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阳市云岩区大气颗粒物PM2.5的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赵蔼容严驰谭坤黎洁...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 2024 年 3 月对贵阳市云岩区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云岩区 PM2。5 中组分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溶性离子、碳组分、无机元素,其中碳组分占比最大的是 OC,颗粒物浓度较低时主要受生物质燃烧影响,较高时则主要受燃煤或机动车尾气影响;水溶性离子中 SO2-4、NO-3和NH+4 占比较大,采样期间固定源的影响比移动源更大;无机元素中含量占比最大的为Al,受工业源传输影响,Fe元素浓度产生明显升高。为此,今后应制定详细的污染源管控清单,加强固定源监管,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同时,还应建立大气污染源精细化管控机制,强化对PM2。5 组分和来源的解析。

    PM2.5组分特征来源解析贵阳市

    兴义市O3偏高月份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O3生成潜势研究

    魏声培谭明海向航迪苏艳丽...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兴义市臭氧(O3)浓度偏高或超标时 VOCs 污染特征及 O3 生成潜势,对兴义市 O3 偏高月份的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大气预浓缩系统与 GC/MS联用技术定量了 55 种 VOCs,对比分析了不同月份 VOCs 的污染特征,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 的O3 生成潜势。结果表明:兴义市O3 偏高时,VOCs质量浓度占比比较为:烷烃>烯烃>芳香烃,烷烃以乙烷、异丁烷、丁烷、异戊烷为主;烯烃以乙烯、丁烯为主;芳香烃以苯、甲苯、乙苯为主。结合B/T值判断,城市大气 VOCs存在一定扩散传输。大气 VOCs 中各组分对 O3 贡献有所差异,最高均是烯烃,其次是芳香烃和烷烃,对O3 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组分主要为乙烯、正丁烯、反-2-丁烯、顺-2-丁烯、异戊二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丁烷、丁烷、异戊烷。

    VOCs偏高月份O3生成潜势兴义市

    德阳市重点区域VOCs污染特征

    高韦韦肖勇史印忠刘嫒琳...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 SPI-MS 2000 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仪对德阳市工业园区和重点区域进行了为期 22 个月的走航监测。结果表明:德阳市工业源异常排放强度和频次较高,部分时段 VOCs 浓度超过15000 μg/m3,旌阳区南部和广汉市北部异常排放企业较多,且部分企业周边浓度较高。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污染源的排放浓度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各类源的 VOCs 排放中,芳香烃类污染物在多类源排放中占比均较高,需重点管控。德阳市臭氧生成主要前体物为二甲苯、乙苯、戊烯、甲苯、戊烷和己烷,主要涉及行业为机械制造、露天喷漆和加油站/油库。城区日常 VOCs 组分占比中芳香烃和烷烃占比较高。走航监测可以在短时输出监测结果,在应对短时污染排查时可发挥极大作用,也可以通过长期大气 VOCs污染状况监测绘制污染地图,在区域 VOCs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前景,通过走航结果对企业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进行进一步手工监测,对于污染管控和企业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短时污染区域污染

    杭州市城区高架路段冬季CO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鲁丰乐高韵秋沈鹃文刘永红...
    140-14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CO2 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源汇和大气传输过程影响,因此城市地区的浓度观测包含区域人为源排放的重要信息。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运输能耗快速增长,城市交通碳排放已成为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杭州市城区高架路段的 CO2 浓度,在 2023 年 12 月开展车载移动观测实验,分析了城区高架路段CO2 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杭州市城区高架路段CO2 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 17:30 晚高峰时段,低值出现在 11:30 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CO2 浓度差异明显,休息日晚高峰时段和中午时段 CO2 浓度高于工作日;不同高架路段的CO2 浓度也存在差异。城区交通繁忙程度,对道路大气CO2 浓度排放量影响明显。

    城市交通二氧化碳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海南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与对策

    朱润洪黄翠邝美娟宋小毛...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省工业固体废物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加,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已成为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以海南省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业固体废物类别为切入点,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综合利用和处置,并探讨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倾倒丢弃的现状。结果表明:①"十三五"期间,海南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逐年增加,但其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偏低,分别为 50。8%~67。8%和 11。98%~47。97%;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依次为昌江黎族自治县、澄迈县、儋州市、东方市和乐东黎族自治县,占全省总量的 88。95%~93。94%;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名前五的类别依次为尾矿、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和污泥,占全省总量的91。94%,其中尾矿的产量占比 65。94%,但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分别仅为 52。09%和 47。97%;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和倾倒现象较少。为此,提出了如下建议:源头削减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资源化利用,鼓励工业固体废物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和加大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监督管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综合利用处置利用

