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粮油加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粮油加工
粮油加工

牟广英

月刊

1673-7199

cnlyjg@163.com

010-64882643

100083

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16号信箱

粮油加工/Journal Cereals and Oils Process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粮油加工》(月刊)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协办的中央级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部级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入编期刊、万方数据期刊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等。服务于粮油加工业科研、生产、技术、管理、市场、品牌、信息和教育等工作人员。提供经营者所需的行业、市场、技术和产品信息,深入讨论粮油加工业的热点和焦点,挖掘行业表面事件深层价值的信息内容,精辟剖析和总结行业、产品、技术与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内在规律。《粮油加工》面向国内外发行,读者遍布全国各地的粮油加工、贮藏与流通企业,粮油机械制造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得到广大读者朋友长期的支持、认可及厚爱。资讯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主要栏目有要闻、纵横、法规和供求等。全面及时地报道行业、企业、技术、市场和产品信息,特别加强报道国家和有关部门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展览、展示及会议信息,用户和经营者所需的供求信息等内容。特稿 关注焦点话题 剖析行业热点本刊每期的重点选题。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及时报道当前行业、市场、技术和产品发展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深入分析和探讨问题成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经营管理者的相关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评析 综述行业发展 专题研讨分析设综述、专题、访谈、管理和风采等栏目。总结行业、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历史进程,深入分析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与发展对策,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既有行业专家和企业家访谈实录,又有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实例。品牌 提升品牌价值 推广品牌产品有经营、营销、企业和产品栏目,报道品牌经营理念及相关理论,介绍品牌经营和营销具体实例,讲述品牌企业及品牌产品打造、推广及发展历程。市场 掌握价格行情 运筹经营策略设有行情和价格栏目。报道原粮及粮油产品的市场现状、问题分析及发展走势,定期公布各种粮油产品的市场价格,为粮油加工企业及时提供市场变化的信息。产品 介绍各种产品 用户选购指南介绍各种粮油加工机械及配套产品。技术 探讨专业理论 推广实用技术有产业科技、油脂工程、粮食工程、粮油食品栏目。产业科技栏目分为工艺技术、使用维护、设备改造、节能降耗、三废处理、国外技术等专题。重点报道实用技术,研究与探讨粮油加工专业技术理论和加工工艺实践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豆品种品质特性与挤压系统参数的关系研究

    康立宁田志刚刘香英张井勇...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32个大豆品种制得的脱脂豆粉为原料,进行挤压组织化加工,探讨挤压机系统参数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响应,并通过相关分析揭示大豆品种品质特性与挤压系统参数间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在各品质指标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尤其以11S/7S、植酸含量和7S含量等指标的品种间差异更大(CV〉12%),说明不同的大豆品种在这些品质指标上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挤压机系统参数对不同的大豆品种具有不同的响应,扭矩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为19.65%,压力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68%和21.96%。简单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11S含量、11S/7S等指标与挤压系统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与挤压系统参数具有显著内在联系的指标是11S含量和植酸含量。11S含量与挤压机Ⅳ区压力和模头压力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分别为0.461和0.3732),而与扭矩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负相关水平(R=-0.4342);植酸含量与扭矩的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0.5255),而与Ⅳ区压力和模头压力的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负相关水平(R分别为-0.4628和-0.5503)。

    大豆品种品质特性挤压组织化系统参数相关性

    大孔树脂对棉籽油中亚油酸吸附效果的研究

    罗鹏郑晓吉陈计峦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对棉籽油进行皂化、酸解预处理,然后利用不同类型大孔树脂对亚油酸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研究,试验结果表明:X-6型大孔树脂对亚油酸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最好,吸附工艺参数为温度30℃、时间12h,吸附剂用量为15g/mL;解吸工艺参数为解吸剂为乙醚,解吸时间180min。亚油酸回收率为87.4%,气相色谱检测亚油酸纯度为88.3%。

    棉籽油亚油酸大孔树脂吸附

    杜仲籽油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杨海涛刘军海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了索氏提取法和浸泡提取法提取杜仲籽油,探讨了不同溶剂提取的差异,以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杜仲籽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优于浸泡提取法,提取溶剂石油醚优于甲醇和环己烷;杜仲籽油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以石油醚为提取剂,物料比1:6.05(g/mL),浸提时间2.22h,提取温度77℃,杜仲籽油提取率在最佳条件下可达28.1%。

