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张清华

双月刊

2095-2562

gdshxb@163.com

0668-2923438 2923292

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官渡二路139号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查看更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原名《茂名学院学报》)属非营利性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理论与应用研究、实用性技术成果(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社科)等方面的文章。自然科学版设有:化学与化工、生命与环境、机械与电子、计算机与自动化、信息与控制、数理与经济、建筑与管理等。人文社科版设有:政治、经济、法律、语言、文化、历史、教育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urivillius型层状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杨帆蒲煜涵曹宇江卓...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如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力、反应条件温和且无需额外添加化学试剂等,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而其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是发展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Aurivillius型层状光催化剂凭借其独特的交替堆叠结构与显著的层间极性差异的结构优势,有效地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定向分离与高效传输,从众多光催化剂中脱颖而出。尤为显著的是,其结构中正负交替的极性电荷层分别作为光催化反应还原端与氧化端,实现了反应物分子的精准吸附、高效活化以及反应位点的空间分离,从而显著提升了光催化反应的效率与选择性。本文系统介绍了Aurivillius型层状光催化剂在光催化氧化及还原反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其改性策略,旨在为该类催化剂在光催化全反应体系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以促进光催化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光催化Aurivillius型改性策略

    Ag/Sn3O4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r(Ⅵ)

    张树欣孟祥龙张梦凡江燕斌...
    8-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种简单的光沉积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Ag/Sn3O4 光催化剂,当Ag的质量分数为 3%(3%Ag/Sn3O4)时,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光催化活性,对 10,20 mg/L的Cr(Ⅵ)污染物的降解率分别为 87。72%和 76。80%。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Ⅵ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Ag/Sn3O4 光催化剂进行表征,详细研究了对Cr(Ⅵ)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和机理。从光致发光(PL)结果可以看出,Ag和Sn3O4 组分之间紧密结合改善了电荷的分离和转移,3%Ag/Sn3O4 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是纯Sn3O4 的 7。3、4。6 和 1。8 倍。该研究用少量Ag负载在Sn3O4 上高效降解Cr(Ⅵ)污染物,所得到的催化剂Ag/Sn3O4 由于富含Ag的活性位点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转移。

    Ag/Sn3O4光催化金属掺杂降解

    低分子量双端羟基聚苯醚的制备及固化性能

    吴志民王涛谭柳胡丁...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6-二甲基苯酚和 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为原料,催化合成低分子量双端羟基聚苯醚,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以氰酸酯树脂为固化剂,合成聚苯醚/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双端羟基聚苯醚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端羟基聚苯醚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低介电性能。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双端羟基聚苯醚/氰酸酯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利用Kissinger、Starink等方法对活化能进行计算,并得到了固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且拟合曲线与实验数据拟合程度较好。低分子量双端羟基聚苯醚有望成为高性能覆铜板的一种理想热固性树脂材料。

    2,6-二甲基苯酚双羟基聚苯醚氰酸酯复合材料固化动力学

    木质素改性与热解产物的关系研究

    程皓武书彬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杉木为初始原料,选用四种分离方法得到的木质素为磨木木质素(MWL)、碱木质素(AL)、酶解/温和酸解木质素(EMAL)、盐酸-甲醛改性木质素(FAL)及一种碱木质素脱甲基化改性木质素(D-AL),重点比较了不同木质素在 400,500,600℃下热解液相产物的分布及热解焦炭得率的差异。发现热解挥发分得率顺序为MWL>FAL>EMAL>AL>D-AL。Cα—OH和Cβ—OH的保护能有效降低焦炭得率,提高热解产物中松伯醛和 4-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两种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得率。

    木质素热解液相产物酚类化合物

    一种新型席夫碱十核铜簇合物的合成、结构、磁性以及Hirshfeld表面分析

    袁灵钰周嘉浩李光照张淑华...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常温微反应瓶法获得一个新型十核铜配位簇合物{[Cu10(L)8(CH3COO)2(μ3-OH)2]·(DMF)·(H2O)2}(1,H2L=3-氨基-1,2,4-三氮唑缩 3-乙氧基水杨醛席夫碱),并对这个簇合物进行了一系列性质表征,如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该簇合物的磁性,结果表明分子内铜离子之间成反铁磁相互作用;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和二维指纹图谱分析该簇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结果表明H…H、C…H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力,分别占总作用力的 51。5%和 17。0%。

