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工程
煤炭工程

章新敏(执行)

月刊

1671-0959

mtgc@coale.com.cn

010-82276677、6679

100120

北京市德外安德路67号

煤炭工程/Journal Coal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内容包括煤炭工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基建体制深化改革经验,报道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中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动向和各专业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先进经验。直接涉及到的专业有采矿、机电、机制、土建、选煤、环保、技经、管道运输、公路、铁路、桥涵、暖卫、给排水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相邻空区影响下三软巷道变形破坏规律与煤柱留设宽度研究

    解盘石林伟典张小明张颖异...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相邻空区影响下三软煤层巷道掘进时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物理相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存在临空区后不同区段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塑性破坏范围以及位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空区是造成巷道掘进后非对称破坏的主要原因,使煤柱主应力方向与垂向夹角增大,巷道两帮应力呈煤柱侧大于实体煤侧的非对称分布特征;三软巷道破坏形式以剪切破坏为主,破坏主体为两帮,随着煤柱宽度增大,主应力方向与垂向夹角减小,巷道围岩破坏程度降低,临空区对巷道不同位置的影响程度不同,巷道中部围岩破坏程度大于端头处且煤柱侧破坏程度大于实体煤侧;煤柱宽度增大对巷道围岩应力以及煤柱破坏的改善程度有限,现场结果显示当煤柱宽度为20 m时巷道正常维护满足需求。

    三软巷道煤柱宽度巷道失稳相邻空区非对称破坏

    神东矿区煤矿掘进工艺及装备智能化技术研究

    赵海兴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神东煤炭集团煤矿巷道掘进由人控到数控、由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分析了神东矿区煤矿单巷掘进、双巷掘进、大断面切眼贯通的工艺及设备配套技术现状,研究了智能化掘锚一体机、智能化连续采煤机、智能掘锚一体机惯性导航技术、成套智能化掘进技术、近端AI识别和远程云控制技术等掘进设备智能化技术,同时研究了预埋孔钻进机器人、智能化管路抓举设备、智能化防爆柴油开槽机、电缆自动收放车辆、智能清仓机器人等掘进辅助作业设备及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神东煤炭集团煤矿掘进智能化发展建议,即:加快推广掘锚一体化生产工艺、发展5G无线网络技术、完善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等,从根源上解决智能设备自主可控、智能互联、安全可信等关键问题。

    双巷掘进智能化掘进设备柔模支护掘锚一体化透明地质

    露天煤矿煤层爆破漏斗关键因素研究

    张津鹏王晓民金磊张奇峰...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寒地区露天煤矿爆破作业后产生的大块煤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露天煤矿运输设备损耗,大块煤体会在运输环节对胶带产生一定的破坏,更甚者会堵塞破碎站,进而严重影响露天矿正常生产。为控制露天矿爆破作业后的煤体大块率,提高露天煤矿经济效益,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进行高寒地区煤层爆破漏斗实验设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冻煤层爆破漏斗实验,揭示了高寒地区煤层爆破漏斗参数随不同装药结构、孔深、装药量的变化规律,最终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出不同影响因素对效果指标之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块率的影响因素按照其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孔深、装药量、装药结构;爆破漏斗半径的影响因素按照其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装药量、孔深、装药结构;漏斗体积的影响因素按照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孔深、装药量、装药结构。

    爆破效果大块率爆破漏斗图像识别灰色关联度

    树脂脱氮在矿井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狄倩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塔拉壕煤矿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为了解决该煤矿矿井水处理站出水中氨氮及总氮不能达标等现状问题,分析了矿井水水质及脱氮工艺,研究了针对硝态氮及氨氮的两种大孔树脂的脱氮基理及工艺参数,提出了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标准为目标的提标改造方案。通过对提标改造方案的实施,矿井水处理站出水水质中氨氮及总氮可稳定满足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含氮矿井水处理工艺提标改造的关键问题,以期为矿井水中氨氮及总氮不能达标的煤矿企业提供指导。

