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谢明勇

季刊

1006-0456

NCDG@chinajournal.net.cn

0791-88305803

330047

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昌大学主办的工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于1964年创刊,原名“江西工学学报”。1985年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改名为《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本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适当择优选登外稿。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丙烯酰胺涂覆改性生物炭的粉尘排放影响

    姚池毛辰良马永力周创兵...
    269-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生物炭在土壤改良中存在的粉尘排放问题,利用聚丙烯酰胺涂覆技术对生物炭表面改性,并开展粉尘排放试验对聚丙烯酰胺涂覆前后生物炭的粉尘排放效果进行研究.以南昌市新建区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改性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直接施用生物炭,经聚丙烯酰胺涂覆处理后的改性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粉尘排放量.同时,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的施用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和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的质量分数,并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接施用生物炭的土壤改良效果显著减弱,在30 d时各项指标降低了8.0%~22.9%,而改性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生物炭聚丙烯酰胺涂覆改性粉尘排放土壤改良

    不同形态聚乙烯微塑料对Fe3+的吸附性能

    章萍郁李曾博李雨洁...
    276-284,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聚乙烯(PE)微塑料的不同形态对Fe3+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选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作为不同形态PE的代表,利用SEM、FTIR、吸附比表面测试法及Zeta电位表征其结构形貌,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不同形态PE对Fe3+的吸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LDPE相较于LLDPE具有更优的颗粒分散性、比表面积和表面负电性,其对Fe3+的最大吸附量达到5.01 mg·L-1,PE对Fe3+的吸附量随着微塑料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升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LDPE和LLDPE对Fe3+的吸附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和朗缪尔模型,这表明吸附过程以单层物理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以表面吸附为主,且内扩散不是吸附速率控制的唯一步骤.此外,扩散力和静电力是LDPE和LLDPE吸附Fe3+的主要作用机制,并且不受其线型结构的影响.

    聚乙烯微塑料Fe3+吸附

    椰壳活性炭基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降解可溶性污染物性能

    张仕鹏朱锦华谢小燕王榕...
    285-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可溶性污染物对水质的污染,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合成工艺制备椰壳活性炭(ACSC)负载ZnO和TiO2的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ZnO-TiO2/ACSC),用于在温和条件下光催化降解代表性的可溶有机污染物.对制备样品的形貌、结构等特性进行了相关表征,并探究了其在300 W氙灯照射下对水中罗丹明B和四环素的去除能力,以评估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O-TiO2/ACSC对污染物的协同吸附-光催化作用表现出比纯TiO2更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光照120 min后,罗丹明B在ZnO-TiO2/ACSC上的最高降解率达到89.0%,类似地,光照120 min后,四环素的降解效率达到82.0%.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四环素催化机理

    光质组合对菌藻共生系统去污性能的影响及运行优化

    杜少烨石福平徐佳莹朱绎如...
    292-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菌藻共生系统能有效控制水体中氮、磷及有机污染,不同波长的光质组合及运行参数对菌藻共生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的综合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菌藻共生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光质组合实验,确定最佳的光质组合,并在最佳的光质条件下选取光照度、菌藻接种比(干重比)、光照时间3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通过矩阵分析法进行独立极差分析,构建权矩阵探究菌藻共生系统高效去除污染物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红蓝光(8∶2)为蛋白核小球藻发挥污染物去除性能最佳的光质,采用光照度4 000 lx,菌藻接种比1∶5,光照时间9 h·d-1的最佳运行条件时,红蓝光(8∶2)菌藻共生系统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0%、79.1%、81.9%.

    菌藻共生系统光质组合矩阵分析法正交试验污染物

    氮掺杂多孔碳负载甲基化聚乙烯亚胺对二氧化硫的有效吸附

    马健凇张晨叶赢荣杜军...
    300-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目前难以大量处理二氧化硫排放的问题,将富含叔胺基团的甲基化聚乙烯亚胺(mPEI)负载到对二氧化硫有一定吸附性的氮掺杂多孔碳(GU-1)上,制备了多种比例的负载产物(nmPEI@GU-1),并考察nmPEI@GU-1对二氧化硫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25 ℃和101.3 kPa的条件下,nmPEI@GU-1对SO2的吸附量可以达到5.10~7.01 mmol·g-1,复合物相比单一组分,吸附二氧化硫的能力有较大提升.随着温度升高,样品对于二氧化硫的吸附性能逐渐降低,符合气体吸附规律,并通过多次重复实验证明了所制备的样品对SO2具有良好的可逆吸附能力.