    席夫碱结构磁性Hirshfeld表面分析

    掺杂离子种类对三维有序大孔La0.9Ni0.7M0.3O3+δ催化性能的影响

    彭林森李凝蒋武练彩霞...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模板剂,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三维有序大孔 3DOM La0。9Ni0。7M0。3O3+δ(M=Cu、Co和Fe)钙钛矿氧化物,并用XRD、TEM、SEM、XPS和H2-TPR等对 3DOM La0。9NixCo1-xO3+δ的晶体结构、形貌、元素价态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3DOM La0。9Ni0。7M0。3O3+δ均能形成钙钛矿结构,金属离子M掺杂引起M/NiO6八面体的变形和 Ni 的混合价态改变,导致晶体结构发生畸变;钙钛矿结构中氧空位的形成与B位金属离子的掺杂种类有关,Co离子的掺杂促进了B位金属还原性能,同时影响金属中心的形成;有序的三维孔结构有效降低了传质阻力,提高脱氧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苯酚的加氢脱氧反应以直接脱氧反应为主,同时发生部分异构化和加氢反应。在常压、350℃条件下3DOM La0。9Ni0。7Co0。3O3+δ催化剂的单程转化率为 29。79%,苯的选择性为 91。00%。

    3DOM钙钛矿加氢脱氧表面氧空位

    功能化氮掺杂空心碳球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特性

    余龙王德贵刘天鸿邱慧婕...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空心碳球(CS),通过活化反应分别将尿素和硫脲接枝到表面富含羟基的空心碳球上,制备了两种用于去除Pb2+的新型增强吸附剂Urea-CS和Thiourea-CS。在吸附剂质量为 40 mg、Pb2+初始质量浓度为 800 mg/L、溶液pH为 6 和温度为 25℃的吸附实验条件下,Thiourea-CS和Urea-CS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 212。35 mg/g和 166。54 mg/g,去除率分别为 42。30%和 33。30%,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的、熵增加的过程。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与Urea-CS和Thiourea-CS的实验数据吻合。200 mg/L 的Pb2+溶液经过 5 次吸附-解吸循环后,Urea-CS和Thiourea-CS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去除率分别为 95。24%和 98。40%。XPS结果表明,氮/氧与Pb2+之间的络合作用在吸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方法对Pb2+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选择性。

    空心碳球Urea-CSThiourea-CS铅吸附

    羟胺强化催化剂/过硫酸盐体系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李祥杨春平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羟胺因可以促进Fe2+/Fe3+循环和提高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而广泛应用于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首先综述了羟胺强化催化剂/过硫酸盐体系对各目标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然后比较了羟胺驱动的均相催化剂/过硫酸盐体系和非均相催化剂/过硫酸盐体系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了羟胺的添加量、pH和水中阴离子等关键因素对羟胺/催化剂/过硫酸盐体系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和机制的影响。最后,归纳总结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羟胺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活化有机污染物

    基于NrGO-Hemin-Au NPs纳米酶的低密度脂蛋白比色传感研究

    谭晓红禹婷婷王一丁李桂银...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自主搅拌法制备了具有优异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氯化血红素-金纳米粒子(NrGO-Hemin-Au NPs)纳米酶,并在其表面修饰了LDL适配体(LDLApt)形成识别探针(NrGO-Hemin-Au NPs-LDLApt)。当LDL存在于该实验体系,捕获探针(LDLApt)和识别探针(NrGO-Hemin-Au NPs-LDLApt)能特异性识别LDL,形成NrGO-Hemin-Au NPs-LDLApt-LDL-LDLApt的"三明治"型复合结构,该结构能够催化氧化 3,3',5,5'-四甲基联苯(TMB)成氧化态TMB(ox TMB),使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652 nm处的吸光强度变化,构建LDL比色传感器,实现对LDL的高灵敏检测。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LDL比色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 100。0~1100。0 ng/mL,检测限为 28。5 ng/mL,且该传感器在实际人血清样本中也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为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低密度脂蛋白NrGO-Hemin-AuNPs纳米酶适配体比色传感器

    剩余污泥水热炭化过程中重金属转化的研究进展

    谢文玉丁家正温福刘涛...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是制约污泥水热炭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障碍。如何有效地在污泥生物炭中稳定固定重金属,以防止其释放,一直是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污泥水热炭化过程重金属含量和化学形态的转化规律,总结了反应时间、水热温度、pH、化学添加剂和生物质对污泥水热炭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污泥水热炭重金属固定化提供参考。

    水热炭化剩余污泥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