    矿井水处理氨氮硝态氮树脂脱氮提标改造

    煤炭设计院设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吴崇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煤炭设计院成果质量与质量管理能力,以Z煤炭设计院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设计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项目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及相关标准、规范为依据,结合 4M1E方法,从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分析影响设计质量的指标因素,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层次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 4M1E方法和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煤炭设计院设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能实现为科学有效地控制设计过程和提升设计质量提供关键路径。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设计质量优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设计团队管理、技术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及硬件配套,加强设计质量过程管理体系。

    煤炭设计院质量管理层次分析法4M1E

    深部综放开采软岩巷道切顶卸压自成巷技术研究

    于滨高攀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鸟山井田深部综放开采软岩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难题,阐释了深部岩层非线性的应力应变特征,在综放面采用切顶卸压自成巷技术,同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试验,研究了深部留巷的可行性,将留巷过程分为三个区并提出了针对性控制对策。将该技术在鸟山煤矿11031 综放工作面回风巷道进行现场试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巷道从掘进开始到回采结束,顶板下沉量表现出切缝侧大于巷中大于实体煤帮的规律,最大下沉量分别为 155,128,81 mm,顶板离层量稳定时约119 m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切缝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 175mm,有效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各项监测指标良好,验证了针对该综放面深部留巷设计的正确性。

    深部煤层支护设计切顶卸压自成巷沿空留巷

    综采工作面超前巷道变形机制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范红光卢志杰蒋东杰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采煤工作面超前巷道变形量大等问题,研究了采煤工作面端部覆岩运动特性对超前巷道变形的影响,分析了超前巷道切顶卸压机理,确定了合理的切顶参数,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超前巷道的变形的根本原因是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弧形三角板在工作面推进方向和倾斜方向下沉运动导致其重量及其荷载作用在巷道顶板造成的,并在此过程引起超前支承压力和侧向支承压力的集中。有效切断回采巷道上方顶板与工作面顶板的联动效应后,超前巷道替代了单体架棚支护,超前巷道顶底板累计变形量和两帮累计移近量分别为未切顶的1/5 和1/3。

    超前巷道端部覆岩结构切顶关键参数巷道围岩控制

    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力学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孙福江宋平庞新坤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林西矿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问题,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研究分析出了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力学机理及控制技术,得出了如下结论:①推导出了巷道两侧底板极限破坏深度、极限破坏宽度以及沿滑移面有效滑动力的计算公式;②判断出了林西矿1791-2 工作面回风巷底板破坏为挤压流动性底鼓,全断面破坏鼓起形式;③分析出了巷道底鼓机理、底鼓原因以及控制途径;④提出了"顶、帮、底同治"控制巷道底鼓技术,顶帮采用高强预应力锚杆网+锚索支护,底板采用预应力锚索锚注加固+混凝土铺底技术;⑤现场工业试验表明巷道底鼓得到了有效遏止,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底板控制

    极近距离煤层下伏回采巷道分区支护技术及应用

    马力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极近距离煤层下伏回采巷道距上覆采空区间距不等的特点,采用统一性的支护方案易造成支护稀疏或支护过度的问题。基于有效锚固层"叠加梁"理论,根据极近距离煤层层间距变化将实验地段风巷划分为"大于6。0 m、4。0~6。0 m和小于 4。0 m"三个区域,针对性提出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顶板分区域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在任楼煤矿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采用针对性支护后围岩均较稳定,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巷道总体变形量较小,分区域式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下伏巷道围岩变形,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降低了企业成本。

    极近距离煤层分区支护数值模拟支护方案耦合支护

    大断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钟阳罗伙根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大断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技术,以寸草塔二矿 31205 工作面主运输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力学分析、FLAC3D 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主动超前支护替换单体液压支柱的可行性,基于主动超前控制机理,提出了在顶板中央进行补强支护的超前支护技术方案。通过现场监测表明,主动超前支护下顶底板及两帮最大位移量分别为 21 mm和 23 mm;根据锚索轴力监测,主动超前支护锚索可以实现及时承载;且窥视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完整性较好,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可以满足工作面安全高效的生产要求,推动工作面的智能化发展。

    巷道主动超前支护锚索支护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