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林业科技
内蒙古林业科技

张文军

季刊

1007-4066

NMLKSC@public.hh.nm.cn

0471-2280178

010010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建东街288号

内蒙古林业科技/Journal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我区林木良种选育、育苗造林、沙漠治理、森林保护、森林经营、林业机械、森林工业、森林防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调查报告及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旱胁迫对脱皮榆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刘洋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 a生脱皮榆(Ulmus lamellosa)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方法,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对照)、60%(轻度干旱胁迫)、40%(中度干旱胁迫)和20%(重度干旱胁迫)4个处理水平梯度,研究干旱胁迫对脱皮榆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脱皮榆幼苗的株高和地下生物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轻度干旱胁迫下幼苗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大.脱皮榆幼苗的生长指标之间及生长与生理指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干旱胁迫条件下,脱皮榆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生理代谢来抵御干旱胁迫,轻度干旱胁迫是脱皮榆幼苗生长的适宜土壤水分条件.

    脱皮榆幼苗干旱胁迫生长指标生理指标

    阿拉善地区戈壁造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郜搏文王海兵廖承贤高利颖...
    6-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理化性质是评价土壤生产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制约干旱区生态系统演替的重要因素.根据阿拉善盟1980-2017年年均降水量情况,对戈壁0~150 mm降水量区域内的不同林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人工林地表及剖面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0~50 mm降水量区域内,梭梭林建植初期破坏原本戈壁地表,后期逐渐趋近于裸露地表;50~100 mm降水量区域内,梭梭建植后地表细颗粒组分减少,粗颗粒组分增加,土壤地表组分粗化.(2)土壤全氮(TN)含量为0.041~0.099 g.kg-1,全磷(TP)含量为0.23~0.26 g.kg-1,速效磷(AP)含量为2.91~4.90 mg.kg-1,全钾(TK)含量为18.61~19.61 g.kg-1,速效钾(AK)含量为62.88~106.21 mg.kg-1,养分含量偏低,土壤瘠薄.各养分含量均具有表聚性,而各土层土壤TK含量无明显差异.(3)在0~50 mm降水量区域内,随梭梭林龄增加土壤TK、AK含量增加,AP、TN含量减少,TP含量变化不大;50~100 mm降水量区域内,随林龄增加土壤TK、AP含量增加,其他各养分均减少.

    戈壁梭梭土壤粒度土壤养分

    辽西喀左县龙凤山风景区不同林型土壤物理特征分析

    张云程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喀左县龙凤山风景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混交林、油松-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混交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及无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分0~30 cm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小,为1.20 g.cm-3;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次之,为1.26 g.cm-3;无林地最大,为1.49 g.cm-3.(2)土壤总孔隙度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大,为47.47%;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次之,为44.66%;无林地最小,为38.75%.土壤毛管孔隙度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大,为43.71%;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次之,为41.35%;无林地最小,为36.65%.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大,为3.75%;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次之,为3.30%;无林地最小,为2.11%.(3)土壤最大持水量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大,为41.95%;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次之,为35.68%;无林地最小,为27.78%.土壤毛管持水量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大,为38.81%;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次之,为33.55%;无林地最小,为26.07%.土壤田间持水量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大,为18.78%;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次之,为16.79%;无林地最小,为12.19%.可见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提高土壤持水量,油松-山杏混交林和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优于蒙古栎纯林和油松纯林,蒙古栎纯林和油松纯林优于无林地.因此,在喀左县风景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作用,针阔混交林好于针叶和阔叶纯林.

    林分类型土壤物理特征喀左龙凤山

    阿拉善2个不同生态型区黑果枸杞枝刺指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乌日恒王美珍都日娜闫婷...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阿拉善2个典型生态型区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为研究对象,研究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平均枝刺长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旨在找出影响枝刺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极端干旱 Ⅱ 区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平均枝刺长度均大于干旱 Ⅰ 区,平均枝刺长度在2个生态型区均达显著差异水平.(2)相关分析显示,生长季高温天气能显著促进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和平均枝刺长度增长,Ⅰ 区平均枝刺数与4-6月3个月平均温以及平均最高温显著正相关;Ⅰ 区、Ⅱ区平均枝刺长度均与5月、6月、8月≥10℃积温、4-6月3个月平均温以及平均最高温显著正相关,Ⅰ 区平均枝刺长度与7-8月2个月平均最高温显著正相关,Ⅱ 区平均枝刺长度与5月平均温以及平均最高温显著正相关.(3)回归分析显示,Ⅰ 区、Ⅱ 区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分别与6月平均相对湿度和4-6月3个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线性负相关,Ⅰ 区1 a生枝平均枝刺长度与5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线性负相关,因此,4-6月3个月相对湿度大、水分相对充足的条件不利于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增长,5月相对湿度大不利于1 a生枝平均枝刺长度的增长.总体来看,生长季高温天气条件有利于黑果枸杞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和平均枝刺长度生长发育,而相对湿度大、土壤水分相对充足的条件不利于1 a生枝平均枝刺数和平均枝刺长度生长发育.

