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教育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

半月刊

1674-9286

msjyyj@163.com

0551-2631597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12楼c座

美术教育研究/Journal Art Education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以中国美术史课程为例

    王立峰范宏倩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术类专业应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道德情操、广博人文情怀和扎实专业技能的艺术人才。以中国美术史课程为例,教师可以从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优化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探索思政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阐述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深入分析美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提出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策略和实践路径。

    美术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中国美术史

    美术学(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

    姚风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师范)专业基于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分析课程思政的知识框架和实践范畴,从"多维提炼""深度加工""精准供给"三大环节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从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教学实践活动拓展、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持续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推进第一课堂与思政教育融合,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美术学(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台州学院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以吴地非遗数字化传承课程为例

    杨扬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语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自觉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匠人品质,这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思想价值、文化理念与时代精神。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在于课程。教师以吴地非遗数字化传承课程为例,基于京杭大运河无锡段项目设计课程思政活动,在引导学生探索非遗数字化传承的同时,通过找准思政切入点深挖思政元素,最终形成思政闭环的三个阶段,从而总结出一条切实有效的课程思政路径,创新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设计,获得非遗数字化传承发展与高职院校人才精准培养的叠加效果。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吴地非遗数字化传承路径

    构建乡村小学"浸润式"美育新样貌策略研究

    颜成丽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美育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一环,为了使乡村小学美育焕发出新样态,相关教育者应深思乡村小学美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师造化创氛围、冲破学科藩篱、开展大单元教学方面实现以点及面、美润人心,通过以美辅德、发挥真善美一体性、以美培元实现爱美育美、完善其身,从而实现"美润人心、爱美育美"的美育目标,助力乡村小学呈现出"浸润式"美育新样貌。

    乡村小学浸润美育

    地方应用型院校艺术类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

    叶子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媒体时代,交互设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探讨交互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是培养交互人才的迫切需要。研究者通过分析湖北工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交互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确立课程目标;重新规划课程内容,建立自主导向性学习模式;开展过程性评价;建立"全景式课程链路"教学视角。

    交互设计地方院校教学改革设计思维

    高校公共艺术课学习中心体系构建研究

    冯同砚
    129-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历经多年发展,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设计公共艺术课学习中心体系架构,构建符合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的课程库服务体系,结合"学分银行"完善"体验课+正式课"的学分认证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学业服务体系和相关单位协同管理服务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规划设计公共艺术课程修读的各个环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公共艺术课学习中心体系学分银行

    泛设计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建构策略

    马全福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一般的重复性技术工作产生了影响,对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来说也是如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问题,已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应该改变现有的办学思路,以跨学科思维开展专业教学,建立培养学生综合研究能力、系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知识模块,培养能够运用跨学科知识系统解决问题,具有宽通识、厚基础、懂理论、能设计的泛设计特征的综合性设计创新人才。

    泛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建构

    环境设计专业跨学科『设计竞赛式』教学改革探究——以景观设计类课程为例

    林淑萍王萍马源城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探索"设计竞赛式"教学模式与环境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的融合,通过剖析高校景观设计类课程的总体特征,提出景观设计类课程"设计竞赛式"教学模式建设思路,开展景观设计类课程跨学科"设计竞赛式"教学改革实践。在课程实践中,"设计竞赛式"教学提供了即时反馈,改进了固有的教学评估方式,使课程内容更具实用性和多样性。这一改革实践在广州华立学院2021级环境设计专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环境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推动了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对接。

    "设计竞赛式"教学教学改革景观设计类课程

    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创意学院为例

    孙强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方油画山水画派对我国的油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涵盖地域文化表达、融合创新、学术影响等方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创意学院美术学专业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南方油画山水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建设师资队伍、重塑课程体系、设立教研室、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等;从建立健全风景画课程体系、加强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的研究传承等方面提出建议,强调应重视地域文化的表达与传承,借鉴相关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的新方向,从而完善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

    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风景画南方油画山水画派

    书法学专业中国美术史教学研究

    段肖瑶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美术史对书法学专业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国美术史方面的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又能为学生深刻理解书法创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可以形成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了解书法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风格的演变、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互相影响。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教师要关注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书法和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交互作用,探究重要艺术流派对书法的影响,通过经典作品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增强师生互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问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专业水平。

    中国美术史书法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艺术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