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咸宁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组成来源分析

    赵振江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湖北省咸宁市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情况,于2022年选取咸宁市内2个环境受体点位作为采样点,对不同季节的PM2.5进行采集,对细颗粒物PM2.5的组成成分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基于采样情况构建本地PM2.5的特征源谱,利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对PM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咸宁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季节浓度均值呈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变化趋势,PM2.5的主要组成包括水溶性无机盐与含碳组分,一次来源解析结果显示PM2.5的主要贡献源是二次气溶胶,贡献率在47.15%;二次来源解析结果显示贡献最大的是工业源和机动车,贡献率分别为34.86%和28.9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咸宁市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治理方面,应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要关注对工业、机动车排放的控制,以及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以获取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细颗粒物PM2.5化学组成来源解析咸宁市

    连片养殖池塘进排水分离及尾水治理设计思路

    陈建飞陈建平赵艳红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池塘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地位举足轻重,是保障我国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关键一环.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的、粗放式的池塘养殖模式凸显出一系列问题,对该产业的改良升级提出要求与挑战.以湖北省某集中连片2050亩养殖池塘为例,梳理了进排水分离改造和尾水治理的设计思路,通过新建沟渠和功能划分实现项目区进排水分离,解决了上游尾水排放对下游池塘用水的污染,降低养殖塘鱼害传染风险和灾害.同时以生态沟渠和藕塘湿地为主要净化单元,养殖尾水经处理后CODMn、总氮和总磷指标稳定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二级标准,极大程度上避免养殖尾水对汉江水体水质与水环境的影响.同时本文对该类池塘进排水分离及尾水治理未来的设计、施工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种适合湖北省养殖特征的尾水治理模式,以期为类似项目的设计、施工提供新的参考.

    池塘进排水分离尾水治理

    城市建成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典型案例研究

    许永超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不断优化和提高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监管水平,以南京市鼓楼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城市建成区典型入河排污口类型为城镇雨洪排口和泵站前池排口.提出了城镇雨洪排口整治除做好雨污分流管网清疏修缮外,还应解决老旧小区阳台污水混接带来的污水直排问题;城市排涝泵站前池采用拼装湿地等原位生态治理工艺,能有效解决前池微污染废水直排问题.这些典型案例的整治经验对下一步城市建成区开展全口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具有示范意义和指导意义.

    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

    Carrousel氧化沟+MBR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蔡涛泽王玉媚王静和娴娴...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河北省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出水污染物不达标等问题,在原废水处理设施上进行改造,设计处理能力为15000 m3/d,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MBR作为此次污水处理的核心工艺.介绍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参数,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效果,分析了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稳定,水质提升效果明显,对主要污染物COD、BOD5、SS、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1%、93.2%、95%、87.7%和71.8%,经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MBR工艺处理后,其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城镇生活污水Carrousel氧化沟MBR污水处理

    一体化市政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探讨

    姜鹏飞
    129-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一体化市政污水处理设备快速地解决应急污水处理难题,其设备也得到广泛应用,以昆山市陆家镇2个站点一体化市政污水处理设备一年的运行情况为例,根据现场在线监测数据、运行药剂成本、运行能耗作为对象,探讨了一体化市政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效果和影响因素,以求从项 目经验中,做一些总结,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相关困难,为后面的项 目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结果表明:该项 目10000 m3/d市政污水处理量,仅3个月就完成采购施工和调试工作,同时,根据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也表明,一体化市政污水处理设备出水可以稳定做到准Ⅳ类标准.由于采用工艺线路多,在人员、设施相对常规污水处理厂更少的情况下,通过精细化运行管理,在实际运行容错率上,甚至超过一些常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

    一体化市政污水处理设备准Ⅳ类运行成本脱氮除磷AAOMBR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李明月宋刚福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口上升,由此产生的污水量也随之增加,传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面临巨大挑战.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分类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生物、生态和组合处理技术3种,其中组合处理技术在经济角度和处理能效及对环境的改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选取污水治理技术,其低成本、低碳氮磷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该研究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污水现状分散式处理技术分散式一体化

    联合容积絮凝法去除污水中磷的最佳投药量研究

    董晓南国英白雪洁郝燕飞...
    141-14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磷浓度下铁盐、聚丙烯酰胺(PAM)和钢渣三者联合处理水中磷的方法.探索了在不同磷浓度下铁盐、聚丙烯酰胺(PAM)和钢渣三者联合容积絮凝处理水中磷的最佳投药量.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下,原水磷浓度为8 mg/L时,三者联合容积絮凝最佳投加量为n(Fe)∶n(P)=2.5,PAM投加量为0.1 mg/L,钢渣投加量为4 g/L;原水磷浓度为4 mg/L时,三者联合容积絮凝最佳投加量为n(Fe)∶n(P)=3.5,PAM投加量为0.05 mg/L,钢渣投加量为3 g/L;原水磷浓度为2 mg/L时,三者联合容积絮凝最佳投加量为n(Fe)∶n(P)=2.5,PAM投加量为0.1 mg/L,钢渣投加量为3 g/L.最佳投药量下的出水磷浓度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标准.

    铁盐PAM钢渣容积絮凝最佳投药量

    烟草薄片废水中烟碱提取方法研究

    韩晓芳连祎磷肖汝侬姜琦...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Ca-Mg-Al组合混凝剂处理并富集烟草薄片废水中烟碱至固相污泥过程、提取固相污泥中的烟碱的工艺流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碱液浸提的方式,再采用溶剂萃取污泥浸提液中的烟碱,最后用HPLC测定污泥中烟碱含量.并对萃取剂种类、萃取剂用量、萃取次数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pH 值为 10.0,Ca(OH)2、MgSO4·7H2O、Al2(SO4)3·18H2O 的摩尔比为 12∶3∶4,组合混凝剂投加量为5.0 g/L,该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62%,废水烟碱富集率最高可达到58.4%.最终,处理得到的污泥中烟碱含量为1.05%,具有一定提取回收价值.

    烟碱烟草废水Ca-Mg-Al组合混凝剂萃取浸提

    基于地面实测光谱的城市黑臭水体关键水质指标反演研究

    王升帅韩留生王翔宇张至一...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黑臭水体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与居民生产生活,如何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广州市车陂涌与永和河为实验区,通过分析城市黑臭水体光学特性,揭示城市黑臭水体的遥感响应机理并建立了城市黑臭水体关键水质指标反演模型.结果表明:① 城市黑臭水体在550~580 nm处遥感反射率和其斜率与正常水体、高度混浊的水体有明显的区别;② 当总悬浮物(TSS)浓度高于100 mg/L时,TSS起主导光学作用,抑制了黑臭水质指标光学特性;③ 此研究构建的黑臭关键水质指标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适用于Landsat8 OLI影像,对从时空连续的角度监测黑臭水体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黑臭水体的防止与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黑臭水体光谱光学特性水质指标反演

    恩施市区域噪声现状评价及其自动监测点位优化

    杨海荣黄光鑫余红林王婧青...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恩施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声环境质量.对恩施市区2021-2022年区域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与分析,评价了恩施市区环境噪声现状.在2021恩施市区域噪声点位调整后,通过对2021-2022年来噪声监测数据统计评价和聚类分析,发现较2021年,2022年的区域声环境质量有所减弱.从115个监测点位中选取17个作为区域噪声 自动监测点位推荐选址,根据优化后的区域噪声监测点位建设自动监测系统后,可实时掌握区域噪声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使得监测效率大幅提高.为此,在今后的噪声监测中,应根据《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声环境质量标准》等来规范监测点,并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优化布设.

    区域噪声噪声评价污染防治点位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