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龙岩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龙岩学院学报
龙岩学院学报

林清书

双月刊

1673-4629

bgxuebao@lyun.edu.cn

0597-2799821

364012

福建省龙岩市东肖北路1号

龙岩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反映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兼登校外优稿,突出闽西特色,使学术性、创新性、地方性和师范性紧密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贡献力量。 本刊适宜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本地区各类专业人士和党政干部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歌谣对客家山歌的继承与创新

    张结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歌谣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时期,为了发动广大老百姓参与到推翻黑暗势力统治、寻求获得解放的事业中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建设.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它继承并发展了客家山歌原有的针砭社会时弊、讴歌男女恋情、称颂客家妇女坚韧性格等内容,进而对歌谣的内容和创作群体等进行开创性的改变.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对客家山歌的继承与创新为当下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在创作中体现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秉持文以载道的文化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等.

    中央苏区客家山歌中国共产党红色歌谣

    福建苏区廉洁文化建设的探索及其启示

    梁旭叶青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福建苏区局部执政时期,深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通过借助舆论工具、健全监察制度、加强思想教育等有力措施,打击了一批腐败分子,取得了反腐斗争的重大胜利.重温福建苏区时期的廉洁文化建设实践,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福建苏区廉洁文化建设反腐败斗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子恢水利思考探析

    吴强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子恢作为中共党内著名的农民运动与农村工作专家,在思考与探索农业发展之外,也时常着墨于中国水利建设,并在多个不同场合曾就水利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他从"大农业"的视角出发,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的重要地位,将其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进行全局性思考,认为水利问题不仅关系工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乃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一环,事关生态环境保护,而且也与群众生命财产和日常生活有着直接关联,治水能力高低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大体现.同时,邓子恢强调在兴修水利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群众,尽可能照顾民工利益,以此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邓子恢水利水土保持

    抗战与民生:邓子恢与淮北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

    杨全做胡凤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战略地位独特且重要,但因日军的军事"扫荡"与经济封锁政策而生产锐减、民生凋敝,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有着丰富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邓子恢,奉命前往淮北抗日根据地主持工作,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以及财政经济建设,从而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壮大了抗日救国队伍,加强了淮北区党委的自身建设,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

    淮北抗日根据地邓子恢经济建设

    宗亲文化赋能闽台融合发展机理与策略研究

    黄诗淇黄雯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亲文化作为两岸血缘的具象形态,成为了共同记忆传承的起点.以不可改写的血脉关联为基点,立足宗亲文化的各类样态,强调历史叙事,以感性与理性两个维度联合,是破题闽台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依据两岸融合由"心向"到"欣往"的运行机理,提出以宗亲文化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策略:深入经贸交流,完善融合发展管理制度,深化人文交流,把握青年思想动向,努力实现精神相通,积极落实活动开展,关注未来问题导向.

    闽台融合发展宗亲文化文化交流

    广东清远客家话的接触性音变

    曾建生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野调查所得语料显示,清远客家话有些字的声、韵、调,与一般客家话区别明显,主要有:少数古全浊声母字清化后读塞音塞擦音时不送气,少数见母字读kh-声母等;荔今读洪音,网今读无-i-介音,有多个撮口呼韵母;阴平是个高平调 55,归阴平的浊上字偏少.参考清远粤方言等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出引起清远客家话这些音变的线索,为接触性音变研究提供语言事实.

    清远客家话粤方言方言接触接触性音变

    广西田林高龙客家话的语音变异

    唐七元刘玄杰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林县高龙客家话以方言岛的形式存在,其先民从广东梅县迁入已有近200 年.与梅县客家话、五华客家话比较,高龙客家话保留了一部分源方言的语音特征,还产生了大量的语音变异现象,如出现新的声母和韵母[(l)][(m)][y],只有一套塞擦音声母[tʃ][tʃh],部分入声字舒化后读阳平等.这是高龙客家话与当地强势语言壮语、西南官话深度接触所导致的.

    田林高龙客家话梅县客家话五华客家话语音变异

    语言学视角下饶平客闽地名研究

    秦绿叶陈晓桦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名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客闽两大方言的地名富有当地特色.饶平地区客闽混居,以"楼"和"厝"为代表的通名分别反映了客闽方言的地域分布.同时,当地客闽地名互用现象较明显,反映了两个民系的密切接触.客方言"地名+姓氏"的特色地名多出现在饶平沿海闽方言区,与村落方言闽化相关.

    客方言闽方言地名文化

    《文心雕龙·祝盟》篇中"靡神不至"之辨析

    胡倩萌孙蓉蓉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时期是祝文这一文体发展的转折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篇中用"靡神不至"概括春秋祝文的情况,并提出"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必诚以敬""宜恭且哀"等写作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靡神不至"祝文,刘勰予以了批评,体现出他保守的祝文文体观.然而,祝文的"靡神不至"现象,恰恰体现了祝文从神圣化发展到世俗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且有积极的意义,应当予以肯定.

    "靡神不至"祝文世俗化"黩祀谄祭"人文意识

    李纨形象研究二题

    毛大鹏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大康教授认为,"在贾府中,李纨可算是最小气的",并且认为王夫人和李纨"婆媳不和".笔者认为,对李纨"小气"的指责缺乏依据:在诗社活动中,李纨并不存在私吞经费的问题;在芦雪庵诗社活动中,因为要给新来的几人接风,她的收费也是合理的.在李纨与王夫人的关系上,没有直接对话并不能证明二人"不和";让王熙凤管家也并非王夫人有意排斥李纨,只是遵守贾府"寡妇奶奶们不管事"的"规矩".

    李纨吝啬王夫人婆媳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