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毛纺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毛纺科技
毛纺科技

高惠芳

月刊

1003-1456

mfkj333@sina.com

010-65913844;65008693;65078673

100025

北京朝阳区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03室

毛纺科技/Journal Wool Textile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毛纺织行业唯一的全国性专业中文核心技术刊物,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导毛纺织、毛针织、染整及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和成果、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企业的技术经济分和质量管理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用于运动监测的双模态离子传感纤维

    张士进田明伟刘红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刚性导电材料柔韧性差、舒适性低及现有离子导电材料多为薄膜或块状而导致透气透湿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湿法纺丝一步制得的一维离子传感纤维,并研究其物理性能及传感性能,阐述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测试结果表明,离子传感纤维灵敏度高(规格因子GF=2.01)且可准确监测微小应变(~0.5%),具有宽应变监测范围;响应时间小于 50 ms,与人体皮肤的响应时间接近,足以监测人体运动信号;表现出优异的循环耐久性,10 000 次循环拉伸后仍能保持电阻信号变化稳定;同时具有湿度传感性能,对环境中湿度的变化能做出及时且准确的信号反馈.该离子传感纤维制备方法简便,具有工业化大规模的潜力,在智能健康监测、运动训练与优化、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离子传感纤维电阻式传感器电子织物双模态离子液体

    再分散法制备低角度依赖结构色织物

    潘斌杰李月佳辛宇田红柳...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更为绿色环保的染色技术,提出了以再分散法在纺织品表面构筑非晶光子晶体结构.将经过一次重力沉降后的二氧化硅薄膜刮下,经过研磨后在织物上进行二次重力沉降,即可将非彩虹结构色与纺织品相结合.在不同温度的自组装环境下,以不同的二氧化硅质量浓度以及不同体积在不同的组织结构上进行实验,研究温度、质量浓度、体积、组织结构等因素对非晶光子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硅悬浮液质量浓度为 25 mg/mL时,体积为 2mL时,在 40℃的环境下进行自组装可获得较好的非晶光子晶体结构色织物;在同等实验条件下,选择的织物的组织结构越平整,纱线排列越紧密,织物内的孔隙越小,最终组成的颜色效果越佳.

    结构生色织物非晶光子晶体低角度依赖再分散法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基于离散元-有限元联合算法的纤维流场变形行为

    董关震姜茜钱晓明吴利伟...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在气流中的动态特性对织物的结构和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研究柔性纤维在纺织各环节不同流场下的转移变形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在空间各向位置存在速度差异的特征流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离散元多球链柔性纤维模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法耦合求解自由纤维的运动轨迹,并讨论了其在差异流场中的受力情况与转移变形行为.结果表明:纤维初始取向角度会影响弯曲效果,随着纤维主体与气流方向的夹角增加,纤维越容易呈现弯曲形态;不同的纤维喂入位置会影响气流累积作用,纤维端之间所受气流力的差值越大,累积作用时间越长,纤维的弯曲效果越显著;纤维间的交互作用会使纤维簇发生分层现象,不利于多数纤维的混杂与弯曲变形.该研究揭示了单根柔性纤维和纤维簇在流场中的弯曲变形机制,提供了研究纤维在复杂流场中运动和变形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改善纺织工艺提供指导.

    有限元离散元空气流场柔性纤维转移变形

    植酸/茶多酚整理棉织物的阻燃及防紫外线性能

    廖喜林王慧刘淑萍李亮...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棉织物易燃烧和抗紫外线性能差的问题,提高其使用安全性,采用浸轧和喷涂结合的方法,通过植酸(PA)和茶多酚(Tea)协同作用制备了阻燃/抗紫外线棉织物,并研究了其阻燃、防紫外线、拉伸以及透气性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5%的PA和25g/L的Tea复合整理的棉织物,其质量增加率仅为13.3%,而极限氧指数LOI值从原棉织物的17.5%提高到30.4%,离火自熄;PA/Tea整理棉织物与原棉织物相比,不仅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下降了78.2%,其总热释放量(THR)和热释放能力(HRC)也分别下降了70.8%和78.3%,这意味着PA/Tea整理棉织物可以降低火灾放热强度,阻碍火焰快速传播;整理后的棉织物对UVB和UVC区域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在实现阻燃和防紫外线功能的同时,保留了85.1%以上的透气性.

    棉织物阻燃性抗紫外线性能浸渍法阻燃机制

    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分散染料墨水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典典董佳晨李修田余嘉慧...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分散染料墨水其喷墨印花织物仅能与背景环境"同色"而不能"同谱",无法有效躲避现有侦察技术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分散染料墨水.通过模拟绿叶、土壤和枯叶的反射光谱特征,筛选了特定分散染料,探究了印花工艺对织物伪装及服用性能的影响,通过超细化加工制备了分散染料墨水并探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调控分散蓝 60、分散深蓝SUBC 12、分散橙30、分散黄CPY 015、分散红CPM 011 与炭黑复配比例及印花工艺制备的仿绿叶、土壤和枯叶印花织物,其伪装及服用性能良好;5 种分散染料墨水的粒径均小于173.00 nm,离心、耐热、高温储存和常温储存稳定性均高于 80%,过滤流速分别为 200、375、188、428、167 g/min,喷墨印花性能良好.

