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邱天河

双月刊

1674-5035

xbsk@lit.edu.cn;xuebao@lit.edu.cn

0379-65929275

471023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大学路1号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由原《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和《洛阳大学学报》合并而成,分为《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分别于199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学报为大16开96页,季刊。《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4年,分别于1998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学报为大16开96页,双月刊。本校《学报》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活跃学术思想、增进学术交流、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科技进步”为宗旨。《学报》编辑部由校学术委员会直接领导,编委会由本校各学科专业权威人士组成,专职编辑队伍综合素质较高,办公实行自动化管理。《学报》编委会展开了大量细致严谨、卓有成效的工作,全校教职员工给予本刊以极大的热情与关注,投稿积极踊跃,使本刊成为我校进行学术研究的园地、对外宣传的窗口、信息交流的渠道,为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知名度起到重要作用。《学报》编辑部已成为我校重要学术机构之一。本校《学报》主要内容有:政治理论与基础理论研究;建筑工程材料及建筑装饰材料、建筑工程与建筑装修、工程造价、机械工程、汽车制造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环保工程等工程技术领域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交流;贸易经济、工商经济管理、会计与经济信息管理等社科论文以及中外文学赏析、教学研究等。我们与全国几百所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行业情报网已建立起资料交换的长期合作关系,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本刊严格按照《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编辑出版,力图精益求精,刊物质量逐年提高。学报编辑部实行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做到了业务工作和日常事物管理的全部计算机化。学报还加入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香港“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源、“北京书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数据源。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增加了学报文章与外界的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洛阳龙门东山"香山"之名新考

    焦建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龙门东山得名"香山",一般认为源自东山盛产香葛的民间传说.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和佛教造像遗存的梳理分析,认为龙门"香山"得名始于武则天在龙门东山之阳敕建香山寺."香山"是佛国净土的理想空间,龙门东山得名"香山"有着佛典依据.同时,其命名处于武则天营造弥勒下生舆论、图谋皇权改易的关键时间节点,是武周政治宗教舆论宣传的需要,是为武周政权神圣性、合法性张目.因而,龙门"香山"源于盛产"香葛"之说,当系后世误识讹传.

    洛阳龙门香山武则天

    洛阳民间神庙临时戏台考述——以清至民国时期碑刻文献为考察中心

    唐霞程峰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戏曲的演出场所,戏台有固定戏台和临时戏台之分,两者长期并存.由于缺少实物证明和文献记载,目前学界对于临时戏台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清至民国时期碑刻文献为考察中心,洛阳民间神庙搭建临时戏台之风持续存在,其因循民间神庙不同的地形地势需求而搭建以降低成本,其作为固定戏台的有益补充,临时戏台发挥着娱乐、社会教化以及文化传承的功能和作用.

    洛阳神庙临时戏台清至民国碑刻资料

    基于知识图谱的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张柏柯刘思奇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孕育的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知识图谱是一种新兴的知识表达与组织技术,能为文化传播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方法.梳理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现状,从文量发布变化趋势、关键词频次及热点聚类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提出深入开掘黄河文化内涵、加强黄河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形成多媒介协同传播格局、强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等对策,以构建对外文化传播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

    黄河文化知识图谱对外传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契合性探析

    许婕雷雨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表现在方法论、价值取向、品格特质等方面.在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思想相契合;在价值取向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相通;在品格特质上,马克思主义开放发展的理论特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文化品格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

    甲午战争中日海军舰炮弹药技术优劣研究

    刘鸿亮张媛媛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事关中日国运的甲午战争黄海大东沟海域遭遇战中,北洋海军的舰炮架退炮偏多,速射炮偏少,且弹药技术落后,使用黑火药填充、使用黑火药钝化成的栗色药发射.日本海军大量装备英国阿摩斯壮式速射炮,并使用威力更大的混装爆裂药和黑火药的炮弹,舰炮主弹为填装苦味酸爆裂药、带有引信的穿甲弹,使用无烟药发射.海军装备技术决定国运的兴衰,中日海军舰炮弹药技术代差明显,日本海军装备胜出一筹并在海战中起到制胜作用.黄海海战结束后,北洋舰队屡战屡败而最终覆灭,晚清也失去了制海权.

    甲午战争北洋海军速射炮无烟火药苦味酸炸药

    偃师地下党的革命实践与历史作用

    陈思覃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偃师地下党在国共合作和斗争的背景下发展起来,受时势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偃师地下党通过隐蔽斗争积聚力量,维系革命火种.在抗日战争初期,偃师地下党扩大组织力量和政治影响,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救亡.面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偃师地下党组织党员有序转移,以减少革命力量的损失.偃师地下党的革命活动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偃师地下党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洛阳地区革命实践的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洛阳地区的革命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洛阳偃师地下党抗日战争

    抗战时期《新中华报》经济动员研究

    何庆涛韩伟
    30-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华报》作为党的机关报,是开展经济动员的重要媒介载体.由于陕甘宁边区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封锁,中国共产党利用《新中华报》开展经济动员,形成了"号召—响应"的独特动员机制.《新中华报》通过宣传先进事迹、数据对比、报道展览会等形式动员群众踊跃参与经济建设.《新中华报》经济动员工作的独特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战时动员的有益探索,为新时代党推进宣传动员工作提供了启示.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新中华报》经济动员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的减污降碳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市级数据的分析

    华德亚陈洁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公式法测算碳污排放强度,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机制检验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减污降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与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协同度的时空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碳污排放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增强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减污降碳影响机制协同增效

    我国现代化公共政策体制构建研究

    李新灵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体系化存在物,具有典型的结构性特征.公共政策国家治理体系中观层次,是治理实践行为的依据.笔者梳理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认为我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属,以实现发展、效率、公平为重点,以法律为准绳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阐述我国公共政策基本原则,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对我国现代化公共政策体制构建进行探索.

    公共政策现代化原则国家治理体系

    哈尔滨文旅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李梦苏李晓晖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的哈尔滨,在2024年元旦假期迅速崛起,成为继淄博之后的又一座号称"冰雪游"之王的网红城市.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大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以哈尔滨文旅品牌为研究对象,基于哈尔滨文旅"火爆出圈"的政策背景,从入圈阶段、引爆阶段和突破阶段分析哈尔滨文旅如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助力城市出圈.总结哈尔滨文旅以人为本打造温情体验的具体做法,哈尔滨文旅营销成功是创意思维、多元营销手段、政策支持和跨界合作综合作用的结果.

    哈尔滨冰雪文旅文旅品牌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