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袁月萍

双月刊

1009-2323

mdj6955905@163.com

0453-6955905

157013

牡丹江市光华街476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服务,为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沈从文辰河小说之自由意志内涵——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鲁娅辉吴斐
    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以其辰河小说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人文关怀吸引了广泛关注.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沈从文辰河小说中自由意志的内涵,揭示人物性格、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全面阅读和分析,提炼出辰河小说自由意志内涵模型,运用扎根理论对人物形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沈从文辰河小说自由意志的规律.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探讨自由意志的来源,背景、内涵形成和发展以及表现形式,以突显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研究揭示了辰河小说自由意志内涵的多重维度,为理解作家创作意图和作品艺术价值提供新视角.

    沈从文辰河小说自由意志扎根理论

    探析文学与影视传播中的审美错位现象——以《第一炉香》为例

    侯知佩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倾城之恋》《半生缘》之后,导演许鞍华再次将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改编成了电影.这部电影作品在未上映之前无论从演员配置还是从市场营销来看,都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可上映之后,口碑不佳,票房惨淡."文学热"和"电影凉"的二元悖谬再次成为了文化传播中的一个典型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得出结论:正是由于两个文本之间存在多方位的审美错位现象才导致后者不符合观众的"期待视野",这是导致电影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

    文学与影视《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一炉香》审美错位

    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记忆隐喻

    徐闽
    10-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记忆能够锻造集体身份,通过外部媒介传达身份认同的知识与意义.文学作品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对于个人记忆在文学演示过程中形成个体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托尼·莫里森小说中呈现的时间、空间和文字三大类记忆隐喻对于黑人群体历史记忆的传承和身份认同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托尼·莫里森记忆隐喻身份认同

    语境顺应视域下儿童文学汉译研究——以《铁路边的孩子们》两译本为例

    王怡雯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对儿童文学的汉译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分析《铁路边的孩子们》的两个译本,探究了两位译者由于顺应程度上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翻译效果,并据此提出应积极顺应译者及儿童读者、文化翻译应以归化为主、注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等对策,以丰富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改善中译本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语境顺应儿童文学汉译《铁路边的孩子们》

    高校本硕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吴英艳贾绍华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硕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近年来热点尝试,是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与探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培养方式的创新需求也上升到新的高度.本硕贯通培养是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和学习潜能的重要手段,成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研究围绕当前本硕贯通式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探讨当前高校本硕贯通式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生教育及师资建设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本硕贯通式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本硕连读贯通式人才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主体范畴、内容意涵与实践应求

    金子郁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发展之问的重要答案.高等教育是推进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新质生产力"就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生成而凝练出的原创性中国智慧,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全面深化,是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富有深邃的哲学辨思,饱含鲜明的时代特质.文章在揆诸高等教育如何支撑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提出以培育人才原动力为主体范畴,切中肯綮把坚持人才支撑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统一起来,从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等维度深刻阐释新质生产力,充分阐发新质生产力的内容意涵,讲清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找准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最后提出紧密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丰富新质生产力实践形态的实践应求,从而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起点上高等教育不断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启发.

    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人才实践

    "政产学研"联动模式下文化IP创新孵化策略探索

    孙旸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政产学研"联动模式下,以黑龙江省为核心的文化 IP 体系构建实践.聚焦冰雪文化IP创新孵化与"冰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策略,分析国内外创意设计产业赋能城市发展的经验,提炼"政产学研"模式在地域文化 IP 体系构建中的关键作用.黑龙江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高校创新与企业参与,展现文旅新质生产力全景.未来,黑龙江深化联动模式,激活城市文化IP,构建连贯性体系,促进东北文化经济协同发展,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东北路径与前瞻视野.

    文旅新质生产力冰上丝绸之路文化IP黑龙江虎林

    "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李春红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安全是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强大复兴的基本保障.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出现的涉及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面对各种不稳定、不确定、不可预测的危险和情况,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下,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尤其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国家利益

    新文科视域下"导游业务"课程考试改革实践探索

    赵爱华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游业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然而,当前"导游业务"课程的考试存在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考试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应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对高素质导游人才的需求,文章提出了在新文科视域下进行"导游业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包括突出实践能力考查、多元化考试方式和构建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推动"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考试效果,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导游人才提供保障.

    课程考试改革导游业务新文科

    传播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

    陈佳唐彦章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学是一门关于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把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传递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将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一种传播活动.从传播学学科视角来剖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构成传播过程中的"辅导员""大学生""教育内容""教育媒介"和"学生反馈"等基本要素来分析影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原因,并从各要素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策略,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传播学高校辅导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