    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分散染料墨水喷墨印花反射光谱特征同色同谱

    集聚赛络纺纱导流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孔祥江张玉泽江慧汪军...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集聚赛络纺纱系统能耗较大的问题,设计 3 种导流装置,以降低集聚赛络纺纱系统的负压,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首先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集聚赛络纺纱集聚区三维物理模型,利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聚区气流场的分布情况;然后通过纺纱实验进一步验证导流装置能够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结果表明:出口负压越大,集聚槽附近的速度越大,集聚槽上方的气流对须条起到挤压作用,使须条紧紧贴在网格圈表面,集聚槽侧向气流使须条宽度减小,须条表面的毛羽能够卷入到纱体表面,形成紧密的结构,从而能够减小甚至消除加捻三角区;使用所设计的 3 种导流装置(集聚负压 1 000 Pa)纺制出来的纱线与普通集聚赛络纱(集聚负压 2 000 Pa)质量相当,甚至更好.

    集聚赛络纺导流装置数值模拟纱线质量检测

    局部编织技术的编织原理与应用

    范友红李小辉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局部编织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基于SDS-ONE APEX3 岛精服装设计系统以纬平针为地组织设计局部编织花样色码,主要从编织与休止针数变化的角度介绍局部编织技术的编织原理,提出不加不减局部编织、减针局部编织与加针局部编织的工艺设计方法,并在电脑横机上编织出织片小样,进一步阐述局部编织技术在二维平面的嵌花色块拼接、镂空肌理的孔眼效应、三维立体的凹凸造型以及结构轮廓成形编织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花样色码与织片小样,指出局编加减针规则与先后顺序、吊目方式、色纱组合等因素对局编织片外观的影响,对局部编织技术在针织创意花型开发与成形编织方面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局部编织编织原理花样色码吊目电脑横机

    针织物图案变化与精准纺纱工艺的关系模型

    董真真李文雅孟天玉梁建行...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确定基于一根结构可控的自固结子线经过织造可直接在织物上形成精准图案的尺寸变化与纺纱工艺之间的关系,以织物尺寸不变、图案等比例放大为研究要点,分析随着图案大小变化时各纱线段长度以及纺纱时间的变化规律,最终建立图案放大倍数与精准纺纱工艺的关系模型.以基础图案为基准,2 个矩形图案间距不变,分别将矩形横向放大 2 倍和 3 倍.经过纺纱织造后分析可得:图案放大倍数(a)与循环纱长 L 呈(L)= 1.65a+67.17 的线性关系;各结构段长度及纺纱时间也呈现线性规律变化;所得精准纺纱工艺计算模型可快速确定各纱线段长度及运行时间,为织物图案尺寸变化后相对应的精准纺纱工艺参数预测提供了依据,减少试织次数和成本,提高制备效率.

    精准图案图案放大循环纱长纺纱工艺

    贵州少数民族刺绣中钉线绣工艺的运用及其比较

    马晨曲陈洁郭易非杜雨翎...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将贵州各民族中钉线绣工艺更广泛的运用到刺绣作品中,对比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水族马尾绣、舟溪苗族蚕锦绣、革一苗族梗边打籽绣、织金苗族绞线绣以及黔东南侗族盘筋绣,研究 5 种刺绣在钉线绣综线内芯材质、综线丝线的色彩、使用位置、刺绣中所结合使用的其他刺绣工艺以及在服饰中装饰的位置方面的特色,从图案审美角度鉴赏 5 种刺绣所形成的刺绣图案,分析不同刺绣在综线质感、造型风格、色彩 3 个方面的表现,总结出不同民族不同刺绣中独特的审美偏好,为研究刺绣艺术以及以刺绣艺术现代设计创新提供新的视角.

    钉线绣刺绣水族苗族侗族

    汗液老化对玻璃微珠反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崔志英叶璐露郑蓉梅孙楠...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光材料具有良好的夜间可视性,在夜间及视线较差的环境下给人们提供有效可靠的安全保障,被广泛应用于特殊作业服装等领域.为了科学评估反光布的安全防护作用,探讨汗液对玻璃微珠反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反光材料分别进行 1、5、10、20、25、30、40、50 次酸碱汗液老化实验,对试样外观特征、色差、微观结构、逆反射系数进行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老化后试样有不同程度的玻璃微珠脱落、铝层溶出、表面盐结晶析出等现象,导致反光材料性能下降;试样的反光性能随酸碱汗液老化次数的增加先提升后下降,汗液老化次数大于 5 次,逆反射系数呈下降趋势,其中酸性汗液相比于碱性汗液对反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更显著;经过酸性汗液老化 50 次,试样的逆反射系数下降了 2.97%~12.86%.

    反光材料玻璃微珠汗液老化逆反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