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

李一

月刊

1006-8899

meishuguancha@sian.com

010-64813419 64891166-2429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美术观察/Journal Art Observ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美术史论》(1981)。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语

    牛克诚
    3页

    新时代国家形象设计

    缑梦媛
    7页

    国家形象设计和时代美学——专访杭间

    孙嘉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原副校长杭间教授的采访,深入探讨了国家形象设计的内涵、工作方式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等问题.杭间强调,国家形象设计既要反映国家的政治意志和思想理念,又要与日常生活中的设计相结合,推进实施即设计管理也要注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今天,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的使用也为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他还指出,中国设计应避免盲目追求表面的"民族化"等形式,而要通过春风化雨、文明互鉴式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国家形象设计全球化传统文化创新设计文明互鉴

    图像的变迁与意义的返照——北京双奥设计过程的思考

    杭海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像的象征性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讨论在两届北京奥运形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极高的重视,这种关系与传统、习俗相关联,并以国际政治形势与全球文化潮流为演绎背景.本文以两届北京奥运会奖牌、体育图标及核心图形设计为例,对其中选择的图像进行比较研究,以讨论传统图像及其象征意义如何能在历经漫长的时间流逝与语境变迁之后,依然保持生命力并演绎、生发出合乎国家形象设计战略目标的新形式与意义.

    奥运形象设计传统图像象征性

    寻觅东方:国家形象的亚运美学叙事

    成朝晖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形象设计是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创新力和文化意识表征聚合的形象化并实现意义叙事、传播和认同的过程.亚运美学视域下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中国于东方乃至于世界大国尊严的全面展示.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为实案,明晰全球视野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格局与视角,通过"我者"身份与"他者"认知的相互解读,以"文化自觉"强化作为"我者"的文化身份,以"文化价值"强化"中国文化"的世界贡献.以传承与活化、重构与激活、意蕴与境界塑造"东方诗意"的亚运形象,展现亚运美学在新时代全面、立体、有效的国家形象塑造的中国方案,实现国际间的跨文化传播.

    国家形象亚运美学东方诗意叙事

    器以载形 象以达道——中国国家形象设计的变与势

    吕杰锋孙荦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国家形象设计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多维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将成为未来研究的要旨.本文借由"道—象—形—器"设计表达体系,回溯并剖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形象设计理念的变迁、经典国家形象设计载体的分类、可见之姿与象征含义的演进,进而推演在新时代的国家形象设计中,以"大国重器"为设计载体能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作用.

    国家形象设计设计载体设计象征大国重器

    与人民同行 与历史共叙 与科技融合——国家形象展示设计探索

    吴诗中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语义结构与价值框架在历史题材展览中能够得到充分阐释.在国家形象展示设计中,既有内容要求,又有形式追求.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为叙事主体,又要尊重历史,以大历史观和新时代站位,设计叙事情景;还应融合科学技术,大胆创新,运用特殊的时空形式,探索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展览叙事场域设计需要准确把握叙事性设计的五大要素:事件、人物、时间、空间、细部特征,更形象地凝聚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展示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历史场景,讴歌历史事件,讲好中国故事.

    国家形象叙事性展览设计人民历史题材叙事场域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设计的文本语境与视觉修辞

    朱橙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文本语境和视觉修辞两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与梳理,认为只有在深刻理解设计所处的政治语态、社会语境,以及生产建构视觉话语以便传播和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设计从中国主体出发、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宏观目标.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设计不仅能够对内凝聚有关新时代中国的形象共识,巩固民族团结,更有助于对外回应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在其文化语境中生成、传播作为一种知识和想象体系的中国形象的相关问题.

    新时代国家形象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国家视觉修辞

    画论中"生知"概念的讨源与发微

    勾崇智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气韵生知"的不可学论,首先,笔者考证南齐《画品》[1]中"生知"所形容的姚昙度,应为后世标准中"可学"的工匠画家.进一步考察"生知"在当时的社会语境,它的形容对象多是圣王,而谢赫将之应用到画论中是一大创举.其次,笔者勾勒了"生知"概念在史书和画论中的流变.唐代"生知"开始出现下沉,不再成为圣王的专指,而广泛流行于艺术领域.最后,通过校勘《画品》"姚昙度"条《历代名画记》本和单行本两个系统的差异,以及北朝到宋的画论,笔者指出《历代名画记》系统更接近《画品》原貌:"生知"与"学"是不冲突的关系.历史中一直都有对立和不对立的两条线索并行,转向"气韵生知"不可学论的时间节点在唐代,单行本系统《画品》受此影响,使得"生知"概念丰富的关系被单一化.

    生知画品历代名画记姚昙度

    早期现代社会的图书制作与制作者——以晚明《顾氏画谱》为中心的讨论

    杜松
    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顾氏画谱》又名《历代名公画谱》,是明代万历年间刊印的一部版画集.与以往制作者仅书商、作者、绘稿和刻工(有的还有作序者)等数人而已的制作模式不同,该书的编辑群体多达百人,除书商、绘稿和刻工外,还有大量的进士、举人、地方官员、地方名流等参与.作为坊刻的商业出版物,该书提供了一个晚明群体制作商业书籍研究的范例.本文不关注版画作品本身,而是从书籍史角度,考证该书众多制作者的身份、该书制作中的协作和该书的制作过程,并将该书的制作和制作者置于早期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讨论该书制作的意义.

    晚明书籍制作制作者《顾氏画谱》早期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