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唐萌

双月刊

1671-6264

bjb@pub.seu.edu.cn

025-83272483

210009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学报于2001年9月更改为现刊名,2003年改为双月刊。本刊现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存及其免疫微环境与用药研究

    曹莎莎李铭王晓敏李宇桐...
    31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Gs)构建预后模型,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获取ESCC患者的相关信息,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取MRGs.基于MRGs中与ESCC患者生存相关基因对患者进行聚类分析,对所得差异基因进行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对该模型划分的高低风险组进行基因本体论(GO)、KEGG分析和单样本基因富集分析(ssGSEA).利用CellMiner数据库寻找可能与模型基因相关的药物.结果:回归分析筛选出了 13个基因构建了预后模型,该模型在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显示出良好预测能力.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高低风险组白细胞介导的免疫和细胞黏附分子等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具有显著差异.行ssGSEA发现,高风险组患者的免疫细胞浸润和大多数免疫功能显著强于低风险组.结论:开发了一个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预后模型,可能对ESCC的预后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食管鳞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预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免疫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真实世界数据分析

    周璘朱韫春
    32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上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病例的研究,了解真实世界里MTX肌肉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现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规范合理治疗.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科电子病历为数据来源,对MTX肌肉注射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总药物治疗成功率为81.3%,大多数使用单剂量MTX肌肉注射治疗方案,实际使用剂量大多数低于标准剂量(50 mg·m-2),并且实际使用剂量的差别对成功率没有影响.治疗后的随诊并不完全符合规范.治疗前血清β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值越高,MTX单次注射治疗的成功率越低(OR=0.638);停经天数(末次月经到注射MTX时间)越长,MTX单次注射治疗的成功率越高(OR=1.570).成功组在注射后4~7 d血β-hCG值下降均显著高于失败组,但在第2、3天与失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工作中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管理规范并未被严格执行,需要更多关注.注射前越低的血β-hCG值及越长的停经天数是单次MTX治疗成功的重要预测因素.注射后第2、3天复查血β-hCG值对是否需要后继治疗无良好的预测价值.

    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真实世界研究

    宫颈腺癌患者细胞质-细胞核AR表达比率的预后意义

    郭祺王露露颜童陈睿琳...
    329-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免疫组化探究雄激素受体(AR)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例因子宫腺肌症等良性疾病而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和86例因宫颈腺癌而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AR免疫组化染色,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根据AR表达情况评估各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83%(25/30)的正常宫颈组织显示AR在细胞核阳性表达,细胞质不表达,而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AR在宫颈腺癌组织则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94%(81/86)的患者有AR染色,其中82%(66/81)显示出核-质双染色,12%(10/81)显示出明显的单一胞质阳性,只有6%(5/81)的患者显示出与正常宫颈组织相似的单一核染色.且在核-质双染色的患者中,细胞质表达更为明显.为了更为准确地描述AR在肿瘤细胞不同亚细胞定位的表达情况,我们采用细胞质/细胞核比率对其表达进行量化.比率>2.5组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1)和肌层浸润(P<0.01),且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率较高(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细胞质与细胞核AR表达比率越高,生存率越低.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AR胞质/胞核表达比率是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R的细胞质与细胞核表达比率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有望成为宫颈腺癌患者远处转移风险的预测指标.

    雄激素受体质核比率宫颈腺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最佳证据总结

    王青霞封海霞陶花周武...
    337-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循证方法检索、汇总和分析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证据,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确定循证问题,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指南网站及相关协会中关于青少年抑郁症运动干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3年9月至2023年9月,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证据提取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其中指南6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8篇.经过分析总结,从运动效果、运动宣教、运动前准备、运动实施、运动安全管理5个方面提取了 21条证据.结论:总结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锻炼干预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在指导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运动时提供循证依据.

    青少年抑郁症运动干预证据总结循证

    CFH基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新角色:验证与功能研究

    史宁乃菲沙·买买提王亮尚晓倩...
    346-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算法来探索与IPF进展相关的共同表达基因和生物途径.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识别两组数据集重叠的共表达基因模块.随后,利用GEO公共数据集公布的基因表达数据(GSE24206和GSE53845)识别常见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相关功能.然后采用实验对富集到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算法,利用WGCNA在两组数据集中鉴定出与IPF进展相关的核心基因模块.结合GSE24206和GSE53845中的基因表达数据识别出25个核心基因,其中包括补体因子H(CFH)、COL14A1、CXCL12、FNDC1、POSTN 5个关键候选基因.通过基因本体和通路分析,揭示了这些基因与IPF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的关联.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确认了 CFH在IPF中的重要性.收集IPF患者的临床标本及正常标本验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进一步证实了 CFH与IPF进程密切相关.结论:CFH在IPF患者中显著升高,为CFH成为治疗IPF疾病的靶点提供了依据,为IPF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

