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唐萌

双月刊

1671-6264

bjb@pub.seu.edu.cn

025-83272483

210009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学报于2001年9月更改为现刊名,2003年改为双月刊。本刊现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腺癌中M2样巨噬细胞浸润相关基因模型的预后和免疫学价值

    米叶沙尔·安尼娃尔郭凡孔维娜何伟澜...
    15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乳腺癌发展不但涉及癌细胞的基因改变,还与肿瘤微环境相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乳腺肿瘤微环境中最丰富且活跃的免疫细胞.本研究旨在探索M2 样巨噬细胞(M2-TAMs)相关基因作为评估乳腺癌个体风险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筛选M2-TAMs相关基因后采用比例风险回归(Cox)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建立M2-TAMs相关基因模型,将患者分为高、低危组进行生存、临床特征、免疫学等分析.结果:M2-TAMs相关基因模型中低危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高危组,并且模型中的风险评分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另结合临床特征和风险评分可更准确地评估患者预后.大部分免疫细胞在低危组中呈高度浸润,两组患者在免疫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有许多差异表达的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结论:M2-TAMs相关基因模型表现出突出的预测性能,并为评估免疫治疗的成功提供了新的观点,有助于为精确治疗和综合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乳腺癌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浸润预后风险模型

    牵张力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志明叶芝魁蒋校文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牵张力作用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并培养小鼠BMSCs,并将BMSCs分为对照组、牵张力作用6h组、牵张力作用12h组和牵张力作用12h +雷帕霉素(Rap)组,采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施加动态牵张力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骨膜蛋白(POSTN)含量;RT-qPCR检测细胞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X2)、骨钙素(OCN)、Osterix 和骨桥蛋白(OPN)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RUNX2、OCN、Osterix、OPN、POST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牵张力作用 6h组和 12h组细胞中ALP活性及RUNX2、Osterix、OCN和OP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上清液POSTN含量、细胞中POSTN蛋白及p-mTOR/mTOR蛋白比值也显著升高(均P<0.05),且牵张力作用12h组更明显.与牵张力作用12h组比较,牵张力作用12h + Rap组细胞中ALP活性和RUNX2、OCN、Osterix、OP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POSTN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牵张力通过介导POSTN表达调控mTOR信号通路激活,从而促进BMSCs成骨分化.

    牵张成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膜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成骨分化

    2011-2020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张学艳刘付东朱思雨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2011-2020 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所致过早死亡情况,为防控恶性肿瘤、降低早死概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 年盐城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年龄别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死因构成、减寿年数、早死概率等指标.结果:2011-2020年,盐城市恶性肿瘤累计死亡人数177 716 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1.96%,是盐城市居民的首要死因.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217.07/10 万,标化死亡率为150.73/10 万,APC为-2.84%.恶性肿瘤死亡数及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逐年增长趋势,各年龄组男女死亡数构成有差异(CMH趋势性检验 χ2 =151.39,P<0.00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 =30.91,P<0.001).盐城市居民死亡数排名前 10 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直肠癌、脑癌、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86.00%.盐城市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累计减寿966 839.0 人年,减寿率13.41%,标化减寿人年数847 247.23 人年,标化减寿率11.75%,平均减寿年数11.33 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所致平均早死率为 7.73%,恶性肿瘤总早死率由2011 年的8.91%,下降到2020 年的6.15%(APC =-4.02%,t =7.92,P<0.001).结论:恶性肿瘤死亡率、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排名首位.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对男女不同年龄段人群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恶性肿瘤的死亡.

