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师范大学

陈国祥

季刊

1001-4616

lkxb@njnu.edu.cn

025-83598632

210097

南京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校内外作者有关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本刊坚持基础理论与应用并重的选稿方针,着重展示我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orenstein稳定范畴的粘合和等价不变量

    高楠陈浩标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了 Gorenstein 投射刚性维数,以 Gorenstein 投射模的稳定范畴的粘合为主要工具,证明了Gorenstein投射刚性维数是 Morita 等价、Gorenstein 稳定等价和导出等价的不变量,刻画了某些代数类的Gorenstein投射刚性维数。

    Gorenstein投射模Gorenstein投射刚性维数Gorenstein稳定等价三角范畴的粘合

    含强化肋的PCM相变储热与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张永春董文利孙涛梁国安...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提升PCM相变储热器的性能,本文采用多种金属翅片对相变过程进行强化,并采用焓-多孔介质模型对相变储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金属材料和不同基体孔隙率对相变储热及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金属泡沫强化翅片能够增强导热和对流效应,优化流场对流涡分布,储热器相变储热时间大大缩短,耗时仅为无翅片工况的 16。8%;采用铜金属泡沫翅片的储能效率略优于铝金属泡沫翅片,储热时间缩短3。47%;强化翅片孔隙率对储热性能影响较弱,孔隙率为0。4时最优,孔隙率为0。6时次之,孔隙率为0。8时最差。

    相变储能金属泡沫翅片孔隙率石蜡

    杭州主城区中西快餐连锁店区位选择空间关联特征

    胡晨晖靳诚张世钰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杭州快餐连锁店区位等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协同区位商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杭州主城区中西快餐连锁店区位选择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主城区中西快餐连锁店空间热点在中心城区集中分布,并呈星射状向外扩散,中西快餐连锁店的空间分布联系密切。(2)中西快餐连锁店空间分布之间存在一定协同关联性,中式快餐连锁店邻近西式快餐连锁店布局的倾向更强,且运营模式相近的中西快餐连锁店品牌之间的协同区位商也越大。(3)中西快餐连锁店空间关联区位呈现中心集聚、线状延伸特征,且中式快餐连锁店与西式快餐连锁店关联的局域关联空间分布更为显著。(4)中西快餐连锁店空间分布同时呈现相似性和分异性特征,西式快餐连锁店普遍邻近购物商场,而中式快餐连锁店除邻近购物商场之外,还存在部分区位更邻近产业园区、写字楼和居民区,并且西式快餐连锁店受不同区位因素影响的范围均大于中式快餐连锁店。

    中西快餐连锁店消费空间空间关联协同区位商杭州

    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旅游经济韧性评价与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方叶林吴燕妮王秋月王芳...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经济韧性指标体系,对 2009-2021 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期为旅游经济韧性提升提供一定决策依据。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韧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城市韧性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韧性较高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各城市旅游经济韧性水平间具有一定空间集聚特征。旅游经济韧性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结构、旅游发展速度、游客承载量、教育水平、基础设施和政府干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旅游发展速度对旅游经济韧性具有明显负面影响,其他因素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旅游经济系统韧性DPSIR模型长三角城市群面板分位数回归

    城市旅游舒适性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王宇环周永博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舒适性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旅游舒适性评价指标,涵盖自然环境、旅游文化、旅游商业、旅游服务和交通出行 5 个一级指标和 31 个二级指标,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长三角地区旅游舒适性及分项舒适性的空间结构,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指标,探究城市旅游舒适性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旅游舒适性水平空间差异较大,整体上呈现北部城市分值低、南部城市分值高的态势。(2)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旅游舒适性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效应。(3)长三角地区各市旅游舒适性和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尚未达到整体协调阶段,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有接近一半的城市存在失调现象。长三角地区各城市要依托区域背景借力而为,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基准提升当地旅游舒适性。

    旅游舒适性空间自相关旅游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长三角地区

    风景园林图像与图形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分析及未来展望

    刘冠邵继中王宇琪张雪茵...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处理图像与图形数据的广泛应用,为风景园林研究的大样本数据获取、分析、预测,以及景观设计图的快速生成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有效途径。本文以风景园林图像与图形为研究对象,剖析风景园林图像与图形的类型,探究其在深度学习技术中的应用途径,分别从图像识别、图像生成、图形预测三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应用进展,提出未来发展趋势可聚焦深度学习向迁移学习的转变、人工智能与创意思维的融合、物质属性与非物质属性的结合,并强调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处理风景园林图像与图形在分析场所空间环境、自动生成景观表现图、快速智能化建模、科学预判人群行为偏好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其应用于风景园林领域,能够有效推动本学科的智慧化发展。

