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

樊昌生

季刊

1004-6275

nanfangww@126.com

0791-6594676

330008

江西省南昌新洲路2号

南方文物/Journal Relics from Sout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南方,而向东南亚,主要刊登我国南方地区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文物博物事业研究论文,交流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文博工作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文化地理的角度看古代中外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与交流

    陈晓珊
    129-13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技术是文化的一部分,航海造船技术的创造与传播也遵循着文化地理中的许多特征.地理环境和社会传统对技术产生影响,跨文化的技术传播会促成新技术的出现,而在长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旧技术的遗失现象.由于航海造船对陆上资源和海域特征的依赖程度较高,且属于大型手工业与贸易活动,必须与社会人群交流,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人文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限制,体现出许多相应的文化现象.

    文化地理航海史造船史历史技术地理技术史

    亚太航海考古探索的新进展

    刘淼吴春明
    13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太海域作为古代世界最重要且充满活力的二三个海洋文化圈或航海中心之一,如同从地中海和北大西洋古典海上贸易到"地理大发现"与早期海洋全球化所构建的西方海洋文明体系,也曾在人类航海史上占据相对独立的半壁江山.厦门大学与斯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合作的"亚太航海考古"研究、出版计划,向西语学术圈推介一批航海考古跨地域、跨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构建亚太海洋考古与海洋文化研究的国际学术对话平台.先期已出版的多部古代航海和"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英文著述,分别涵盖"史前"(海洋文化与航海术起源)、"历史"(沉船、港市与航路考古)两个时期,展示了亚太航海考古的最新进展和重点关注领域.

    亚太航海考古斯普林格学术成果

    江西省安义县长龙西周遗址发掘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52-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6月至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江西省安义县长龙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合遗迹、遗物特征以及碳-14测年数据,明确该遗址是一处西周中晚期到春秋的制陶作坊遗址,在江西该时期作坊遗址发现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本次发掘,为江西地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最新资料.

    长龙遗址西周晚期春秋时期作坊

    江西省柴桑区庙埂墩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柴桑区马回岭镇历史悠久,以荞麦岭遗址为中心的周边地带,保存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2022年以来,以荞麦岭遗址主动性发掘为依托,在博阳河上游东面支流庐山河流域开展了系统田野考古调查工作,发现了一批重要遗址,其中庙埂墩遗址面积大、保存好,其年代处于两周时期,填补了赣北地区这一时间段的空白,为构建江西地区先秦考古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庙埂墩遗址周代刻槽足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汉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探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7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前,秉持聚落考古的理念,对海昏侯墓周边5平方千米区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发现了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地(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2015年,通过进一步的考古勘探工作,基本掌握了紫金城城址及其周边汉墓群的整体布局、性质内涵、时代序列等信息,并为科学保护海昏侯国遗址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海昏侯国墓群分布墓葬性质墓葬时代

    江西地区东汉六朝墓葬发现和研究

    党丰
    19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西地区东汉六朝墓葬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将相关发现和研究的进程总结为三个阶段,揭示了江西地区东汉六朝墓葬的分布状况,并进一步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空白,旨在推进有关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江西东汉六朝墓葬重要发现研究现状

    瓷器之成,窑火是赖——近年来景德镇考古调查发掘的陶瓷窑炉

    张文江陈镇江
    200-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景德镇地区的陶瓷考古研究,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随着2019年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落地建设,有关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受到全新关注,作为陶瓷烧造核心的窑炉技术更是得到重视,本文在《景德镇历代瓷窑窑炉考古发掘成果综述》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景德镇区域考古调查发掘有关窑炉的新发现、新研究,评估有关景德镇陶瓷窑炉研究的新成果,深化陶瓷文化研究,助推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的深入,助力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景德镇调查发掘窑炉新发现新研究

    古埃及21王朝阿蒙纽特纳赫特与佩德阿蒙棺解读

    薛江颜海英王怀轩
    214-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博·噶苏斯是古埃及墓葬"窖藏化"的一个起点,其中出土的阿蒙纽特纳赫特与佩德阿蒙棺现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并在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中来沪展出.目前围绕巴博·噶苏斯窖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墓葬本身,对其中棺椁的系统性研究尚未完全发表.本文旨在对这两具21王朝(公元前1069—前 945 年)的代表性木棺进行细致整理,在完整翻译并疏正其上铭文的基础上,与图像相结合,全面解读棺椁内容.

    人形木棺21王朝阿蒙纽特纳赫特佩德阿蒙墓葬文献

    黎凡特地区新石器化研究概述

    宋海超
    23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黎凡特地区是全球新石器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对于理解世界范围内复杂社会产生和农业起源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黎凡特地区新石器化过程分为简单狩猎采集、复杂狩猎采集、早期农业三个阶段,并从工具组合、生计类型、聚落结构等方面概括其历时性变化,以期为理解中国境内不同区域的新石器化提供借鉴意义.

    黎凡特地区新石器化社会复杂化农业起源

    试论镇江茅山地区土墩墓的墓位形态

    王馨华徐宏杰
    24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墩多墓是镇江茅山地区土墩墓的一种形制,相关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该地区句容寨花头土墩墓D2、句容鹅毛岗土墩墓D2 两座土墩墓内的墓葬数量较多、墓位安排有规律.鉴于此,本文通过梳理两座土墩墓的墓位形态,认为鹅毛岗土墩墓D2的墓位呈类似"昭穆"式排列,墓地分南、北两区;寨花头土墩墓D2 的墓位有两个层级三种形态,墓地分东、南、西、北四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座土墩墓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结构.

    土墩墓寨花头D2鹅毛岗D2墓位形态墓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