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面滞尘对塔里木盆地棉蚜种群动态及发生格局的影响

    陈婧李利刘容罗树凯...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浮尘频发,叶面滞尘极为普遍,对棉蚜的行为和发生产生要影响。通过模拟滞尘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滞尘方式和滞尘强度下棉蚜种群的发生动态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叶面重度滞尘能抑制蚜虫种群的增长,而先滞尘再接蚜虫对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先接种蚜虫再滞尘处理;蚜虫种群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重尘处理下以拟合曲线表征的环境容纳量显著降低,是导致种群增长延缓的原因;滞尘环境显著改变了蚜虫在棉株上的分布格局,尤其是重尘条件下,蚜虫更多分布在心叶和棉秆上,而与无尘条件下大多数分布在冠层叶正面的情况形成明显分异。这些结论说明在塔里木盆地,尘覆盖对蚜虫发生有抑制作用,叶面滞尘是防治棉蚜危害的天然方法。

    滞尘棉蚜种群增长发生格局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鸡血藤扦插生根和生长的影响

    唐希远罗梅妹王耀仪江天远...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IBA及吲丁·萘乙酸对鸡血藤插穗进行处理,通过评价不同处理条件下鸡血藤插穗的生根与生长特性,探究不同浓度NAA、IBA及吲丁·萘乙酸对鸡血藤扦插繁殖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鸡血藤扦插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以期为鸡血藤的高效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0 mg/L IBA处理的鸡血藤生根率最高,为95。56%,较CK显著升高13。34%(P<0。05);1 mL/L吲丁·萘乙酸处理在鸡血藤扦插苗的根系数量(18。67条/株)、根系长度(158。38 cm)、根系体积(1。52 cm3)上和生根效果指数(98。55)均表现最高,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P<0。05);50 mg/L NAA、2 mL/L 吲丁·萘乙酸、150 mg/L NAA 和 50 mg/L IBA 分别在促进SPAD值、新梢长度、新梢直径、新梢生物量等指标表现最佳;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处理的鸡血藤扦插苗综合得分排名最高为150 mg/L NAA,表明在150 mg/L NAA处理下,鸡血藤扦插苗的生根与生长状况最好。

    鸡血藤扦插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生长

    不同单因素处理对枫杨插穗成活率的影响研究

    傅贵江
    78-8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枫杨为对象,研究不同处理对其插穗成活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最佳扦插组合,为枫杨的园林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枫杨扦插以5月份扦插较佳,成活率达到65。3%。混合基质类型的生根发芽表现优于轻基质类型。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枫杨生根有显著影响,枫杨穗条经300 mg/L浓度的生根粉处理1 h后,其扦插成活率可达97。1%,成活率最高;此外,萘乙酸处理也有利于提高枫杨插穗扦插成活率。综上,使用300 mg/L的生根粉浸泡1 h,利用体积比为4∶1∶1的红壤:泥炭土:椰糠丝混合基质于5月份扦插有利于提高枫杨插穗扦插成活率。

    枫杨扦插激素基质

    影响良种油茶出油率的环境与技术因素调查分析

    刘柄昂陈希才房彩林蒋春艳...
    81-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桂阳县新造8800 hm2良种油茶林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同一区域夏末秋初(7、8、9月份)不同的降雨量,不同的母岩土壤类型对茶籽出油率影响显著。2020年7、8、9月降雨量在288 mm以上的相同区域茶籽出油率接近23%以上;2021年7、8、9月降雨量在159。9 mm以下的相同区域与降雨量在269。2 mm区域茶籽出油率相差8%~10%;2022年7、8、9月降雨量在99。0 mm以下的相同区域与降雨量在138。0 mm区域茶籽出油率相差1%~3。9%。石灰岩红壤区茶籽出油率比砂页岩红壤区少7。1%~8%;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和摘收时间这些主观因素对茶籽出油率的影响次之,为4%~10%。建议选好造林地是油茶稳产、高产的基础;建好标准化园地是稳产、高产的技术保障;营建良好的生产环境,保证林农增收;继续争取项目,加快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种植密度控制在60株/667m2左右;种植油茶纳入农业补贴范围。

    良种油茶出油率调查分析桂阳县

    施肥方式对油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倪常德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茶作为重要木本油料作物,施肥方式对其生长至关重要。在安徽省宿松县佐坝乡碧岭村进行了油茶栽培试验,该地具典型油茶种植环境。选用生长状况良好、树龄相近的油茶植株,设4种施肥处理(CK、常规复合肥施肥、有机肥料施肥、复合肥与有机肥混合施肥)。测定株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以及果实产量、出仁率、出籽率、鲜果含油率等产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生长指标上,复合肥与有机肥混合施肥(处理4)效果最佳,株高、地径、冠幅增长显著;在产量及品质方面,处理4表现最优,单果质量、出仁率、出籽率、鲜果含油率和产量的增长率均高于其他处理。处理4施肥方式最优。在促进油茶生长及提升产量品质方面,复合肥与有机肥混合施肥表现最为出色。

