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与管理
湿地科学与管理

彭镇华

季刊

1673-3290

sd@caf.ac.cn;sdkxgl@sina.com

010-62889021

100091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28号信箱

湿地科学与管理/Journal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于湿地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旨在宣传国家湿地保护理管理的方针政策,交流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湿地保护理与利用的途径和措施,普及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读者对象为各级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湿地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湿地自然保护区,协会等管理和工作人员,以及关心湿地保护的各界人士。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ike21模型的鸭绿江支流排污口水质影响分析

    王愿珠葛长成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排污口尾水排放对周边水体的影响范围对防范和处理水污染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MIKE21模型建立水动力模型,通过耦合对流扩散模型研究分析改扩建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对鸭绿江支流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在最不利的水文条件下(保证率为90%最枯月),排污口正常排放时,COD浓度和氨氮浓度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限值标准;排污口事故排放时,排污口至下游边界约5 000 m的河段COD和氨氮浓度均超出地表水Ⅲ类限值标准.为防止水污染事故发生,在实际运行中应设置事故应急池,污水处理站无法正常处理尾水时,应将尾水存放至事故池,严禁直接排放入河.该研究成果可为鸭绿江支流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沿岸排污口设置及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Mike21入河排污口水质模型二维水动力学鸭绿江

    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选择及其净化水质能力的研究进展

    张杰李绪妹刘思雨张福星...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因具有高效、绿色、经济等特点,已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去除能力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湿地植物种类、生长特性及其对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降解能力的分析,评估了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中的重要性和潜力,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湿地植物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机制

    浙江德清野化放归朱鹮活动区的鸟类多样性

    邱国强姜家虎徐向龙邓适彦...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浙江德清野化放归朱鹮(Nipponia nippon)活动区的鸟类多样性及群落动态,探明朱鹮主要伴生鸟类及种间关系情况,本研究于2023年6月和2024年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开展德清朱鹮活动区鸟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鸟类155种,隶属于15目47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4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20种.古北界鸟类63种,东洋界鸟类53种,广布种39种;留鸟71种,旅鸟31种,冬候鸟30种,夏候鸟23种.夏季共记录到野生鸟类117种,共计3711只,优势种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冬季共记录到野生鸟类89种,共计3 209只,优势种为白鹭和麻雀(Passer montanus).6个调查区域中,溏泾村区域夏季与冬季的物种数与个体数量均为最高,灯塔村与联合村区域在夏季与冬季的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H')均处于较低的水平.鹭科鸟类与朱鹮在食物资源与巢址方面存在竞争关系,猛禽及鸦科鸟类对朱鹮的生存和繁殖具有一定影响,这些伴生鸟对朱鹮的影响机制及管理与防控对策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当地鸟类多样性和朱鹮野化放归种群提供基础数据.

    野化放归朱鹮活动区鸟类多样性季节变化

    国家公园确权登记制度的实践审视与优化路径

    张夕惠
    76-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确权登记制度已成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进程中必须慎重对待的命题.国家公园确权登记工作现已迈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但整体改革的艰巨性依然显著.本文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基础,对我国国家公园确权登记制度进行实践审视,提炼出国家公园确权登记制度在功能定位、主体设置、单元划定以及成果保障等方面的实践困境.因应于此,应当重申确权登记制度的双重功能目标,采取中央直管模式下的登记主体设置规则,坚持以生态边界为原则的登记单元划定规则以及建立以登记信息为基础的成果保障机制,以期推动国家公园确权登记制度的持续优化.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生态保护

    双阶理论视域下碳排放权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探讨

    陈秀萍王灵毓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权蕴含碳排放管控的公法特征和私主体自由交易的私法内涵,呈现出公权行使与私法自治交织的特征.在碳排放交易市场日益成熟,并即将全国统一的发展背景下,可采用双阶理论构建碳排放权属性,以碳排放权注册登记为界限,纵向分为两个阶段,注册前视为公法属性,注册后视为私法属性.基于对双阶视阈下的碳排放权困境的分析,探索对立法实践困难和市场实践困难的解决方法,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以期加快绿色创新步伐,促进实现"双碳"目标.

    碳排放权双阶理论碳排放交易机制"双碳"目标

    基于CIPP模型构建湿地公园人才培训评价体系

    郭子健王尚慧谢晶丁国栋...
    85-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训评价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基于CIPP模型与湿地公园人才培训评价的高度契合性,设计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湿地公园人才培训评价体系.根据湿地公园现行培训评价方式和基于CIPP模型的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IPP模型评价体系对培训进行全程性动态评价,能够克服现有评价方式缺乏过程评价、反馈不及时和无法随时修正等问题,确保结果导向评价向过程导向评价的转变.本研究增加了评价指标的实践运用和调整指标权重,为湿地公园人才培训评价实现全程评价、实时反馈和随时修正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科学路径.

    CIPP模型湿地公园人才培训评价体系

    中国湿地博物馆提升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周圆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的持续发展需要其基本陈列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中国湿地博物馆自建成以来,一直广受观众的喜爱和支持.然而,随着运行时间的累加,展览内容、展陈形式和展具设备已逐渐陈旧老化,难以满足人们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2022年,杭州正式启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中国湿地博物馆以此为契机,首次全面启动基本陈列改陈.本文梳理总结该项目在展览体系建构和展陈设计实践中的经验,并从临时展览、教育活动、文创产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探讨以基本陈列改陈为新起点的展馆提升路径,以期在赋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内在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中发挥润物无声的力量.

    湿地博物馆城市

    中国湿地博物馆湿地主题科普传播定位与展示设计

    王莹莹
    94-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博物馆是展示湿地概况、湿地保护和湿地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传播湿地知识、提升湿地保护意识的首要平台.文章分析了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传播受众,总结其科普传播定位并用于展厅改造实践.探索在有限的陈展空间内,高质量传播完整体系的湿地专业内容,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参与度,以期为同类场馆科普传播定位与实践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参考.

    湿地科普传播展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