    杜仲籽油提取工艺优化

    芦丁、槲皮素与TBHQ对山核桃仁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黄瑜秋王超刘华亮张新凤...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芦丁、槲皮素与TBHQ对山核桃仁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低于0.012%时,槲皮素与芦丁的抗氧化活性较强;随着添加量的增多,TBHQ与芦丁的抗氧化性更佳。综合考虑各因素,天然抗氧化剂芦丁为优选。柠檬酸与三者联用可发挥抗氧化增效作用,添加0.010%的柠檬酸及0.015%以上的芦丁,可使山核桃仁油货架保质期从6个月延长到2年。

    山核桃仁油芦丁抗氧化

    TLIM脂肪酶对油脂水解特性的研究

    高巍杨立昌洪鲲乙引...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TLIM脂肪酶对油脂水解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酶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45℃;缓冲介质对该酶活性影响显著,以巴比妥钠-HCl缓冲液效果最佳,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效果最差;低浓度Cu^2+、Ca^2+可激活TLIM脂肪酶活力,但Zn2+无作用,Na+则有轻微抑制;Ca^2+浓度在0.02-0.08mol/L范围内,可进一步提高酶活性;同时,该酶对底物的作用效果为橄榄油〉菜籽油〉猪油。

    玉米淀粉淀粉细度气流干燥负压输送正压输送粉碎筛理

    紫苏籽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陶静王晓春李铁纯回瑞华...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索氏提取法对产于吉林的紫苏籽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提取,用氢氧化钾-甲醇法和浓硫酸-甲醇法两种不同的方法甲酯化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钾-甲醇法和浓硫酸-甲醇法分别得到13种和6种脂肪酸甲酯,说明氢氧化钾-甲醇法比浓硫酸-甲醇法更适合紫苏籽中的脂肪酸的酯化。紫苏籽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主要成分为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74.92%和67.93%。

    紫苏籽脂肪酸成分索氏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超声波辅助法在光皮树油脱酸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任娜刘玉环韩东平李瑞贞...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皮树油乙醇萃取法脱酸比高温蒸汽法或碱炼脱酸,更有利于提高油脂的质量和降低炼耗。但在常规条件下处理,需要多次处理,耗时长。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高酸值的光皮树油进行脱酸处理。结果表明:影响脱酸效果因素及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是,萃取次数〉超声处理时间〉萃取剂浓度。在萃取4次,超声处理2min,无水乙醇为萃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高酸值的光皮树油经过脱酸工艺,酸值可以降到2.019(KOH)/(mg/g),满足食用油的质量标准。

    光皮树油溶剂萃取超声波脱酸酸值

    生物柴油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

    董红高剑峰谷国利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正交试验、响应面法在生物柴油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餐饮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中,醇油摩尔比、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分别为110∶500、1.8g/500mL、30min时反应进行的最好,产出甘油10.74%,说明酯交换反应基本完成。

    正交试验响应面法相关性分析

    NaFeO_2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施新宇吴东辉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Fe(NO3)3水溶液经加热回流制得α-Fe2O3纳米粒子,在焙烧温度为800℃时可与NaOH反应生成NaFeO2固体碱催化剂。用TEM、TGA、XRD等方法对前驱物或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显示:当催化剂用量为3%,醇油摩尔比为12∶1,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5h,大豆油的转化率高达94.88%。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催化剂重复使用时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生物柴油固体碱催化剂酯交换反应

    白地霉脂肪酶固定化及其催化光皮树油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郝聚喜黎继烈崔培梧蒋丽娟...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树脂NKA-Ⅱ固定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酶学性质和在催化光皮树油合成生物柴油中的操作稳定性进行了简单的探讨。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液/载体比、温度、缓冲液pH值等条件对固定化脂肪酶酶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树脂NKA-Ⅱ固定化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用制备的固定脂肪酶催化光皮树油和甲醇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结果表明:酶液/载体比、温度和缓冲液pH值对固定化酶的活力都有影响,树脂NKA-Ⅱ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佳固定条件是:酶液/载体比为4∶1、温度为39℃、缓冲液pH值为7.5,固定化脂肪酶湿重活力高达216.2±4.5U/g,生物柴油转化率达90%以上。将响应面法应用于树脂NKA-Ⅱ固定化脂肪酶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制备的固定脂肪酶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潜力。

    脂肪酶固定化树脂NKA-Ⅱ光皮树油生物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