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袁月萍

双月刊

1009-2323

mdj6955905@163.com

0453-6955905

157013

牡丹江市光华街476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服务,为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付兵儿张灏施展旦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大荒精神是龙江精神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北大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发挥北大荒精神的价值引领、精神激励和人格塑造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社会实践、网络思政和校园文化,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北大荒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即研究者"的内在逻辑发展与实施路径

    韦倩倩毕娜
    44-4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即研究者"的内在逻辑发展需要对其国内外历史进行溯源,进而明晰"教师即研究者"是基于现实依据、实践依据和方法论依据产生的,凸显了终身学习、专业发展、改善实践和社会探究的价值取向.在实施路径方面,教师成为研究者要在研究意识、研究地位、研究导向和研究保障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

    教师研究者教师专业化

    基于"合作陪伴式"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王娜
    48-4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本科作为类型教育的一项"新基建","双师型"团队建设无疑是一项重点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教师对学生进行陪伴式学习成为现实可能.师生开展"技术共研、创新共谋、成果共享"的合作陪伴式学习,将成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本科教育模式.文章立足于师德师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数字素养、制度保障这"五个维度",深入探讨基于"合作陪伴式"双师团队的建设路径,旨在为职业本科教师团队的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合作陪伴式双师型机理困境路径

    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杨晶彬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全球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数字革命兴起,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课本为主阵地的教学现状,促使课堂教学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在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本质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掌握先进的数字技术,提高自身的智能教育素养.教师要快速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教学的变革.

    数字技术教学创新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重点内容与践行原则研究

    马勇张茂林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重点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观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应然、是以党善于抓重点的先进工作方法为借鉴的实践应然、是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质量提升的现实选择.它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引领、日学术研究尽心指导、课程论文写作态度引导三个方面.落实好这三个方面的立德树人重点内容,需始终坚持学术研究指导与督促学业完成相统一、理想信念引导与现实关怀相统一.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重点内容

    乡村振兴视阈下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陈毅辉李敏杰
    56-6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这需要高等院校不断加强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仍存在诸多困境,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掣肘.因此,高等院校不仅要传授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高等院校要树立农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高等院校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效果和环境进行管理和评价.

    乡村振兴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

    协同视角下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以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

    吴爽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问题.目前,高校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协同理论强调各主体各部分的紧密配合,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充分发挥整合协同作用.文章提出,应在协同视角下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平台搭建等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协同、体系协同、主体协同以及平台协同,从而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协同视角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律硕士产教融合

    "大思政课"背景下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李威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大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旨在探讨"大思政课"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分析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英语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专业大思政课培养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策略构建

    武悦姬伟郑晓娜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反思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其重要,它是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的催化器.对于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能力较欠缺的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知道提升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以及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是非常必要也是极其重要的.文章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教学反思:第一怎样提升教学反思的能力;第二怎么撰写教学反思的步骤;第三怎么对教学反思的案例进行分析;第四怎样提高青年教师综合教学的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策略构建

    语言智能视域下新工科院校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彭清
    74-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翻译+专业+技术"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越来越广,新工科院校的专业大背景为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文章在梳理语言智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阐述语言智能给翻译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工科院校通过语言智能技术支持,结合学校多学院师资、多学科教学资源、校企实践平台以及强势就业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打破技术和专业壁垒,解决学生翻译技术与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创设实践平台以及创建多学科师资团队等手段积极对接市场人才需求,为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

    语言智能新工科院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