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与管理
湿地科学与管理

彭镇华

季刊

1673-3290

sd@caf.ac.cn;sdkxgl@sina.com

010-62889021

100091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28号信箱

湿地科学与管理/Journal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于湿地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旨在宣传国家湿地保护理管理的方针政策,交流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湿地保护理与利用的途径和措施,普及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读者对象为各级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湿地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湿地自然保护区,协会等管理和工作人员,以及关心湿地保护的各界人士。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CR模型的辉河湿地生态网络构建

    范子君张玉红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网络构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20年的辉河湿地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CR模型来构建研究区的阻力面,计算出最小耗费路径并构建生态廊道;借助重力模型的方法从所有潜在廊道中筛选出重要生态廊道,完成对辉河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构建;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结果,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重要湿地生态源地共13块,总面积为790.76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北部和中南部;廊道共78条,其中重要廊道20条,一般廊道58条,呈现为北部和东部呈链条状而中南部呈较为密集的网状.该评价结果可为辉河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MCR模型生态网络生态源地生态廊道辉河湿地

    极端干旱对南四湖湿地景观影响的遥感分析

    刘茹芸于泉洲贾爱英张忠镇...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研究湿地的干旱响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草型湖泊南四湖2002年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为例,基于干旱年及正常年Landsat遥感数据、长时序气象数据、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数据等,计算南四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植被覆盖度(FVC),并分析了干旱前后的景观指数变化特征,包括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结果表明:1)干旱年降水的显著偏少及气温的异常偏高是导致这次干旱事件的主因;2)干旱年南四湖水域面积大幅减少,并在10月出现干湖现象;3)湿地植被特征与干旱程度显著相关(P<0.05).随着干旱的加重,植被面积及NDV、FVC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8月达到最大后开始减小;4)相比正常年份,干旱年湿地景观特征差异显著.干旱年水体面积显著下降,水体斑块数量增加912个、斑块密度增加15.47,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而植被面积显著增加,植被景观破碎化降低.研究可为湖泊湿地的气候适应性管理提供一定科学指导.

    南四湖湿地干旱遥感Landsat

    1990-2020年缅甸红树林时空演变特征遥感分析

    夏艺菲刘凯闻馨王子予...
    14-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缅甸红树林长时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红树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球红树林数据集与潮间带数据生成红树林潜在分布区,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结合多种红树林指数,构建了基于多指数的概率阈值分类方法,提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的缅甸红树林空间分布,分析了缅甸红树林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集成多指数概率阈值方法红树林分布提取效率及精度高,可有效提取红树林信息.2)1990-2020年,缅甸红树林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0年来有超过30%的红树林消失,其中,伊洛瓦底省红树林面积变化最为剧烈.3)1990-2020年,从空间形态演变情况来看,缅甸红树林分割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红树林破碎程度不断上升.缅甸红树林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保护缅甸红树林生态系统提供基础信息,也为其他地区红树林演变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红树林缅甸红树林指数时空变化遥感

    滨州市湿地资源变化监测空间动态分析

    马炜刘娅惠刘艳佳胡静静...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湿地二调和国土三调的湿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滨州市各湿地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数量变化特征、动态度以及状态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北部地区是湿地的主要分布区,2014年滨州市湿地总面积为175 988 hm2,2020年增长至181 866 hm2;2014-2020年共有17 244 hm2湿地转化为非湿地,有23 121 hm2非湿地转化为湿地;湿地总体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均较大,且全市湿地整体向"扩展"趋势发展.提出了基于不同数据来源的湿地资源变化监测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湿地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二调国土三调变化监测滨州市

