影响,并构建游客的共情意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在场、心理在场和可及性对情感超越均具有正向影响,且验证了游客共情意识模型在三所革命遗址中的适用性.研究创新性地将共情理论和场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革命遗址中存在"空间在场"和"心理在场"规律,进而验证了游客体验视角研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研究发起了关于革命遗址建设和游客体验的新思考,为革命遗址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构建视角.

    革命遗址空间在场心理在场可及性情感超越

    从网络热梗探讨网络语言规范问题

    罗玮徐健青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热梗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网络热梗的使用增添了人际交往的趣味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网络热梗的奇特表达形式打破了现代汉语的传统规范,造成网络语言失范.针对网络热梗在使用中存在不规范、泛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可通过政府监管、精准治理,增加平台评议机制,完善追究制度,主流媒体引领等措施,构建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

    网络热梗网络语言亚文化青年群体网络规范

    作品选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