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经理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经理论研究
财经理论研究

李春林

双月刊

2095-5863

0471-3677446

010051

呼和浩特市海拉尔大街47号

财经理论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oryCHSSCD
查看更多>>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该院有关学科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该刊是紧密结合内蒙古的地区特点、经济特点和民族特点,研究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内蒙古自治区所面临的财经理论问题,探讨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中财经工作的特殊规律性,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建议,为发展内蒙古的科学文化事业献计献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献综述方法的应用与展望

    晋琳琳王丽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的文献综述方法对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鲜有文章对文献综述方法进行全面介绍和系统梳理.本文以318篇创业领域的综述类文章为例,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整理出六种主流的文献综述方法.研究发现:叙述性综述和系统文献综述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元分析和文献计量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定性研究综合和历史计量分析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者对此的关注度不足;叙述性综述在某一研究主题的初期研究阶段能够发挥更大价值,定性研究综合和历史计量分析在研究主题的发展期更有价值,系统文献综述、元分析、文献计量在研究主题成熟期更能发挥其作用;综述方法之间存在相通性和互补性,可以将定性和定量综述方法结合使用.学者应结合研究主题发展需要和文献综述目的,选择适宜的文献综述方法,以发挥文献综述的最大价值,促进学科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最后,本文介绍了文献综述方法的其他新兴方向,并提出未来展望与建议.

    文献综述方法创业领域应用与展望学术贡献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琪毕晓明
    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和工业基地,也是新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大型流域经济体系之一.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流域内各行业的发展,还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展现出巨大的推力,说明数字经济能够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基于此,为探索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先从理论机制出发,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假设,之后利用黄河流域62个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从5个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利用5个基础指标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继而考察了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及流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直接促进黄河流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借助中介效应,通过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数字经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

    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与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化

    陈俊颖
    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1-2020年西部12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与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之间的影响关系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并且数字经济能通过"提高政府财政分权程度"促进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异质性结果显示其政府财政分权越高,此中介效应越明显.同时,数字经济还能通过"刺激非国有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但市场化进程的中介效应未能充分体现;异质性检验表明,与西北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西南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与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化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西部地区相关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化市场化进程非国有经济政府财政分权程度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监管基础:市场监管研究述评与展望——理论争议、实践议题与国际比较

    陈邑早解纯慧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市场监管体系是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监管基础,而系统厘清市场监管领域研究的理论争议与实践议题对我国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沿着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首先,对市场监管领域的权力配置、监管职责、监管工具以及监管策略等基本理论争议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释.其次,立足于政策监管实践,对我国市场监管过程中备受关注的多头执法、条块分割、规制俘获以及平台经济的垄断和安全等实践问题展开了文献整理和评述.此外,本文还进一步结合国际经验,对世界各代表性国家的市场监管体制进行了归纳、对比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监管体系带来借鉴意义.最后,本文结合政策实践,对市场监管领域尚待解决的前沿性问题提出了理性分析与展望,以期为构建高质量的市场监管体系有所裨益.

    市场监管全国统一大市场理论争议实践议题国际比较

    财政支农、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

    陈治国景辛辛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本研究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探析,且运用兼具省份固定效应与时间固定效应的偏差矫正的LSDV估计法与FGLS估计法以及差分GMM模型与系统GMM模型对该关系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地区异质性分析.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水平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交乘项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效果,表明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且运用多个模型稳定性检验发现该关系仍然存在,进而有效揭示了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的互补协同关系;并且发现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抽水机效应的抑制影响,财政支农却表现出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的互补关系在东、中部地区较为明显,在西部地区的互补性相对较弱,同时发现三个地区的农村金融均有抽水机效应,且东、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政策有负向效果.据此提出强化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的互补协同作用,以及实现两者走向各自最优实施路径的政策启示.

    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农业经济发展互补关系

    高铁开通对城市群发展的非均衡影响——基于广东省样本研究

    岳鹄叶实吴美贤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多中心-外围"城市群理论模型,利用2005-201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考察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群发展影响的机制与效果.研究表明: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且这种影响在城市群内呈现非均衡表现;机制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可以通过企业和人口转移对城市群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高铁对于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建成时间的影响,在高铁建成的第二年中心城市产生"聚集效应"并显著促进经济发展,从第三年开始逐步转化为"辐射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进一步加快广东省高速铁路建设速度,促进城市群之间互联互通;高铁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防止外围城市资源过度流失;同时,外围城市也应做好承接准备,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

    高铁城市群"多中心-外围"双重差分模型

    媒体情绪、资产误定价与公司并购绩效

    刘凯月孙佩红李天旭马心雨...
    8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利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了主并公司的媒体情绪,实证检验了媒体情绪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情绪显著提升了主并公司的并购绩效,即并购前由财经媒体报道所形成的媒体情绪越乐观,主并公司的并购绩效就越好;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资产误定价在媒体情绪驱动主并公司并购绩效的作用路径中起到了遮掩效应,降低了媒体情绪对主并公司并购绩效的主效应;将资产误定价进一步分解后发现,公司层面而非行业层面的资产误定价是遮掩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公司并购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要重视财经媒体在并购价值凸显中的作用.

    媒体情绪资产误定价并购绩效遮掩效应

    数字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黄河流域的经验证据

    李娟伟魏宇萌
    9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2011-2020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IV估计等经验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控制了外生政策冲击、剔除部分样本及缩尾处理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非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市以及中下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机制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协同集聚是数字技术影响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三个重要路径.因此,需要加大数字技术创新投入,提升城市数字技术吸收转化能力,为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环境效应创造有利条件.

    数字技术创新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