    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死亡趋势

    表观扩散系数值在预测低中危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中的价值

    闫旭马柯王玉婷潘燚琪...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低中危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能及其与Gleason评分(G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南京鼓楼医院前列腺受检者的临床影像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病灶的ADC值,分析ADC在低中危PCa诊断中的效能,以及ADC值与GS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ADCmean)和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min)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 1 051 例患者,病灶总数为1 202 个,其中638 个为PCa(53.08%),564 个为良性病变(46.92%).良性病变组的ADCmin及ADCmean明显高于P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S4 +3 组的ADCmin及ADCmean显著低于GS3 + 4 组、GS3 +3 组和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PCa的ADCmin和ADCmean的AUC分别为0.911、0.972,诊断界值分别为0.703×10-3 mm2·s-1、0.896×10-3 mm2·s-1.ADCmin、ADCmean与GS呈负性相关(ρs =-0.764,P<0.001;ρs =-0.845,P<0.001).结论:ADC值与低中危PCa侵袭性呈负相关,对GS3 +4、GS4 +3 病灶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敏感度、特异度高,且ADCmean的诊断价值更高,可对PCa生物学特性进行有效的术前评估,辅助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有效避免过度治疗.

    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Gleason分级评分

    HMG-CoA还原酶ScrFI基因多态性对高胆固醇血症和AI的影响:一个中老年人群的横断面研究

    刘文张红翟成凯
    19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还原酶)的基因多态性对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影响.方法:检测南京市常住汉族174 名中老年人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AI;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 HMG-CoA还原酶ScrFI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7 例(高胆固醇组),男21 例,女性66,平均年龄(63.59±8.37)岁;胆固醇正常87 例(正常组),男21 例,女66 例,平均年龄(62.92±7.60)岁.高胆固醇组AA基因型频率为 25.10%,Aa基因型频率为 55.31%,aa基因型频率为19.59%;正常组AA基因型频率为18.39%,Aa基因型频率为52.87%,aa基因型频率为28.74%;高胆固醇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55.17%,高于正常组的47.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人群的血HDL-C水平显著高于Aa和aa基因型人群(P<0.05);胆固醇正常组AA基因型人群的AI显著低于aa型基因人群(P<0.05);两组人群的AI随突变型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的发生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CoA还原酶ScrFI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HMG-CoA还原酶ScrFI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降低对胆固醇的抑制作用,增加总胆固醇和LDL-C的合成,较暴露于同样环境中的基因非突变型人群发生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可能会增高.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ScrFI基因型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高胆固醇血症中老年人群

    性早熟女童锌营养状况与性激素水平及性器官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谷奇李月娥朱艳丽汤爱梅...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锌营养状况与性激素水平及性器官发育的相关性,为性早熟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徐州医科大学淮安临床学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中枢性性早熟患儿102 例(CPP组)和外周性性早熟患儿231 例(PPP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另从同期儿保门诊中选择100 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完善血性激素、血清锌、胰岛素生长因子-1、子宫附件等检查.比较3 组女童锌营养状况的差异,并分析性早熟女童锌营养状况与性激素、性器官发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PP、PPP女童血清锌及尿锌水平高于对照组女童(P<0.001);CPP组女童血清锌水平与基础卵泡刺激素、泌乳素、雌二醇、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0.57、0.48、0.52、0.50,P<0.05).补锌与CPP、PPP的发生有相关性(OR分别为2.286、1.998,P<0.05).结论:性早熟女童中普遍存在补锌问题,性早熟女童血清锌、尿锌水平普遍偏高,且血清锌水平与性早熟女童性激素水平及性器官发育呈正相关.