    油茶产量品质

    林分类型及肥料种类对多花黄精株高和地径的影响

    周作超江丽荣潘正管孙金勇...
    90-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花黄精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旨在通过实验探索不同林冠覆盖度和施肥方式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以优化其生长条件,提升药材产量和质量,为多花黄精的栽培提供参考。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选择了不同林分类型(包括阔叶林、毛竹林、杉木林和松木林)进行实地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各林下环境中多花黄精的生长状况,以及在杉木林下实施不同施肥措施(有机肥、复合肥、有机+复合肥)对多花黄精生长量的影响,采用系统性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以量化不同环境因素和施肥策略对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阔叶林环境下,多花黄精展现了最优的生长性能,其平均株高达到583 mm,地下块茎重量为36。2 g,平均叶片数量为12。8片;而在施肥试验中,有机肥与复合肥的联合使用显著提升了多花黄精的生长量,平均株高可达622 mm,平均地径增宽至2。14 mm,地下块茎重量升至35。2 g,叶片数量达到12。8片。指出了在阔叶林环境下配合有机肥与复合肥混用的栽培策略,能有效增强多花黄精的生长性能和药材产量,为优化其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多花黄精林冠覆盖度施肥方式丽水市

    脱袋处理及除草方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

    敖士刊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不同造林抚育方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油茶幼林管理提供参考。试验设置脱袋与未脱袋处理及人工除草与喷施除草剂4个处理组。结果显示:脱袋处理对油茶幼林的株高和冠幅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脱袋处理组的株高较未脱袋处理组分别提高了 21。97%(人工除草)和27。44%(喷施除草剂);冠幅方面,脱袋处理组A和处理组B的冠幅显著高于未脱袋处理组C和处理组D,分别提高了 5。26 cm和4。04 cm。此外,除草方式对油茶幼林的株高和冠幅生长也有显著影响。人工除草的处理组A和处理组C的株高普遍高于喷施除草剂的处理组B和处理组D,株高分别提高了 7。71%(脱袋)和12。55%(未脱袋);冠幅方面,人工除草处理组A和处理组C较喷施除草剂处理组B和处理组D分别提高了 12。47%(脱袋)和9。08%(未脱袋)。指出了脱袋处理和人工除草对油茶幼林的株高和冠幅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议在油茶幼林的管理中,优先考虑脱袋处理和人工除草方式,以优化油茶幼林的生长表现,提高生产效益。

    油茶抚育方式生长状况

    施肥对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基于山丹县的试验

    赵振坤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氮磷钾肥不同肥料对山丹县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张掖市山丹县为试验地点,分别划分4块等大樟子松人工幼林种植样地,并将其分别编号为A样地、B样地、C样地和D样地,A样地为空白对照组(不施肥),B样地、C样地、D样地分别各施氮肥、磷肥和钾肥,评估不同施肥方式对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样地、C样地和D样地樟子松幼林株高、材积和胸径均高于A样地,其中B样地樟子松幼林株高最高,较A样地分别增长29。35%、21。43%和29。03%;B样地、C样地和D样地樟子松人工幼林0~10 cm表层土壤和>10~20 cm亚表层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含量均高于A样地,而pH值低于A样地;与A样地相比,B样地、C样地和D样地樟子松人工幼林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所提升。施肥可促进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相比于磷肥和钾肥,氮肥施肥效果最为理想,对樟子松人工幼林的作用更加积极,在营林造林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用氮肥。

    樟子松氮肥磷肥钾肥生长土壤养分酶活性

    湖南省2000-2018年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关联性

    肖化顺龙时胜吴小群
    102-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对森林结构与功能、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以湖南省2000-2018年森林火灾和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不同年份、季节、月份、时间段、区域、市州的森林火灾特征及气象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8年湖南省发生森林火灾总次数为8437次,呈现先增后减再趋于平稳的态势;防火期(10月份至次年4月份)与非防火期的森林火灾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春季和冬季为高峰期;森林火灾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于13:00-18:00,且湘中和湘南地区,尤其是郴州市、邵阳市、株洲市、永州市为高发区域;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存在显著关联(P<0。05),且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减-增的趋势,但火灾发生频率与月总降雨量、月平均风速无明显关联。研究成果可为湖南省林火管理和森林防火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防火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防火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森林火灾时空分布影响因素气象因子湖南省

    广西稻秆资源沼气能源化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明慧廖勋赵隽宇马玲...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地区在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背景下,稻秆资源沼气能源化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水稻种植的重要生产基地,稻秆资源丰富,但传统利用方式效率低下且污染环境。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级行政区的稻秆分布情况与来源,发现全区可收集资源量约为总产量的80%,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指出了沼气项目仍面临资金、技术、应用推广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沼气项目的多元化应用以及加强沼气项目的宣传和推广等对策。通过这些措施,旨在促进广西农村沼气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稻秆资源沼气能源化综合利用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