    深度学习风景园林图像与图形图像识别图像生成图形预测

    2019-2023 年南京长江江豚种群动态

    陈炳耀姜新月刘杉张俊...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是长江干流中长江江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之一,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种群动态仍不清楚。2019-2023 年,研究团队在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水域持续开展了长江江豚的监测工作。本文分析了南京长江江豚的分布、家域及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通过 112 d(56 次)野外船只调查,发现江豚 274 次。平均最近邻工具检验表明江豚呈现聚集型分布,主要出现在潜洲-江心洲-三桥和子汇洲-新济洲等两个水域。最小凸多边形MCP、95%核心密度法KDE和 50%KDE家域面积分别为 50。86 km2、135。54 km2 和 60。81 km2,2022 年KDE最大,秋季要高于其他季节。2019-2023 年南京段长江江豚年平均数量分别为 52 头、60 头、57 头、62 头和 65头,呈现年际间的增长态势,冬季高于其他季节。种群数量的增长可能是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等保护措施的结果。

    长江江豚分布模式南京保护区家域种群数量

    南京野生长江江豚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陈炳耀孟祥垚刘杉彭婷婷...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为谱是依据对动物行为的辨识、分类等编制而成的行为目录,是深入开展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2019-2023 年,在南京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了 112 d船只调查和 10d无人机定点监测,记录江豚出水 4 258 次。本文构建了长江江豚的行为谱和PAE(姿势-动作-环境)编码系统,共定义P码 13种,A码 26 种,E码 10 种,总计 61 种行为,归为 10 类:游动方式、生理功能行为、鳍肢行为、躯体行为、跳跃行为、社会行为、母子豚行为、捕食行为、交配行为和吐水行为。与铜陵半自然水域长江江豚相比较,有 47 种相同的行为,多数是江豚的基本生命活动所需,14 种仅在南京江豚发生的行为可能是长江江豚对繁忙的航运产生的适应性对策,41 种仅在铜陵半自然水域中发现的行为如冲突、滑行、悬挂等,可能与人工喂食等相关。部分行为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不同风力条件下出现的频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育幼和环境适应性相关。本研究构建了野生江豚的行为谱和第一个PAE编码系统,对物种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捕食行为长江江豚PAE码行为谱游动方式

    东亚江豚全球适宜栖息地分布预测

    陈炳耀杨丛汶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亚江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韩国水域,目前的关注度较少,科学家还未对其栖息地进行过相关系统的评价。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平台以及物种分布位点和 6 种环境变量数据,构建了适宜栖息地的模型,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73 和 0。965,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模型预测适合度大于 0。5 的中高度适宜栖息地约213 110。2 km2,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以北的中国沿岸海域(159 865。4 km2)、朝鲜半岛西南部海域(37 863。3 km2)和日本的东南部海域(4 615 km2);适合度大于0。7 的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北部至江苏南通,盐城到连云港附近,山东威海以北的渤海海域,韩国的江华湾及周边海域。通过分析因子贡献率、排列重要性和刀切法检验,水深、盐度以及海表温度在东亚江豚栖息地选择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对长江口及渤海湾增加现有保护区的面积或建立新的保护区,管控区内的人类活动,促进东亚江豚的生存和发展。

    东亚江豚环境变量栖息地预测水深最大熵模型

    半自然水域长江江豚母幼互动行为的初步研究

    陈燃王辰殷文格糜励...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对后代的抚育和互动行为是提高后代成活率和保证基因延续的重要方式,因此动物在自己的存活基础上,还要抚幼和照料后代。2014 年 5 月—2015 年 6 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生活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的两对母幼豚的互动行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江豚母、幼豚间的背驮、伴游、干涉行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幼豚前 2 月龄,干涉行为和背驼行为比较多,可能是刚出生不久的幼豚活动能力有限,需要母豚的直接干预;在幼豚前 6 月龄前伴游行为常见,全年均可常见身体触碰行为。同时发现,随着幼豚月龄增加,幼豚与母豚的分离时间也有所增加。本研究提供了半自然环境下母幼豚的互动行为方式,对江豚的异地保护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江江豚半自然水域背驮母幼豚互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