    黑果枸杞1a生枝枝刺数枝刺长度气象因子

    《内蒙古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25页

    不同育苗密度对杉木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伊昊
    26-2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实生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开展杉木实生大田苗不同育苗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育苗密度对杉木实生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高径比随着育苗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杉木苗高、地径、苗木单株生物量与苗木质量指数值均随育苗密度呈现负相关.综合试验数据得出,杉木实生苗育苗密度在70株.m-2时育苗密度最佳,苗木质量指数最高可达0.16,苗木单株生物量可达16.36 g,为杉木实生苗培育提供有效参考.

    杉木育苗密度生长量

    利用北沙柳木屑栽培榆黄蘑技术研究

    张洁王伟峰叶冬梅刘雪英...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是我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树种,其平茬枝条是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为合理开发北沙柳枝条资源,探索沙产业发展新途径,本研究利用以北沙柳枝条木屑为主料的培育基质,开展榆黄蘑(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培育试验,通过调整北沙柳枝条木屑配比组成,形成7种培育基质配方,并以传统玉米芯为主料的培育基质配方为对照(玉米芯82%、麦麸15%、玉米粉1%、豆粕1%、石膏1%),对比研究不同配方基质菌丝生长情况及子实体表观性状、产量等,探索北沙柳木屑栽培榆黄蘑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榆黄蘑在以北沙柳木屑为主料的配方培育基质上生长,并正常产生子实体;以配方2(北沙柳木屑87%、麦麸10%、玉米粉1%、豆粕1%、石膏1%)的基质栽培榆黄蘑时,菌丝生长良好,菌丝污染率仅4%,单袋产量可达0.39 kg,生物转化效率为77.40%,单袋利润2.38元,各项测量指标均好于对照;对照的菌丝污染率达5%、单袋产量为0.37 kg、生物转化效率为74.09%、单袋利润2.24元,其他配方生物转化效率均低于配方2,配方7(北沙柳木屑62%、麦麸35%、玉米粉1%、豆粕1%、石膏1%)的生物转化效率最低,为71.01%.以北沙柳枝条木屑为主料作为榆黄蘑栽培基质可行,为北沙柳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探索出新路径.

    北沙柳榆黄蘑栽培可持续利用沙地

    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变化研究

    杜健史富友李宇罗志文...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现状,有助于了解保护区的环境状况.本研究以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为研究区,于2023年3-9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和鸣声识别法对研究区鸟类的种类、数量及其生境因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现鸟类3 929只,隶属 16 目 35 科72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8 种,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和古北界鸟类占据多数.通过对水域、滩涂、草地、林地 4 种生境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草地生境中鸟类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5.052)、Pielou 均匀度指数(0.886)及 Simpson优势度指数(0.962)均处于最高水平;水域生境和滩涂生境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达到 0.658;植被状况、温度条件、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影响.建议应当加大保护区内鸟类的监测力度,着重保护鸟类的栖息地以及稀有野生鸟类,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干扰.

    鸟类多样性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群特征不同生境

    内蒙古贺兰山地区膜翅目昆虫区系组成分析

    王潇高妍岭
    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内蒙古贺兰山地区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种类、群落结构及分布状况,对该地区现有膜翅目昆虫进行统计,分析其种类与区系分布.研究认为,保护区共有膜翅目昆虫24科90属202种,其中,方头泥蜂科(Crabronidae)、蜾蠃科(Eumenidae)和蚁科(Formicidae)为优势种类.其中,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只在古北界分布的膜翅目昆虫有118种,占保护区总数的58.41%,跨区分布的世界广布型膜翅目昆虫有23种,占保护区总数的11.38%.贺兰山地区膜翅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以蒙新区(43.07%)种类为主体,蒙新区、华北区、东北区膜翅目昆虫关系密切.

    膜翅目种类区系组成结构贺兰山

    新时期保山市林草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柯文斌赵霁云
    53-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提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背景下,保山市林草种业取得了较好发展,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良种选育成效明显,执法监管规范有序,林草种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一步突显.受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保山市林草种业已不能充分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为了促进林草种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针对目前苗圃规模及苗木产能逐年减少、树种供需结构矛盾突出、苗圃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市场服务和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了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积极破解苗圃用地难题、加大科技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执法监管力度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林草种业林草良种保障性苗圃对策建议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