    补体因子H特发性肺纤维化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生物标志物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我国近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

    张沫蒋仁莲邵高海张家佳...
    35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近10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患病率.方法:计算机搜索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0日期间发表的文献,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论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有关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率的观察性研究.使用Stata 17.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整合数据;通过逐一剔除每篇文献,并判断是否影响结局指标稳定性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Egger检验结合漏斗图评价研究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近10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总体患病率为39.9%(95%CI:33.8%~46.0%).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吸烟史、筛查工具、调查时间和地区等因素均会影响患者抑郁的患病率.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具有稳定性;发表偏倚检测提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结论:我国近10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33.8%~46.0%,应加强对该组人群进行抑郁筛查,早期识别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患病率Meta分析横断面研究

    无痛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探讨与Nomogram预测模型建立

    赵锦华郑晓永刘耀刚曹雅...
    364-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无痛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于本院行无痛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3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以2∶1将其分为训练集(206例)、验证集(103例).随访至术后12个月,将训练集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其余纳入未复发组.比较训练集复发组、未复发组临床资料;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建立No-mogram 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高脂血症、息肉数量、息肉直径、腺瘤性息肉、术后服用复发预防药物是无痛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Nomogram模型预测训练集复发的AUC为0.955,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88.07%,预测验证集复发的AUC为0.931,灵敏度为90.32%,特异度为83.61%;训练集、验证集的Calibration曲线经Hos-mer-Lemeshow 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14,P=0.287;x2=0.482,P=0.201);训练集、验证集分别在风险阈值0~0.99、0~0.81内获取临床净收益.结论:Hp感染、高脂血症、息肉数量、息肉直径、腺瘤性息肉、术后服用复发预防药物是无痛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建立的Nomo-gram 模型对预测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效能.

    无痛电子结肠镜息肉复发Nomogram模型

    血清sCD14-ST和PCT对脓毒症患儿感染病原体的诊断价值

    陈小琴李松涛张淑平刘丽莎...
    373-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和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儿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98例(脓毒症组),所有病例均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球菌组(G+组)、革兰阴性杆菌组(G-组)和血培养阴性组,同时选取9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儿童相比,脓毒症组患儿血清中sCD14-ST和PCT呈现高表达(P<0.05),且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儿血清中sCD14-ST和PCT的含量均高于血培养阴性患儿(P<0.05).此外,sCD14-ST对脓毒症患儿血培养阳性的预测价值高于PCT,而PCT对鉴别脓毒症患儿感染G+菌或G-菌的临床预测价值高于sCD14-ST.结论:血清sCD14-ST含量对脓毒症患儿血培养阳性的早期预测价值高于PCT,而PCT对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儿病原菌的感染种类有鉴别价值,表明sCD14-ST和PCT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病原学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降钙素原脓毒症病原学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职业病防治政策量化评价

    高蓉李志杰李妍慧卫艺璇...
    37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的政策环境,为职业病防治决策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收集我国国家层面出台的职业病相关政策,采用文本挖掘方法遴选出政策文本中的高频词汇,结合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形成评价条目,并构建政策一致性(PMC)指数模型,对我国职业病防治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共收集职业病防治相关政策9项,其中良好政策7条、及格政策2条,PMC指数均值为6.76;得分最高的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得分最低的政策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021)》.结论:我国职业病防治总体科学、合理.部分政策需根据我国国情变化做出适时调整,进而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职业病防治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量化评价政策评价文本挖掘

    基于超声检查、肿瘤细胞因子构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Nomogram诊断模型

    张扬梁勇聂智睿
    387-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超声检查、肿瘤细胞因子构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Nomogram诊断模型,以提高对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2例囊肿性肾病患儿为对照组,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特征、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分析肾母细胞瘤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肾母细胞瘤的Nomogram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进行Nomogram诊断模型验证.结果:两组肿块性质、内部回声、邻近结构侵犯及转移、伴下腔静脉瘤栓、伴同侧肾静脉血栓、动脉期峰值流速、血流阻力指数、肾体积局部增大、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可使模型性能优良且影响因素最少的最佳惩罚系数λ下诊断肾母细胞瘤的变量数为6个:即肿块性质、内部回声、邻近结构侵犯及转移、伴同侧肾静脉血栓、VEGF、MMP-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性质、内部回声、邻近结构侵犯及转移、伴同侧肾静脉血栓、VEGF、MMP-9是肾母细胞瘤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运用R语言绘制肾母细胞瘤诊断模型显示,其C-index为0.939,诊断肾母细胞瘤的AUC为0.939.结论:肿块性质、内部回声、邻近结构侵犯及转移、伴同侧肾静脉血栓、VEGF、MMP-9与肾母细胞瘤发生有关,基于超声检查和肿瘤细胞因子所构建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区分度、校准度以及诊断效能,可为肾母细胞瘤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超声肾母细胞瘤影响因素Nomogram诊断模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