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模具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模具技术
模具技术

阮雪榆

双月刊

1001-4934

mjjs@sjtu.edu.cn

021-62812525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模具技术/Journal Die and Mould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3年创刊,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报刊发行局发行,邮发代号4-589。主要报导国内外模具行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先进的设计和制造经验,是广大模具工作者必备的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铝合金水泵座压铸模具设计

    龚琛普卢红林黄倩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水泵压铸件的结构分析以及压铸机工艺研究,初步确定模具的分型面,设计浇注、排溢系统,以及顶出机构,冷却系统采用重庆东科模具公司开发设计的特殊单孔双回路冷却水道,确定使用型腔在定模,型芯在动模的普通两板式结构.智铸超云CAE模拟铸件充型凝固过程,通过X射线探伤技术发现试模铸件表面无裂纹,内部无明显孔隙,质量满足工业标准.

    铝合金压力铸造模具设计

    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具结构设计与制造中的材料选择与性能分析

    李娜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模具材料性能评估模型,优化了新型模具结构设计与制造中的材料优选过程,并提高了模具性能分析的准确性.采用了先进的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大量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了训练损失、响应速度和准确率等关键指标,以全面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所构建的BPNN模型能够快速收敛,准确率高达95%以上,且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模具材料时均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该模型可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材料选择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显著提升模具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也证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模具设计材料优选性能分析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基于田口试验的盒盖薄壁件注塑工艺优化与模具设计

    韩明刚党世红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扑克盒盖塑件较薄,在采用一模两腔的注塑工艺时,填充过程中容易出现翘曲变形的质量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扑克盒盖注塑成型的模具设计的难题.首先,通过Moldflow模拟仿真分析,选择合适的浇口位置,建立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然后,将Moldflow与Minitab软件结合,建立了三水平四因素实验方案并进行仿真,以翘曲变形为响应目标,确定最佳的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最终,完成注塑模具三维图的设计,实现模具结构设计及注塑工艺参数合理化,保证了扑克盒盖一模两腔的批量生产.

    扑克盒盖模流分析田口实验一模两腔

    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注塑模具设计

    白松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汽车B柱左右内饰板结构复杂、外观质量高、体积大、内部加强筋多、倒扣多等特点,设计了一套"一模两腔"带有顺序阀热流道的注塑模具.采用斜导柱+整体式T形滑块机构与斜顶杆交叉辅助机构实现倒扣、内部异形孔等结构的抽芯脱模.设计了延伸分型面,动模模芯与型腔板一体成型、定模模芯和型芯板一体成型,可大大节省制造成本.浇注系统采用"热流道+U形回弯冷流道+扇形侧向搭接浇口"的设计,减少了塑件熔接痕、缩痕等缺陷,提升了塑件质量.详述了模具模芯结构、热流道浇注系统、冷却水路、排气、导向定位的设计要点,解决了 B柱左右内饰板注塑过程中的脱模困难、熔体填充和生产周期长等问题,通过优化组合设计,从整体上简化和优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

    左右B柱内饰板注射成型顺序阀热流道抽芯脱模模具制造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夹具自适应控制研究

    王艳君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夹具自适应控制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以电磁无心夹具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器的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夹具数学模型,然后结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优势,构建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对夹具进行自适应控制,最后通过在MATLAB软件上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阶跃信号、突加负载、正弦信号输入等不同条件下的夹具控制,且具有优异的控制性能.整个控制过程中,该方法超调量为2.11%,响应时间0.08s.相较于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自抗扰控制器、模糊滑模控制器,该方法提高了夹具自适应控制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且可用于实际夹具自适应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模糊控制(PID)控制夹具自适应控制控制器设计

    铝合金发动机后体座压铸工艺数值模拟与优化

    刘军王宗境杜瑞崔江涛...
    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nycasting软件模拟分析了 ADC12铝合金发动机后体座在液态金属充型过程与凝固过程中,不同压铸条件下,不同工艺参数对铸件性能的影响,有效地预测了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产生气孔和疏松的部位,获得较优的压铸工艺参数.同时,运用P-Q图对该工艺参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为提高ADC12铝合金发动机后体座的压铸质量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铸件最优工艺参数为:低速压射速度0.2 m/s,高速压射速度2.5 m/s,浇注温度为670 ℃,模具温度为200 ℃.通过实际压铸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参数符合生产工作要求,可进行批量生产.

    缺陷预测压铸工艺发动机座数值模拟

    一种窄槽铜铝复合板件的冲模开发

    徐贵勇周家洪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汽车散热器主片零件进行材料结构工艺分析,主片有一个环形深沟封闭窄槽,且中间呈矩形矩阵排列的凸筋和翻边孔均匀分布,环形窄槽仅宽0.5 mm,深6 mm,窄槽成型是主片成型的难点和关键,结合以往的设计制造经验,设计了相应的冲压工艺,通过反复试验,确定采用45钢制造窄槽成型凸模.模具在满足了散热器主片批量生产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5钢铜铝复合板窄槽调质处理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改进的遗传算法的金属铣削参数优化

    杨欣怡吕超颖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金属铣削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改进的遗传算法的金属铣削参数优化方法.方法确定了金属铣削待优化参数为切削速度、轴向切深、径向切宽、每齿进给量,构建了以毛刺尺寸最低,铣削力最低,材料去除率最高,粗糙度最低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采用添加扰动的模拟退火算法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实现了金属铣削参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金属铣削参数优化,铣削得到的TC4金属材料毛刺尺寸为20.07μm,铣削力在x、y、z轴方向分别为0.033,0.028,0.017 N,表面粗糙度为0.055μm,材料去除率为6.22mm3/min;相较于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可提高金属铣削质量,降低铣削得到金属毛刺尺寸、铣削力、表面粗糙度,提升材料去除率.

    先进制造技术金属铣削参数优化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

    基于Moldflow及正交试验的箱包下底盘注塑工艺参数优化

    李兴俊张英本余健姜松涛...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箱包下底盘为研究对象,采用Moldflow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注塑成型数值模拟分析.以熔体温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保压方式和模具温度为试验因素,分析其对翘曲变形量的影响规律,旨在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以获取最小翘曲变形量.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翘曲变形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保压压力,熔体温度,保压方式,注射时间,模具温度.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再次模拟得到的翘曲变形量为0.8768 mm,与用默认工艺得到的1.404 mm相比,降幅为36%,为实际注塑工艺参数的设置提供了理论指导.

    Moldflow正交试验参数优化翘曲变形

    波瓣焊接组合零件整体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

    李又春胡加敏宾浩宇张运鑫...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波瓣焊接组合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提出了波瓣焊接组合零件整体成型的方案,创新提出了采用带法兰拉深毛坯成型波形、并采用限位压边控制法兰厚度的加工工艺方案,阐述了工艺设计思路;同时针对法兰成型波形过程中材料局部凸起变形及破裂问题提出了旋转侧推预成型后再整形的工艺改进方案,并阐述了旋转侧推预成型模具结构方案及工作原理.

    波瓣焊接组合整体成型法兰增厚旋转侧推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