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周志锋

双月刊

1001-5124

xbrwb@nbu.edu.cn

0574-87600508

315211

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Liberal Art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主要刊登文、史、哲、经、法等学科论文,及学术综述、书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煤为生:清中叶民众的生计与生活

    常建华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采煤普及,南北方民间对煤的开采有所不同,北方寻找煤窑直接挖煤者较多,而南方则多为租山挖煤,南方煤的开采也是山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山场生态环境.北方的挖煤或煤窑工人,多是家境贫寒的青壮年单身者,从事艰苦的挖煤工作.南方煤矿山场出租者,在江西有两例为监生,应有一定的经济力量支撑,租山开矿者的家境似乎较好.四川的挖煤者谋生较为艰难.挖出的煤需要运出交易,有些人从事背煤、卖煤生计.城市、乡村均有煤铺经营事例,饭店、饭铺使用煤做燃料,民间家庭做饭、取暖也用煤.清中叶民众以煤为生,虽然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官府较有弹性的政策,但同时也是生存的压力所致.

    清中叶民众日常生活主雇关系

    推进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张德明
    20页

    传教士汉学的性质、历史、特点与影响

    张西平龙宇飞
    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教士汉学作为西方汉学史上的一个关键阶段,对西方专业汉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然而学术界尚未对传教士汉学的诸多基本问题加以厘清.传教士汉学不仅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紧密相连,而且其学术成果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传教士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1500-1800年的初识与和平交往期,以及1807-1949年的紧张与冲突期.传教士汉学对西方中国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其研究成果不仅属于中国历史,也是欧洲历史的一部分,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汉学传教士汉学中西文化交流

    英美学界的卢沟桥事变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研究

    刘本森
    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卢沟桥事变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是英美学界关注中国抗战史和东亚关系史的一个焦点.相关研究集中于卢沟桥事变的性质和背景、事变发生后中日双方如何走向全面战争、事变所涉中国各方势力的反应以及事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领域.总体来看,英美学界在该领域的直接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相关研究基本秉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达成了相对共识性的认识,指出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既定政策,并一致认为日本应为事变演化为全面战争承担责任,这对于肯定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具有积极意义.目前,部分日裔学者在英美学界发声较多,且有一定学术影响力,需要我们关注.在现代中国问题的研究上,需要更多中国学者挺身而出,构建中国话语权.

    英美学界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

    后藤朝太郎"中国游记"中的宁波书写与中国认识

    张楠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藤朝太郎作为近代日本的中国学研究者,一生来华50余次,留有百余种中国社会的研究著作.在其诸多"中国游记"中有着大量关于宁波的书写,内容包括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历史名胜、自然风光以及与日本风土人情的比较等.后藤关于宁波的书写,既是对古代的怀念与想象,又反映着宁波社会近代风貌的变迁.其纪行文的亲经性及互文性,在文化思想传播的过程中,影响着近代日本文人中国认识的形成与演变.后藤朝太郎"中国游记"中的宁波书写,反映了在近代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日本人的中国认识及其思想内涵.

    后藤朝太郎中国游记宁波中国认识

    宋代明州碶水利工程考析

    金城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明州碶水利工程多以石材修筑而成,既可以防止河湖泛滥、治理内涝,又可以利用淡水冲洗滨海卤壤,降低碱卤浓度,具有显著的水利效益.碶水利工程与海塘、湖泊、堰闸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共同构成有效水利网络,为当地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宋代明州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宋代明州碶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井时空体:《大漠三部曲》的空间叙事

    吴燕飞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是人们汲取物资的重要途径,是乡村人聚集与生活展开的社会空间,也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时间与空间在"井"这一意象上的结合,可视作一种以井时空为构架的叙事模式,即井时空体.中国乡土小说常见围绕"井"进行的空间叙事.雪漠《大漠三部曲》中的"井"是故事展开的场所、情节发展的线索、窥视人物内心的入口,也是架构文本的脉络.其中每一种井都蕴含着特定的主题,对井的时空呈现是小说意义的重要来源:村庄水井对应传统乡土文明,矿井对应现代工业文明,沙漠之井对应人类在资源匮乏窘境下的生死存亡.通过井时空体,雪漠展现了西部乡村中人与自然、革新和传统、农村和城市的矛盾以及农民进退两难的生活现状和精神困境.《大漠三部曲》以"井"的时空再现了社会生活和历史变革的图景.

    巴赫金雪漠《大漠三部曲》井时空体

    《汉语大词典》古城池词条考辨两则

    卜宇钦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靴城"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代城墙的一种附属建筑",其具体所指和立名含义都值得探讨."靴城"其实就是指"瓮城",而"瓮城"实由"壅城"讹变而来.由于表"靴筒"义的"雍""(壅)"与"壅城"的"壅"同音,"(瓮)""瓮"与"甕城"的"甕"近音或同音,而且椭圆形的"靴筒"与半圆形的"壅城""甕城"形状相似,人们听音为字,就用日常穿戴用品"靴"来替代"壅""甕",于是把"壅城""甕城"说成了"靴城"."龟堞"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为"指坚固的城墙",实则指成都.《搜神记》中张仪依龟筑城的传说使得成都有了"龟化城"的别称,又可省作"龟城".将"龟城"的"城"字同义改换成"堞",就变成了"龟堞",诗赋中典雅用词的内在要求也使得文人们在创作时更愿意选择一些陌生化的词语,"龟堞"一词便应运而生.

    靴城瓮城壅城龟堞成都

    生命、物质与数码物:后人类的三重伦理视域

    苏丹
    8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动摇了传统人文主义的基础,也改变了人类当下的生存实况,这同时也暴露出传统主体哲学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偏狭与不足.人类不得不面向更具有多元性与偶然性的后人类时代.后人类时代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新的伦理视域:首先,生命不再是人类所能规划的对象,生命具有更深远的开放性,人类只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次,物质也并非完全的惰性者,物质也在积极地参与人类的感知,意义世界的开启并不只由人类主导;最后,数码物自身构成了远离人类理性的独特世界,数码物的活动有其自身的逻辑,它一方面构成了人类的数字化生存,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深不可见的非人属性.后人类时代出现了挑战人类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促使人类重新向存在敞开自身.

    生命物质数码物后人类伦理

    大数据税收征管与企业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

    屠雯珺李婉宁华秀萍
    10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金税三期"工程应用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从避税天堂直接投资视角,探究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可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避税天堂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增强税收征管分析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和提高制度环境质量,有效抑制了企业避税天堂直接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无政治关联和内外部治理环境较弱的企业,大数据税收征管对避税天堂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此外,上述抑制作用具有行业异质性,在市场竞争较激烈和科技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研究拓展了大数据税收征管背景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阐明了大数据技术在抑制企业国际避税中的作用,为我国政府进一步参与全球税收治理,护航和规范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大数据税收征管避税天堂"金税三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