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周志锋

双月刊

1001-5124

xbrwb@nbu.edu.cn

0574-87600508

315211

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Liberal Art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主要刊登文、史、哲、经、法等学科论文,及学术综述、书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税内税外:清代前期的地丁原额与实际税负

    陈锋
    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前期的地丁(田赋)"原额"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它既涉及作为定税基础的亩制、折亩、税率,也直接与清初沿袭的"万历则例"关联.清初沿袭的田赋征收标准是万历四十八年的定例,但在田赋征收货币化的进程中,清初所定的本色折银额过高,事实上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是清初田赋税额高出明代万历年间税额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在地丁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银两与铜钱的折算,影响着纳税者和地方政府的实际利益.丁银摊入地亩,从总体上实现了"地丁"的合一,丁银征收标准以及丁银的摊入地亩或未摊入地亩,同样错综复杂.在地丁"原额"之外,预征、加征与差徭银的摊征,也反映出纳税、承差者的实际负担较为沉重.

    地丁(田赋)原额摊丁入地税负清代前期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知识分子的基本特性、价值追寻及发展进路

    贺浩旗
    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从基本特性看,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突出的时代性、鲜明的人民性;从价值追寻看,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化的探索和追求始终围绕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当家作主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而展开;从发展进路看,中国知识分子应当坚定民族自信、把握时代脉搏、站稳人民立场,完成其民族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既是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也为这一伟大进程所滋养和形塑.

    中国式现代化知识分子人民立场社会革命

    论唐枢的经学思想

    牛磊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的克除与对性情的燮理.经学为唐枢的心学体系提供了文本依据,心学则为唐氏解经提供了价值取向.唐枢的经学思想对中晚明心学解经思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心"的领域为明代经学诠释扩展了空间.

    唐枢经学心学甘泉学派

    任士林元刊本《松乡先生文集》考述

    张利军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元易代之际的浙东儒士任士林,其诗文集元明清三代皆曾刊刻,明清刻本流传至今,而元刊本大约于明中期散佚.结合明代孙能传的记载,以及从明稿本《诗渊》和残帙《永乐大典》等资料来看,任士林诗文集元刊本书名为《松乡先生文集》,一共10卷,今传世明清各刻本均非全本,其中文章大多保存至今,而其诗歌方面,经研究发现,任士林目前存诗共计188首,与孙能传所记载之元刊本368首相比较,散佚了近一半.

    任士林《松乡先生文集》诗文浙东

    道路的另一种——五四妇女解放思潮与凌叔华的写作

    孟宁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以来,现代知识分子通过演绎旧式女子的悲惨命运,控诉封建旧伦理、旧秩序的不合理成分;同时,借助宣讲易卜生主义,创作大量模式化的"娜拉剧",建构起对妇女解放思潮的理解以及新女性的设想.伴随着大革命的惨淡煞尾以及社会上对"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问题的讨论,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方式的探索逐渐深入且多元,突破了既定的二元模式.作为激进时代中的渐进者,凌叔华借助性别的对立缓释了旧式家庭内部"父"与"子"的冲突,并以撕裂的女性欲望书写、绝望的"新"之变局呈现,打破了五四时期知识界在妇女解放命题上的乐观想象.凌叔华独特的"破旧立新"表达根植于个体的成长经验和知识结构,呈现出超脱时代的倾向,展示了五四时期妇女解放道路的"另一种"形态及可能.

    凌叔华五四文学妇女解放新文化运动

    "父亲"形象的互文书写——《王蒙自传》与《活动变人形》对照解读

    黄亚清
    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蒙自传》与《活动变人形》中的"父亲"形象,构成了显著的互文现象.作为两种创作路向,自传和小说相互提供由文外看文内的参照性史料.《王蒙自传》为《活动变人形》"父亲"形象倪吾诚的虚构,提供了政治与心理动机的说明;以《王蒙自传》父亲王锦第为原型,在倪吾诚形象的生成中,见出作家艺术表达中重抒情想象的情感审美,重政治意义的逻辑起点和真诚勇敢的心理线索;受小说人物影响,王锦第与倪吾诚同构,因而在史实、史评、史思三个层面偏离了传记人物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思想性.由此可见,关注传记与其他文类编织的史料网络,可弥补文学史偏于虚构文学而致的结构性缺失,赋予文学研究以历史维度和思想质感.

    《王蒙自传》《活动变人形》"父亲"形象家族史互文

    构式搭配分析法的量化手段——以介词框架"POL"为例

    金常心
    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探讨汉语介词框架构式时,构式搭配分析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量化手段.它在论证构式整体性、界定构式义和辨别近义构式等构式研究难点上效果显著.搭配分析显示,构式"P……L"有很强的整体性,与共现词"O"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定的共现关系.其中,简单共现词分析法揭示了构式和共现词组合强度的高低,明确了共现词特殊的词性、结构和语义特征,为典型构式义界定和验证提供了数据支持.区别性共现词分析法揭示了近义构式"在……上/之上"细微的组合和语义差别,"在……之上"独特的代词共现词、"非接触"差比语义和强书面语体特征,是"在……上"不具备的.

    构式搭配分析法介词框架构式

    民国税制理论对现实关怀的历史检视

    付志宇敖涛
    9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正值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西方的现代化理念传入中国,促使国内各领域的理论不断丰富.作为民国时期财政学理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租税理论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与当时税制紧密交织,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进步性及现实关怀特色,也在近代税制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民国税制理论的建构与演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以现代性逻辑进行了理性愿景上的建构主义以及实践基础上的演化主义尝试,尤其是演化过程中之于现实的各种探究、提炼和总结,体现出较强的进步意义.对比考察民国三个时期的税制理论,并从所属时代及其探寻现代化过程中沿用理路的角度出发,解析其与税制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现实的税制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民国税制理论税制改革财政思想

    全面抗战时期广东营业税改革及其影响

    杨鸿柯伟明
    10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与各地方政府调整财政税收政策,以增加财政收入.广东省政府将营业税视为增收的重要途径,并积极改革营业税制度.1942年,国民政府重新划分国地财政收支体系,接办广东营业税,并进行相应的改革.广东营业税由中央接办后,在支应中央财政、扩充直接税体系和反哺地方财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广东营业税改革,是国民政府统一税制、实行中央财政集权的重要环节.战争带来的财政压力,客观上增强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优化税收制度的动力.

    抗战时期广东营业税税制改革

    长三角区域司法案件类案检索机制的实践路径

    朱晨阳洪冬英
    12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要求区域适法统一,为一体化发展提供优质司法保障.类案检索机制能够有效推动适法统一,但需平衡机制效用与审判效率,尊重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避免严格繁琐的检索规范使类案检索流于形式.应当进行类案检索的案件以裁判规则缺失或不明为限,"应当"指向检索程序的启动,而非检索结果的采纳,不能仅以裁判结果的正确性判断类案参考的准确性.检索初期,可以通过案由、关键词、裁判依据等识别类案,进而根据一定顺位筛选可参考的类案.需撰写类案检索报告供案件评议参考的,报告格式可以相对统一,这样可提高撰写及参阅效率,并便于数字化归入检索平台,延伸检索成果的司法效用.

    长三角司法案件类案检索类案类判适法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