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化工
煤化工

闫少伟

双月刊

1005-9598

mhgqk@126.com

0351-4557677;4557096;4557076;4557078

030032

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赛鼎路1号

煤化工/Journal Coal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经国家科委及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发行的国家级技术类刊物。由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全国煤化工信息站等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综述、专题评述、研究与开发、设计技术、生产技术、成果与应用、技改与节能、技术经济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浆提浓项目的工程设计与PDMS软件的应用研究

    何红兴
    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凯越煤化的煤浆提浓项目,介绍了其煤浆提浓系统,并针对该系统的工程设计,从设备布置、工艺管道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和联锁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了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在设计过程中,为提高设计质量和出图效率,采用了PDMS软件进行三维设计,介绍了PDMS软件的特点、建模设计过程和设计成品文件.

    煤浆提浓设备布置管道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联锁设计PDMS三维设计

    基于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智能配煤系统开发与应用

    徐凌霄张保忠何有林朱春梅...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炼焦煤品种繁多,同一矿点来煤的煤质波动较大,混煤现象严重的问题,宁波钢铁有限公司通过搭建煤焦数据库,开发智能配煤系统,实现全流程监测煤焦数据变化.智能配煤系统结合历史生产数据分析提取影响焦炭质量的关键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建立焦炭质量关键指标预测模型.同时,智能配煤系统结合焦炭质量预测模型、配煤专家系统和炼焦单种煤库存信息,采用优化后的遗传算法进行配煤模型的构建,从而实现快速实时调整配比、合理利用炼焦煤资源、稳定焦炭质量并且有效降低炼焦成本的目的.智能配煤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对炼焦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焦炭质量预测模型智能配煤系统煤焦数据库

    多变量预测控制(MPC)在甲醇合成氢碳比调节的应用分析

    刘长伟孟挺吴函贾建峰...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煤榆林 205 万t/a甲醇合成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氢碳比调整滞后导致合成塔温度波动及人工操作频繁等问题,引入多变量预测控制(MPC)系统,并结合实际操作中的控制难点和氢碳比影响因素,确定被控变量和操作变量,实现对甲醇合成装置的精细化控制.实践应用情况表明:MPC系统能够提升装置生产平稳性,提高装置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过程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装置效益.

    甲醇合成氢碳比多变量预测控制(MPC)节能降耗

    焦炉用耐火材料的改进及应用

    王伟李杨赵云刚李印法...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了焦炉结构,分析了焦炉所用传统耐火材料存在的不足,介绍了一些新型耐火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焦炉蓄热室、烟道、燃烧室、炭化室、加煤孔、上升管、炉门、热回收焦炉布风器等部位的应用,并对比分析了使用效果.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新型耐火材料的应用,对焦炉的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都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焦化企业的环保升级、降本增效.

    焦炉高导热硅砖零膨胀硅砖新型上升管挂釉炉门预制件新型陶瓷布风器

    除氟剂HJ-DF-07用于煤化工含氟废水深度处理实验研究

    石峥乔瑞平冯凯许全...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自主研发的除氟药剂HJ-DF-07 对煤化工含氟废水进行了深度除氟实验研究.比对了市场常见的几种除氟药剂和HJ-DF-07 的除氟效果;考察了废水pH值、反应时间、两级除氟工艺中HJ-DF-07 各自投加量等因素对除氟剂HJ-DF-07 氟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氟剂HJ-DF-07 对氟离子的去除率比其他几种除氟剂高出约 20个百分点,其最佳操作条件为:pH值 10.37,反应时间 10 min,两级除氟工艺除氟剂投加量分别为 3.0 mL/L和 2.0 mL/L,相应的一级、二级氟去除率分别为 81.74%和 92.82%,最终二级除氟装置出水氟离子质量浓度可降至 0.976 mg/L,总氟去除率可达 98.69%.

    煤化工含氟废水除氟剂深度处理最佳操作条件

    煤化工优质再生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吕剑明李志平魏万强王江山...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RO+混床工艺处理煤化工优质再生水的周期制水量与处理水库水相比明显偏低,影响回用锅炉补水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进行了RO+EDI工艺替换RO+混床工艺处理优质再生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取RO+EDI工艺处理优质再生水时,再生水回用率可从采用RO+混床工艺的 30%提高至 100%,产水电导率和硅含量达到相关锅炉进水标准要求,同时吨水产水成本可由 1.63 元降低至 1.02 元,工艺优势明显.

    煤化工优质再生水回用率周期制水量RO+混床工艺RO+EDI工艺

    煤矿浮选尾矿绿色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

    吴学武周金恋吕少兵朱正杰...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火烧铺煤矿煤矸石堆放量已超过设计量的问题,通过中煤筛分试验、煤泥筛分试验、选矿试验以及充填材料强度测定试验,进行了煤矿浮选尾矿绿色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并在火烧铺煤矿现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磨矿细度、水玻璃用量、捕收剂种类和用量对尾矿产率和灰分含量的影响较大,确定最佳的磨矿细度为≤200目产物占比为 85%,水玻璃用量为 800 g/t,捕收剂选用LM-1,用量为 200 g/t.另外,开路浮选试验和闭路浮选试验所得产品灰分指标均能满足标准要求.浮选尾矿绿色充填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230708 充填工作面共计消耗煤矸石 124 000 m3,有效缓解了矿山煤矸石堆存的压力.

    浮选尾矿煤矸石充填开采尾矿产率尾矿灰分

    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现状和发展思路

    常赵刚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国,焦炉煤气是焦化生产仅次于焦炭的主要产品,先进适用的焦炉煤气利用路径已成为焦化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了国内外焦炉煤气用作城市燃气、工业燃气、发电、制氢、合成甲醇、合成天然气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梳理了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焦炉煤气利用路径进行了适用性研究.研究认为:焦炉煤气作为化工原料气时,应结合焦炉煤气组分的特点,合理配置碳氢元素,采用技术联产方式形成碳氢互补,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议焦炉煤气的利用应加强技术创新和装备提升,科学规划,发展一体化生产基地.

    焦化焦炉煤气甲醇制氢天然气乙醇乙二醇问题与建议

    工艺条件对40 kg焦炉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王越庞克亮马银华夏伟...
    38-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40 kg试验焦炉是评价炼焦煤成焦特性的常用设备,利用 40 kg焦炉通过正交实验考察炼焦、备煤、熄焦工艺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炼焦初温 800℃、炼焦终温 1 050℃、恒温时间 6h为较优的炼焦工艺条件;<3 mm粒级比例为 85%~90%、<0.5 mm 粒级比例不高于 30%、入炉煤水分 10%、堆密度 800 kg/m3 为较优的备煤工艺条件;熄焦水用量 13.5 kg、熄焦时间 5 min为较优的熄焦操作条件.

    40kg焦炉炼焦备煤熄焦工艺条件

    焦炉煤气中氨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秦云段一凡余雷雷金晶...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钢铁联合企业中,准确分析、控制焦炉煤气中的氨含量,可有效控制其燃烧后排放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焦炉煤气中氨含量的检测有中和滴定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 种方法,针对采用HPF法脱硫后的焦炉煤气,进行了两种氨含量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和滴定法由于煤气显酸性,检测结果不稳定;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不受焦炉煤气酸性影响,更适合HPF法脱硫后净化煤气中氨含量的检测.

    焦炉煤气氨含量检测中和滴定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