    二氧化硫氮掺杂多孔碳气体吸附聚乙烯亚胺

    基于UHPLC-QTOF-MS的薜荔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Beas-2b细胞抗衰老活性

    莫世儒叶小梅王诚远王刚...
    307-315,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薜荔果、茎、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缓解由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肺部细胞衰老能力进行研究.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µL·min-1;采用电喷雾电离原(ESI),正负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Msdial进行数据库比对和参考已报道文献对薜荔果、茎和叶3种部位的水提物进行化学成分表征.建立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衰老模型,测定薜荔果、茎、叶3种水提物对细胞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成功鉴定出薜荔果、茎、叶水提物中的33种化学成分,发现薜荔3种水提物在适宜质量浓度范围内对Beas-2b细胞无明显毒性,50 μg·mL-1的薜荔茎和叶水提物对细胞衰老有一定缓解作用.结果表明UHPLC-QTOF-MS法灵敏度高,分析快速,结果可靠,能够全面快速分析和鉴定薜荔不同部位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薜荔具有潜在的抗细胞衰老能力.

    薜荔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化学组分细胞衰老

    坡度对花岗岩残积土干缩开裂及其对水平入渗的影响

    刘伟平熊俊李邵峰
    316-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崩岗侵蚀区边坡表面存在大量浅层裂隙,为探究不同坡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干缩开裂特性及其对水平入渗的影响,通过室内入渗与开裂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下花岗岩残积土的水平入渗过程和开裂特性,以及裂隙对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度的存在使土样在坡顶与试验箱交接处优先产生裂隙,并沿裂隙壁向坡下发展至土样长度的1/3~1/2处,且裂隙与试验箱夹角在25°~55..坡度对裂隙长度和宽度的开展起促进作用,坡度的存在会降低土壤干缩开裂破碎程度.坡度和裂隙形式都会影响裂隙土壤的产流和产沙率,坡度的增大促进产沙和产流量,平行于入渗方向裂隙冲蚀较慢,与入渗方向呈一定角度的裂隙冲蚀情况则较快,受重力和水流冲蚀,独立的土块会被冲蚀呈"伞"状,然后发生坍塌.

    花岗岩残积土坡度入渗开裂产流产沙

    白泥掺量对碱矿渣/白泥砂浆干燥收缩的影响

    张典陈泽林梁咏宁孙亚冬...
    325-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高效利用造纸工业固废白泥,以硅酸钾和碳酸钾为复合激发剂,白泥和矿渣为复合前驱体,研究不同白泥掺量对碱矿渣/白泥砂浆(ALM)干燥收缩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微商热重分析和压汞法解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白泥掺量的增大,ALM的水化硅酸钙凝胶(C-(A-)S-H)量减少,类水滑石量保持不变,文石、球霰石和方解石量增多,凝胶孔(3.12~10 nm)和中孔(10~50 nm)减少,大孔(>50 nm)增加,ALM吸水率增大,水分损失率增大,名义晶胶比增大,ALM的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降低.白泥掺量为20.0%的ALM具有较好的28 d抗压强度和较低的干燥收缩.

    碱矿渣/白泥砂浆白泥掺量C-(A-)S-H凝胶孔结构干燥收缩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改性磷酸钾镁水泥的韧性及微观结构

    黄乌燕海莹蔡雅宏林旭健...
    33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磷酸钾镁水泥韧性的改善情况,以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改性磷酸钾镁水泥为研究对象,结合孔结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微观试验,研究不同掺量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磷酸钾镁水泥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弯曲韧度因子、冲击能量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能改善改性磷酸钾镁水泥的韧性,当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掺量低于2.0%时,弯曲韧度因子随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掺入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后不会改变磷酸钾镁水泥的水化产物类型,但水化产物形貌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形成胶体穿插在结构内部,从而提高了磷酸钾镁水泥的韧性.综上,当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掺量为2.0%时,综合性能最优.

    磷酸钾镁水泥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韧性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透明土热传递特性分析

    陈嘉蔡松林阙云黄琪凯...
    338-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透明土材料传热特性,基于透明土立柱试验、灰度像素图像及热红外图像技术,建立归一化像素强度与温度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顶部传热和底部传热2种传递方式下透明土的热传递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建立归一化像素强度反映透明效果,发现透明度与透明土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透明土透明效果先增强再减弱.在顶部加热时,透明土柱呈现不均匀传热特性,边缘温度带呈现圆弧状不规则波动,热量核心区域范围更大;底部加热时,透明土柱受热均匀,边缘温度带较为平整且呈现条带状,热量核心区域较小.透明土顶部加热较底部加热的热传递效率更快.无论何种传热方式,加热点处透明土温度在持续加热下呈非线性变化特征,且越靠近热源,该现象越显著.

    透明土热传递归一化像素强度顶部传递底部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