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技情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技情报
林业科技情报

朱艳华

季刊

1009-3303

0451-86337252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南岗区和兴路189号

林业科技情报/Journal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严格按“为国家建设和林业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高海拔松木阴燃数值模拟

    徐捷沛黄蔚王皓良彭晓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西南高海拔森林地区的松木阴燃特性,该文根据阴燃机理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建立了松木的一维阴燃模型.模型首先通过文献中常重力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然后通过设定不同林地海拔的压力、环境温度和氧气分压来研究海拔高度对松木阴燃特性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增加,阴燃生成的气体流速明显增加,达到质量损失速率峰值时间延迟;松木阴燃质量损失速率峰值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松木阴燃质量损失速率和炭氧化速率存在相关性.该文提出的数值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海拔高度下松木的阴燃特性,为预防和控制西南高海拔林区的松木阴燃火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森林火灾高海拔阴燃数值模拟

    云南省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调查评估研究——以大理州为例

    杨本远李金亮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GIS对下发的国家级、省级及县(市、区)自提补充图斑根据用地评估范围指标和调查评估指标进行调查评估分析是否适宜纳入造林绿化空间并提出大理州森林覆盖率和林地保有量目标,结果表明:(1)纳入造林绿化空间图斑有49 887 个,面积 105 485.29 hm2;(2)在2020 年大理州林地面积1 874 676.52 hm2,森林覆盖率58.07%的基础上,大理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大理州林业和草原草局共同研究提出大理州森林覆盖率和林地保有量目标是:2020-2025 年底林地保有量124 428.06 hm2,森林覆盖率 58.75%,2025-2030 年底林地保有量 123 935.7 hm2,森林覆盖率 59.39%;2030-2035 林地保有量123 478.55 hm2,森林覆盖率 60.02%.针对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与"国土三调"成果地类现状存在不一致、林草部门的退化林修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需进行人工造林修复、地块细碎等问题,籍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提供参考.

    用地评估范围指标调查评估指标造林绿化空间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

    物联网在林业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陈志敬李涛黎明陈广...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物联网的由来及概念,结合林业行业的特点着手展开研究分析,对林业物联网的结构模型进行分解及组成研究,研究和分析了林业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标准.文中阐述了目前应用中的若干传感器,以及相关的业务应用系统,并对比了国内外的有关应用.提出了关注传感器等国产化的应用,以及优化调整林业物联网数据存储入库使用的一体化数据库.

    林业物联网传感器物联网应用一体化数据库

    南昌城市生态站站点冬季鸟类资源多样性

    王丽艳黄秒根唐星林罗坤水...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南昌城市生态站城区和近郊监测站点冬季鸟类资源多样性状况,通过样线法对南昌城区和近郊公园冬季鸟类资源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在近郊公园省林科院内调查鸟类有40 种,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2 种,艾溪湖湿地公园记录鸟类 37 种,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麻雀(Passer montanus)2 种.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测度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鸟类物种多样性(H')为 3.168,均匀度(J)为 0.853.艾溪湖湿地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H')为 3.249,均匀度(J)为 0.914.省级保护鸟类在城郊公园中占本区域调查鸟类种类的 26.83%,在城区公园中 29.73%.丰富生境类型是提高鸟类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的过程中,除了从鸟类栖息地生境考虑,还要结合单个绿地在城市环境中的位置进行考量.

    鸟类资源优势种多样性珍稀度

    基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

    张裕年张俊年许明赵鹏...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位于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梭梭的数量、生长状况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梭梭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固定沙地梭梭种群密度较高,树高和地径较大,呈现集中分布格局;半固定沙地梭梭种群相对均匀分布,而流沙梭梭则表现出较低的种群密度和分散分布格局.

    梭梭种群种群结构动态特征

    桉树林地土壤养分状况与施肥策略探讨

    张小玲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桉树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锌和硼等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对桉树都很重要,但桉树对这些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是有区别的,这就需要结合林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科学施肥.该文结合广西国有六万林场土壤养分监测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合当地林场桉树施肥的策略方法,对促进桉树林地科学施肥具有积极意义.