    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的辽河口湿地生态补水模拟

    秦丽佳高真伟谢云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河口湿地自然资源丰富、水土资源优渥,是众多濒危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水资源不足、污染严重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辽河口湿地的水资源禀赋能力有待提高,单纯依靠湿地自我恢复能力与天然来水,无法满足湿地用水需求.基于辽河口湿地保护目标,通过水文数据与遥感数据,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长期补水模拟监测,补水效果实现预期目标后,计算出不同需水年份的水量区间,从补水路径、补水时间和补水来源3个角度出发,提出辽河口湿地切实可行的补水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生态补水使芦苇湿地的缺水问题得到缓解,芦苇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改善,通过生态补水为大批候鸟提供充足的水域面积和食物,提高了湿地的多种综合效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湿地恢复水资源禀赋能力MIKE21湿地补水方案补水效益评估

    基于AHP和GIS方法的滇池湖滨水鸟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赵文飞杨子诚杨昆山鲁斌...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池湖滨水鸟栖息地的适宜性评价对于指导水鸟保护管理和湿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GIS技术,选择水文条件、食物丰富度、隐蔽度、距水源地距离及人为干扰5个评价因子构建滇池湖滨水鸟栖息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分析得到鸥、鸻鹬、雁鸭和鹤鹮等4个水鸟类群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定量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食物丰富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滇池湖滨水鸟选择栖息地的最主要因素;4个类群水鸟的最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差异显著,鸥类和鹤鹮类水鸟的适宜区较雁鸭和鸻鹬类要大;草海西岸及外海南岸、东岸的带状或斑块状区是水鸟的最适宜栖息地.本研究方法可为其他湿地的水鸟栖息地适宜性定量分析和空间分布研究提供思路参考,研究结果可以为滇池湖滨水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恢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滇池湖滨水鸟栖息地栖息地适宜性层次分析法GIS

    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的影响

    李华亮冯尔辉李诗川钟才荣...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红树林区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植物生长及底栖动物生存的影响,在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区选取以海莲和角果木为优势种的两个调查区域,并分别对以海莲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圈养地、圈养地外围、弃养2 a、弃养5 a和未圈养地的海莲幼苗存活率、呼吸根密度、成年植株生长状况和底栖动物以及以角果木为优势种的海鸭养殖区内离圈养地不同距离处角果木成年植株死亡率、幼苗存活率、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集约化海鸭养殖阻碍了红树植物幼苗和呼吸根的更新,严重干扰了红树植物的生存,圈养地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林地.海南东寨港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林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红树林集约化海鸭养殖底栖动物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河流湿地生态健康评价——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

    朱颖王春文周昕宇冯育青...
    41-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河流湿地的生态健康是城市生态可持续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苏州市姑苏区河流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其河流湿地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苏州市姑苏区河流湿地的生态健康状况处于"中等"等级,接近"亚健康"状态;准则层的排序权重为状态层指标>压力层指标>响应层指标,说明状态层指标能直观反映河流湿地的健康状态,其状态层的综合健康指数为0.658;各河段健康状态与其所对应的城市流域所承受的压力存在着密切联系,城市的建设强度和植被覆盖率因素对姑苏区河流湿地的健康状态具有显著影响.

    城市河流湿地PSR模型模糊综合评价生态健康评价姑苏区

    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黄榕王毅勇薛瞾娜周超凡...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是宝贵的生态及旅游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开拓,是未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以百度指数、Google Trends、巨量算数、热浪算数为数据基础,运用指数分析、空间可视化表达、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结果表明:2013-2022年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呈"双峰式"趋势,季节性强度指数较强.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网络关注度排序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地理集中指数为30,相对集中.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依影响强弱水平排序为经济水平、网络普及度、湿地旅游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和自然气候.

    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百度指数

    基于群落自维持理念的滹沱河草本植物群落修复研究

    孙培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维持草本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对河道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群落自维持理念,采用自维持植物群落构建思路,以植物区系质量评价法(FQA)作为植物与生境匹配特征的评估方法,按照河道不同的生境类型,组织目标植物并构建植物群落,满足时间维度下城市发展对植物群落质量、效果的要求.以植物种植混合密度作为混合式配置方式的参考,探讨修复目标下草本群落的构建方案,并将其应用在滹沱河湿地植被修复工程中.

    自维持群落河流湿地草本生境植物区系质量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