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商洛市两轮退耕还林成效问题及对策

    李靖静朱颖
    121-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退耕还林有利于改善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商洛市两轮退耕还林建设效果整体情况较好,提升了全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指出了商洛市两轮退耕还林过程中仍存在基层技术人员力量薄弱、项目和工作经费低以及管理规范落实难等问题.从安排抚育项目,提高退耕还林兑现资金和森林抚育项目补助标准,出台退耕还林地征占用管理办法,明确退耕还林地为栽植茶叶地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保障退耕还林成果、提高林分质量奠定基础.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问题及建议商洛市

    不同营林抚育措施对七星关区国储林项目建设的影响

    刘辑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不同营林抚育措施对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国储林项目建设的影响,为该区域的造林发展筛选出切合实际的营林抚育措施.选择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国储林项目样地进行试验,设置标准样地,结合不同营林抚育措施分为不同处理,CK(不进行任何抚育处理)、T1(间伐+松土除草)、T2(间伐+松土除草+整形修剪)、T3(间伐+松土除草+整形修剪+病害防治),分析不同营林抚育措施对国储林项目样地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木生长整体比较为:T3>T2>T1>CK;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以T3处理为最佳;营林抚育后各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钾指标高于CK处理,T3处理的优势最为显著;T3处理土壤容重最低,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指标优势更明显.指出了不同营林抚育措施可促进国储林项目样地的林木生长,保证林分结构更加稳定,改善土壤养分指标,综合考虑以间伐+除草+整形修剪+病害防治为最佳.

    营林抚育国储林项目林木生长林分结构

    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中物理方法的应用——以柳州市莲花山保护区为例

    张承就
    130-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疫区疫木清理的流程,介绍了松材线虫病疫木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疫木清理前应进行疫情调查与评估,以此为基础规划疫木清理计划,并采取封锁疫区防止疫情扩散,伐除疫木等措施.疫木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粉碎(削片)处理、烧毁处理、旋切处理、钢丝网罩处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既有效杀灭线虫,又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目的.柳州市莲花山保护中心已累计处置超40000株松材线虫病疫木;微波处理和真空/蒸汽处理是未来柳州市莲花山保护区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强调了疫木处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多种物理处理方法.未来应持续探索和改进疫木处理措施,形成更加科学、经济、环保的处理体系.

    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物理方法应用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燕王博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相关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具体解决方法,旨在为林业工程项目抗旱技术的落实提供参考.选择甘肃省兰州市某生态工程建设示范区为研究样地,采取定量评价的方式对该示范区的抗旱造林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抗旱造林技术相关问题,制定具体解决对策后对该林区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林木年均高增长量和补苗率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根据定量评价结果可知,抗旱造林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抗旱树种选择不当、抗旱造林技术使用效果不佳、管理模式和造林技术不匹配、造林标准化要求高等.于2020年3月开始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完善,提高了林木成活率及林木保存率.林木年均高增长量呈逐渐增加趋势,林木补苗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指出了甘肃省兰州市的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相关问题较多,针对具体情况,需结合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和区域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实现促进林木生长,达到抗旱效果的目标.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基于AHP的生活服务类街道空间舒适度研究——以郑州市二七区顺河路、东里路为例

    宋岭芦怡芳邵祥雨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道作为城市重要公共开放空间,兼具交通与生活功能.在存量发展背景下,提升街道舒适度对增强城市活力与质量至关重要.以郑州市二七区顺河路与东里路为研究区域,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街道空间舒适度评价体系,从围合性、连续性、便捷度、可意向性、审美质量5个维度及两侧建筑高度、空间开敞与封闭等15个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准则层结果比较为:便捷度(0.3316)>可意向性(0.3136)>审美质量(0.1913)>围合性(0.0948)>连续性(0.0688),可知便捷度是影响最大的因素.通过对15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分析,发现可以从空间环境、道路违规停车、建筑设计与场地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街道空间舒适度.

    城市街道空间生活服务类空间舒适度层次分析法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价值提升策略研究

    李志华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高质量发展,丰富绿心地区生态价值转化途径,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结合国内外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经验和探索,在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价值转化现状与面临的瓶颈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管控措施、推动农林用地规模化经营、探索多元化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积极发展生态惠民产业、打造绿心生态产品公共品牌、高质量推动绿心中央公园建设等促进生态价值转化策略,以期实现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自然资源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双提升,为国内城市乃至城市群周边生态用地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提供参考.

    生态价值生态绿心生态补偿森林质量

    临沂国际生态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武爰初蒋祯祯张仪东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临沂国际生态城指标体系构建为例,基于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导则标准,与临沂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构建临沂国际生态城地方特色的指标体系,按照目标层、路径层和指标层3级体系,分为2025年基础目标和2035年提升目标,围绕绿色生态、创新活力、包容共享、韧性安全4个方面,确定了约束性和参考性两类46个指标,明确了各项指标分值,从指标传导、分解、维护、评估4个方面对生态城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实施保障,旨在将生态城规划建设内容转化为定性或定量的指标,形成临沂国际生态城发展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模板,实现"山水林田湖"一体化发展,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服务,对于其他生态指标体系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生态城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衢州市柯城区古道资源评价、保护与修复

    桑睿蓝艺涵支邦邦刘金林...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针对性地保护衢州市柯城区古道,传承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对衢州市柯城区内的古道资源进行调查,建立柯城区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并对古道资源进行评价,分为3个等级.结果表明:整理得到柯城区具有保护与修复价值的古道共计26条,一级古道3条,二级古道7条,三级古道16条,存在古道本体损毁严重、缺乏保护修复规划、资金投入力度弱、社会舆论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保护制度、发展古道经济、拓展融资渠道、做好保护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与修复思路.

    古道资源评价保护修复柯城区

    静脉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济南市莱芜区为例

    梁静宜
    158-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脉产业园规划旨在实现济南市莱芜区固体废弃物高效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采用系统规划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对园区产业类型和入园项目进行筛选,从园区发展定位、区位与选址、循环链构建、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规划研究.园区规划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处理固废190万t,年产资源化再生产品30万t、再生水20万t,焚烧发电量既满足自用又兼顾外送.指出了静脉产业园规划对提升城市固废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园区成功实施将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园区规划静脉产业园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金峨村为例

    程晨周思佳叶思程孙欣欣...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转型发展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必要展开研究,以确保传统村落得到有效的保护.选取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金峨村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句法的理论框架,利用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项核心指标,探讨该村落内部空间环境所蕴含的联系.结果表明:金峨村全局平均整合度0.44,总体空间可达性差;村落中心宁裘线选择度最高,空间通行能力最强;村落可理解度为0.14,整体空间感知力弱.依据村落空间分布的特色与布局,围绕三大核心领域拟定村落空间改进方案,旨在促进宁波市传统村落空间的开发与保护,为相关研究贡献新视角.

    空间句法传统村落村落空间金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