    性早熟性激素性器官发育相关性女童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LncRNA CRNDE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效亮刘晓娇马小婷张超...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LncRNA CRND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2020 年2 月至 2023 年 5 月,来自我院的 63 例NSCLC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中LncRNA CRNDE的表达.利用本研究队列和TCGA队列分析LncRNA CRNDE的临床病理意义和预后价值.结果:RT-qPCR分析显示,LncRNA CRNDE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邻近的正常组织[3.04(0.56,13.04)vs.0.24(0.05,1.99),P<0.001].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中,LncRNA CRNDE是有能力区分NSCLC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的,曲线下面积为0.713(P<0.001),特异度较高,为81.0%.肿瘤组织LncRNA CRNDE在TNM Ⅲ期中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 =0.001).TCGA数据显示,与邻近的正常组织(n =106)相比,LncRNA CRNDE在NSCLC肿瘤组织(n =1 014)中呈高表达[41.00(24.00,72.00)vs.22.60(10.60,47.70),P<0.001].Ln-cRNA CRNDE高表达与所有患者较短的总生存(OS)时间以及肺鳞癌患者较短的OS时间和首次进展时间有关(P<0.05).多变量生存分析结果也表明,N2/3分期(P =0.004)和LncRNA CRNDE高表达(P =0.010)与NSCLC患者较短的OS时间显著相关.结论:LncRNA CRNDE有希望作为NSCLC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非小细胞肺癌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TCGA预后

    NSCLC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风险预测

    饶井芬于晓磊肇爽张聪...
    20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年8 月我院295 例NSCLC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根据化疗后是否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n =91)、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n =20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 2∶ 1 比例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年龄、体重、化疗延迟、化疗方案剂量、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预防性应用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延迟、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化疗方案剂量、体重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化疗延迟、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化疗方案剂量、体重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5.00%.结论:基于化疗延迟、同步放化疗周期、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化疗方案剂量、体重的随机森林模型对于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具有较高评估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上述因素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

    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随机森林模型预测价值影响因素

    NSCLC组织CircRNA ADAM22表达与含顺铂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

    任婷婷岳文彬刘月芬
    216-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环状核糖核酸(CircRNA)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22(ADAM22)表达与含顺铂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03 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含顺铂化疗方案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CircRNA ADAM22 表达.分析肺癌组织CircRNA ADAM22 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化疗近期疗效,将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比较两组肺癌组织CircRNA ADAM22 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癌组织CircRNA ADAM22 表达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肺癌组织CircRNA ADAM22 表达与患者3 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CircRNA ADAM22 表达量(2.69±0.65)高于癌旁组织(1.47±0.36)(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以及有无吸烟史患者肺癌组织CircRNA ADAM22 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组织CircRNA ADAM22 高表达占比高于TNM分期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化疗无效组癌组织CircRNA AD-AM22 高表达占比高于化疗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CircRNA ADAM22 高表达、未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均是影响NSCLC患者含顺铂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危险因素(P<0.05).103 例NSCLC患者3 年生存率为55.34%;死亡者中癌组织CircRNA ADAM22 高表达占比高于生存者(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癌组织CircRNA AD-AM22 高表达、未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是NSCLC患者3 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肺癌组织CircRNA ADAM22 高表达患者3 年生存率低于癌组织CircRNA ADAM22 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NSCLC组织中CircRNA ADAM22 呈现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含顺铂化疗方案敏感性、生存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NSCLC患者含顺铂化疗方案疗效及生存的生物学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环状核糖核酸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22顺铂化疗敏感性

    经阴道超声RTE联合经阴道常规超声诊断宫颈癌的价值

    徐宁张慧王君
    22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实时弹性成像(RTE)联合经阴道常规超声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期间治疗的疑似宫颈癌患者194 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理结果证实宫颈良性病变患者96 例(良性病变组),宫颈癌患者 98 例(宫颈癌组),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常规超声和经阴道超声RTE检查.结果:良性病变组和宫颈癌组边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弹性硬度评分5分患者比例、肿瘤最大径、低回声患者比例、血流分级Ⅲ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经阴道常规超声单独及联合经阴道超声RTE诊断宫颈癌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中度、极高,Kappa值分别为0.527、0.814(P<0.05).经阴道常规超声单独及联合经阴道超声RTE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95%CI 0.696~0.834)、0.907(95%CI 0.860~0.954).联合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显著高于经阴道常规超声单独诊断,漏诊率显著低于经阴道常规超声单独诊断(P<0.05).结论:经阴道常规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RTE对于宫颈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

    宫颈癌经阴道超声实时弹性成像经阴道常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