    桉树土壤养分营养诊断有机肥施肥策略

    园林废弃物堆肥效果研究

    魏佳吉刘兴和朱兴盛王向斌...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在不同处理下园林废弃物堆肥的分解程度,为园林废弃物的快速降解提供有效途径.堆体设CK(园林废弃物)、T1(羊粪+园林废弃物+菌剂)、T2(鸡粪+园林废弃物+菌剂)三个处理.常规监测堆体温度,每隔 5d进行取样,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质、全钾、全磷、全氮含量测定.温度结果表明,除对照处理最高温度只有48.8℃,未达到国家高温期标准(55℃)外,其他堆肥处理都进入高温发酵阶段,在第10d时T1 温度达到最高值60.4℃,T2 在第11d时温度达到最大值59.0℃.在堆肥过程中C/N、有机质含量均呈递减趋势,最后基本保持不变.对照组的 C/N比只有 21,不能满足堆肥腐烂程度的要求.处理一和处理二的C/N分别分别下降了 48%、46%.有机质含量降幅分别为45.77%、54.05%.堆肥后期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初始阶段,全氮分别增加了 26.76%、28.04%、32.17%.全磷含量增长率分别为 5%、6.67%、7.96%.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 4.08%、7.07%、6.43%.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含量逐渐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各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 22.31%、47.16%和 48.51%.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 18.46%、22.32%和 23.88%.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 12.40%、41.05%和 40.08%.该试验对园林废弃物进行不同堆肥处理,发现添加畜禽粪便和腐熟菌剂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堆体养分变化以及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堆肥腐熟后的产品已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要求,为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园林废弃物菌剂堆肥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对林下植被和乔木更新的影响

    陈汉江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对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火烧迹地设置的不同强度火烧样地为基础数据,分析了不同火烧强度(重度、中度、轻度)对乔木更新和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强度(重度、中度、轻度)对白桦和杨树的更新有显著影响,重度火烧促进了白桦和杨树的地径和树高生长,有利于白桦和杨树等先锋树种的更新.林火对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影响不大,但使得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发生了改变,杜鹃、笃斯越桔、蒿类、小叶樟等逐渐成为优势种群,重度火烧使森林生态系统有向沼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林火火烧强度林下植被乔木更新

    朔州市小叶杨防护林带间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薛荣泽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朔州市作为试验研究地点,分析小叶杨防护林带间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方法 于小叶杨防护林划分 3 组不同带间距,分别为 5m、10m和 15m带间距,测定其不同带间距植被多样性和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①植被多样性:带间距大小对小叶杨防护林植被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植被天然状态下,植被多样性、群落稳定性表现为15m带间距>10 m>5 m(P<0.05);②土壤理化性质:随着带间距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表现为 15 m>10 m>5 m(P<0.05),而土壤容重与其相反,表现为15 m<10 m<5 m(P<0.05);③相关性: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土壤容重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土壤理化性质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叶杨防护林中,适当增加防护林带间距有助于提升植被多样性,增强群落稳定性,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以 15m效果最佳.

    小叶杨防护林带间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

    PDA与GIS技术联合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张辉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主要以地面调查为主,工作量重、流程繁琐,同时存在表、图、卡片分离的情况,调查期间会牵涉大量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其中空间数据需要在纸质地形图采集,属性数据调查结果则以代码的形式进行保存,所以业内数据录入任务重,且在工作开展中出错率高,数据更新困难,与当前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不相符.在卫星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技术持续发展背景下,以GIS、RS、GPS为主的 3S集成技术因独特的高效快速、低耗科学等优势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领域中得到了大力应用,实现了传统工作模式不足的弥补,更能满足森林资源再生性、动态性与辽阔性等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背景下,各类功能强大设备的出现更是为先进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将PDA与GIS技术联合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为了现下关注的焦点,可实现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促森林资源管理更加规范.故而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致力于这方面展开探索,以供参考.

    PDAGIS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