    污水厂尾水对河流水质和底泥细菌群落的影响

    樊杰谭振宇黄发新雷阳...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水厂的出水即尾水,其排放关系到受纳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状况。分析了武汉市某污水厂尾水排放指标,采用水槽试验探究了污水厂尾水对河流水质指标和底泥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尾水排放促进了河水中硝酸盐氮的降解,总磷去除更加稳定;尾水使河水 pH 值提高了 0。3、电导率上升幅度 55%、溶解氧降低了 0。6 mg/L。尾水排放之后,底泥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升高、多样性降低,抑制厌氧菌Anaerolineaceae 和 SBR1031,促进好氧菌 P seudomonas;反硝化菌 Azospira、Dechloromonas、P seudomonas、Sphingomonas 增多,促进了 NO-3-N 的降解。底泥中致病菌奈瑟菌属、军团菌属、消毒残生细菌相对丰度上升。

    污水厂尾水河流底泥反硝化菌

    河北省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问题及对策

    付素静王伟李丹万宝春...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北省 4 个地级城市、8 个县(市、区)、26 个农村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全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数据、实地调研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进行分析,从农村水源环境保护经费、县乡两级水源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以及风险防范能力 4 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河北省农村水源环境管理现状的不足。立足河北省农村水源特点,从加强乡镇水源保护资金保障、逐步建立农村水源地监管体系、提升乡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和进一步提高农村水源风险防范能力 4 个提升方向,切实加强农村水源环境保护。

    水源地农村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水质安全

    一种改良AO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陈军朱宇郑晨徐萌...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武汉市经开区一处雨污合流排水明渠污染治理工程的实践,重点展示了一种改良 AO 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该技术理念基于"生物倍增"原理,具有:①大流量低能耗循环回流,气提混合液回流,回流比达到(1∶10)~(1∶100);②超高氧传质效率,6 m清水测试氧传质效率高达 50%;③高污泥浓度,运行工况达到 6~8 g/L;④低溶氧环境运行,实现 0。3~0。5 mg/L,使硝化速率与反硝化速率同时达到一个极高水平。对比其他工艺,优点突出表现在:工艺流程短、布局紧凑、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管理和维护方便等。

    改良AO技术生物倍增大流量低能耗循环回流超高传质曝气效率低溶氧运行

    校园封闭型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案例研究

    于晓桐梁秋瑶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体是校园重要的景观要素,也是园区师生至关重要的生活资源,直接影响着师生们的日常生活。以中国科大校园环境改造与绿化项目(水体生态净化)为案例进行了分析探讨,综合考虑以"外源(内源)消减、活水增氧、水质净化、水景营造"为治理思路,构建"水生森林"水质净化系统,完善生态系统食物链,重新恢复"清水型健康水生态系统";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中科大校园内水系水下形成以矮生耐寒苦草为主的沉水植被群落,水生态明显恢复,水环境明显改善,同时依据水生态系统跟踪监测分析,水生态系统恢复后对 TN、氨氮及 TP 的去除率分别达 71%、83%及 71%,TP、氨氮等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通过构建"水生森林"水质净化系统可以改善水体水质,提高生物多样性,为封闭型校园水体水生态修复提供案例参考。

    封闭型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态水生森林

    茅洲河流域新污染物筛查与风险研究

    于岑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珠三角水系的茅洲河是一个重要的水源地,但近年来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威胁。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污染物筛查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茅洲河中的新污染物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首先采集了 50 个采样点的水样,其中包括 23 个主要的饮用水源位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 15000 多个特征进行排序,发现了 620 种不同的化合物,涵盖了药品、农药、兽药、个人护理产品和工业材料等多个类别。药品类污染物中,地西泮、尼古丁和磺胺甲唑等被广泛检测到。农药方面,阿托霉素、异丙硫氧隆和三环唑等占据主要比例。此外,兽药和个人护理产品的残留也引起了关注。通过基于浓度和毒性的分析,确定了 12 种化合物的风险系数(RQ)超过 1,其中包括苯磺隆甲醚、吡虫啉和噻虫胺等农药,以及咖啡因等药品。这些化合物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尤其是苯磺隆甲醚等在多个采样点都被检测到,其浓度超过了最低预测无效浓度(PNEC)。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建议建立定期监测网络,跟踪茅洲河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及时发现和应对新污染物的出现。针对检测到的高风险化合物,应加强监管措施,控制其排放和使用,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建议采取更加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对药品、农药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减少其进入水体的可能性。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倡导环保意识,共同保护茅洲河的生态环境。

    珠三角水系污染物筛查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