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汪业汉

双月刊

1008-2425

LTDXSJWK@163.com

0551-62282374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路17号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tactic and Function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神经精神病学工作者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既有反映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学术讨论,调查资料等论著,也有实用性强的临床实践,医疗探求,教学经验介绍等。读者以神经外科,内科,精神科医务人员和从事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卧立位脑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逯霞张丹江兆兴李沛珊...
    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卧立位脑血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8例帕金森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继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分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和单纯帕金森病组.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患者卧位及从卧位到立位第3 min时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记录卧立位脑血流参数的变化值,包括ΔVs、ΔVd、ΔVm、ΔPI、ΔRI.结果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年龄大于单纯帕金森病组,病程长于单纯帕金森病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单纯帕金森病组,差异均显著(P<0.0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ΔVs、ΔVd、ΔVm、ΔPI均大于单纯帕金森病组,差异均显著(P<0.0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组与单纯帕金森病组ΔRI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ΔVs、ΔPI均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继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ΔVs、ΔPI与年龄、病程、SCOPA-AU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ΔVs联合ΔPI诊断帕金森病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敏感度为92.13%、特异度为51.67%、AUC为0.931.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卧立位大脑中动脉Vs和PI的变化有关,其中ΔVs联合ΔPI可提高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

    帕金森病卧立位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变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海绵状血管瘤相关性癫痫患者手术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

    孟强荆江鹏李焕发刘永...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相关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我中心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切除性手术治疗的CCM相关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术后疗效的潜在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71例CCM相关性癫痫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1.7±35.2个月(12~124个月),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为:78.9%(56/71)为EngelⅠ级;21.1%(15/71)为Engel Ⅱ-Ⅳ级.单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病程、间期癫痫样放电分布及发作频率与术后疗效相关,而CCM的位置和数量和疗效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癫痫病程是术后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28,95%CI 0.861-0.999,P=0.046).结论 CCM相关性癫痫患者通过切除性手术可获得很好的长期控制疗效,短的癫痫病程可独立预测好的术后疗效,因此建议CCM相关性癫痫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癫痫手术疗效预测因素

    胶质瘤患者MRI参数Ktrans值和Ve值与血清IL-10、VEGF的交互作用及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

    王国杰刘莹韩艳华任秀娥...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瘤患者MRI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速率常数(Ve)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交互作用及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90例因脑出血而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MRI动态对比增强扫描获取Ktrans值和Ve值,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0、VEGF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Ktrans值和Ve值分别与血清IL-10、VEGF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不同脑胶质瘤分级患者Ktrans值和Ve值与血清IL-10、VEGF水平,以及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 IL-10(25.97±7.41 pg/ml 比 14.79±3.37 pg/ml)、VEGF(167.01±34.32 pg/ml 比90.86±13.64 p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低级别患者分别63例、57例,其中高级别患者血清 IL-10(30.62±6.22 pg/ml 比 20.97±4.93 pg/ml)、VEGF(191.05±28.61 pg/ml 比141.22±16.63 pg/ml)水平以及 Ktrans 值(0.333±0.097 min-1 比 0.234±0.068 min-1)和 Ve 值(0.473±0.136 min-1比0.277±0.091 min-1)均明显高于低级别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胶质瘤分级与IL-10、VEGF水平以及Ktrans值和Ve值值呈正相关性(r=0.538,0.624,0.502,0.541;P<0.001),胶质瘤患者血清IL-10、VEGF水平分别与Ktrans值和Ve值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52、0.695、0.550、0.602;P<0.05).血清IL-10、VEGF、Ktrans 值和 Ve 值诊断高级别肿瘤的 AUC 分别为 0.804(0.704~0.905)、0.808(0.717~0.900)、0.793(0.701~0.886)、0.815(0.721~0.909)、0.882(0.810~0.953),其中联合诊断的 AUC 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胶质瘤患者MRI参数Ktrans值和Ve值与血清IL-10、VEGF水平呈正相关性,且对于脑胶质瘤分级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脑胶质瘤肿瘤分级MRI参数白细胞介素-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D打印鼻颅底肿瘤模型在神经外科临床与教学中的应用

    王宣之李政张伟文李健基...
    17-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鼻颅底肿瘤模型在神经外科临床与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3例颅底肿瘤患者,术前根据影像数据重建虚拟三维模型并3D打印等比例肿瘤模型,选择40名在神经外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作为教学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3D打印模型教学组,分别从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教学方式满意度、增加对神经解剖结构理解、提高三维空间想象力和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来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手术前术者分别依据3D打印肿瘤模型和传统影像资料来评价肿瘤空间位置、术前谈话、术前规划、术中参考和术后吻合的效果.结果 本组13例颅底肿瘤患者术前均重建了虚拟三维模型并3D打印等比例肿瘤模型,3D模型清晰地显示了肿瘤与其毗邻的颅骨、血管和神经.我们发现,3D打印模型教学组的学员在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中的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仅如此,3D打印模型教学组在教学方式满意度、增加对神经解剖结构理解、提高三维空间想象力和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方面高于传统教学组.我们还发现,除了术前规划,3D打印模型组在肿瘤空间显示、术前谈话、术中参考和术后吻合方面的分值高于传统影像资料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根据二维影像资料来进行手术规划和临床带教相比,3D打印肿瘤模型具有更好的手术规划和临床带教价值.

