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刘剑虹

双月刊

1008-0627

xbjkb@nbu.edu.cn

86-0574-87600520

315211

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我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教育科学类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教育学方面的研究文章以及有关专题的综述和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话语体系解析

    侯怀银王钰捷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在中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土壤中形成的,用中国的思维和方式对教育学概念、范畴、表述等进行系统阐述的言语表达系统.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话语体系由话语立场、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传播五大要素组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话语体系形成有其特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文化逻辑;其发展又呈现出内在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基、以时代为脉,促进教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的双向建构;抒人民之情、表人民之意,人民性贯穿于话语体系的始终;以中国为点、以世界为面,教育学话语体系向内生发的同时注重向外传播.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学教育学话语体系概念组成要素内在逻辑

    文化基因视角下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着力点探析

    高萍美祁昕飞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是迈向教育强国时代培育大国良师和落实国家强师战略的重要精神指导与先决条件.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维度具有深刻的本质内涵,并以"以天下为己任",为人师表、人之模范,善施教化、学无止境与"教者贵亲,亲则易知"作为其中华优秀传统的教育文化基因.在新时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文化价值力量,就需要高校教师坚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大国担当,塑造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大德风范,凝聚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大智风采,勤修仁者爱人、宽仁慈爱的大爱情怀.

    教育家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高校教师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

    胡俊俊韦瑞瑞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价值理想、师德人格、职责使命、治学实践、爱岗敬业和职业发展共同构筑起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为思政课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基于此,提出从坚定教育报国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当;注重内省慎独和榜样示范,不断塑造高尚的师德人格;践行学生中心的职责理念,提升育人能力和教育智慧;履行培根铸魂的庄严使命,凝聚改革创新的价值共识;保持乐教爱生的敬业态度,谨守家国情怀和仁爱之心;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思政课领域大国良师六个方面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以此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

    教育家精神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

    章太炎国学教育思想研究——以国学演讲与讲学为中心的考察

    周郅壹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旧更替的近代社会,章太炎秉持"学亡则国亡"的理念,面向现实,趋向未来,从政治与学术两方面探索国学的现代化发展.他以高度的自觉精神投身国学教育,极力主张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尤其注重用语言文字、经学、历史等民族文化唤醒国人认同感和救亡意识.在朝向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章太炎结合其旧学传统教育路径,并辅以现代教学理念,以传统小学为国学入门之基,崇尚相知相契的师生关系,规约国学教师的必备素养,以培养经世青年为国学教育目标,对近代中国学风与世风的转变影响甚大.立足时代语境,考察章太炎国学教育思想,分析其国学施教特色及蕴含的育人价值,对新时代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大有裨益.

    章太炎国学教育存学救世学行修明

    法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论的三重逻辑反思

    何跃军陈淋淋何雨泽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新一轮法学教育改革正在紧张酝酿中,改什么与怎么改成为关键问题.目前法学界在改革的主要问题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观点.本文再度深入反思上述观点,追问其逻辑证立问题.通过三重逻辑反思,认为法学教育中的理论性并未被充分挖掘和讲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正常现象,理论与实践是一种"貌离神合"的关系;法学教育中理论联系实践与理论联系实际是不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难度要远小于理论联系实践,应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脱节论的三重逻辑反思,可以发现理论与实践在法学教育中既不能偏废,也不能过度强调,只有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是未来法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可靠出发点与方向.

    法学教育改革脱节论逻辑反思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高校网络舆论演化机制探析

    温文华尹佳莉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容易参与互联网舆论传播,大众议论在促进思想多样性的同时,也影响着互联网舆论的发酵过程.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高校网络舆论呈现出主体特殊性、言论表层性、载体多样性、形成突然性等特征.从社会燃烧理论的角度出发构建高校网络舆论演化机制模型,可以得出:引发网络舆论的"燃烧物质"是社会矛盾,"助燃剂"是网络谣言的滋生和媒体的舆论导向,而"点火温度"则是谣言燃烧过程中用户的情绪碰撞.因此,基于社会燃烧理论探究重大事件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舆论管理应从控制燃烧物质、正向引导助燃剂、降低点火温度、掌控燃烧阶段等方面入手.

    社会燃烧理论网络舆论演化机制大学生

    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特征、逻辑蕴含与实践路径

    陈林
    5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与奠基工程.回顾来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筚路蓝缕,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砥砺前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创新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发展,已然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形成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性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想追求的目的性逻辑,高等教育现代化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协调性逻辑和高等教育中国"本土化"与西方"现代化"相融合的发展性逻辑.面向未来,"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旨在于始终坚持"党"对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基本服务宗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教育理论指导,始终秉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引领,始终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奋斗目标,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全球各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视野、新思路和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逻辑特征政策分析史脉回溯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张欣钱桂芳张吉丽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会贯通是丰富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必然选择.OBE教育理念契合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需求.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深挖思政要素、缺乏共同创新教育理念等问题,OBE教育理念提供了创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新型路径和方案.据此可以搭建以课程思政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赛教融合为顶层设计、以"思创专"为中层布局、以OBE教育理念为底层逻辑的三层次联合型"思创专"体系.在"思创专"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下,课程设计、专业要求变更、教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支持保障形成五方位齐头并进的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新路径,为培养高职业道德、高专业技能及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OBE教育理念双创教育思政教育高校

    过程:敞亮学位论文写作的言说逻辑——基于教育学的视角

    李润洲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位论文写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须经历一个过程,即使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其关键步骤也不多.学位论文写作的关键步主要有三:一是界定核心概念,澄清研究问题;二是综述已有文献,建构新颖观点;三是增强对话意识,展开分析论证.三步走既有前后顺序,也彼此关联,最终形成完整的学位论文.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位论文写作就是"研究问题+新颖观点+分析论证"的统一体.

    学位论文写作教育学个案研究

    评判与反思:传统教育惩戒的"正礼"之途

    吴文胜郭未来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传统教育惩戒具有稳定性和典型性,值得教育界人士反思与借鉴.传统教育惩戒理念中的教师处于伦理高位,掌握着犯错儿童的惩戒权,是"正礼"的合法践行者;但实践却表现出政治性、等级性和工具性等取向,遮蔽了其教育性.当前教育惩戒正面临"礼"的解构、"利"的误用以及"气"的浊化等危机.实现教育惩戒的教育性途径有三:首先,要理性认识教育惩戒的现实,尊重教师权威;其次,要利用情感、榜样、规则等因素,激发儿童"改过"自主性;最后,要不断深化理论、完善制度、落到实处,推进教育惩戒体系建设.

    教育惩戒惩戒理念惩戒实践惩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