    3D打印肿瘤模型临床教学

    毛钩藤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江华徐达杨雅玲李清金...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毛钩藤碱(Hirsutine)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SD大鼠用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并将大鼠分为6个实验组(n=6):对照组;模型组;Hirsutine 低剂量(5 mg/kg)组;Hirsutine 中剂量(10 mg/kg)组;Hirsutine 高剂量(20 mg/kg)组;依达拉奉(30 mg/kg,阳性对照)组.取脑组织进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和神经行为缺陷;HE和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Tunel染色检测海马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机制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irsutine治疗显著减轻了MCAO/R大鼠的脑梗死和神经元损伤,并改善了脑神经行为缺陷.Hirsutine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此外,Hirsutine激活了 MCAO/R大鼠神经元中的PI3K/Akt/Nrf2通路.结论 Hirsutine通过激活PI3K/Akt/Nrf2信号通路改善MCAO/R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从而缓解CIRI诱导的神经元损伤.

    毛钩藤碱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氧化应激凋亡

    烟雾病患者血脂代谢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王阿俊张楠李楠杨涛...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烟雾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及血脂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3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214名烟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血脂检验结果,同时选取21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运用SPSS 26.0比较各组间血脂水平及脂代谢异常特点并对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烟雾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为50.9%,主要以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为主,与对照组相比,烟雾病患者TG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着BMI的升高,TG水平越来越高,而HDL-C的水平越来越低(P<0.05).缺血型患者比出血型患者有较高的TC、TG、LDL-C水平.结论 烟雾病患者存在较高的血脂代谢异常率,主要以高TG血症及低HDL-C血症为主;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更是如此;在临床工作中要尽早对烟雾病患者进行血脂干预.

    烟雾病脂代谢高脂血症患病率干预

    术中VR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的疗效分析

    武强韩志强赵建春庞一强...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采用术中虚拟现实技术(VR)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06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进行术中VR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NEIHE)治疗,B组进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穿刺情况、血肿清除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炎症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后血肿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术后1 d、5 d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术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两组Barthel(BI)指数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相较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引流术,术中VR辅助NEIHE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能提高术中穿刺成功率及血肿清除率,缩短患者术后血肿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颅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引流高血压性脑出血虚拟现实技术神经内镜立体定向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颞下入路治疗重症脑干出血的临床研究

    杨利辉贾亚男宋纪宁马克杰...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颞下入路治疗重症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重症脑干出血患者78例,根据家属意愿分为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手术组36例,保守组42例.手术组应用神经内镜经颞下入路清除血肿,保守组按脑出血的治疗指南对症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临床预后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钙结合蛋白(S100B)含量变化.结果 两组并发症相比手术组重症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发生的人数均少于保守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OS)对比发现手术组中能正常生活、轻度残疾人数多于保守治疗组,重度残疾人数少于保守治疗,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1周、2周后对比发现手术组血清中NSE、S100B含量较保守组明显降低,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颞下入路治疗重症脑干出血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神经内镜颞下入路临床预后并发症

    脑脊液引出对穿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

    皇甫罗锴毛锦龙饶维邹明明...
    44-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接受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中,脑脊液经引流管引出对血肿清除的效果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接受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治疗过程中是否伴有脑脊液引出作为分组依据,比较伴有脑脊液引出组(A组)和不伴有脑脊液引出组(B组)的血肿清除效果、并发症及短期预后差异.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拔管前血肿残留体积更少(P<0.001),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在院时间更短(P=0.002,P=0.003),而两组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短期预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颅内感染率明显升高(P=0.027),A组在院期间甘露醇使用量更少(P=0.038).结论 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不伴有脑脊液引出时血肿清除效果更好,并可以减少颅内感染风险和平均住院日.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血肿穿刺引流术尿激酶

    垂体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李政牛朝诗梅加明王宣之...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的2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及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垂体细胞瘤患者,男女各1例,主要症状有头痛、视力下降,头颅磁共振表现为鞍内、鞍上的等T1、等/稍低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的实质性病灶.分别予以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病变切除术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垂体细胞瘤(WHO Ⅰ级),术后均未行放疗治疗.两个病例随访4年、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垂体细胞瘤罕见,容易误诊,肿瘤血供丰富,手术全切是治疗的主要方式.

    垂体细胞瘤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