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牧仁

双月刊

1003-5281

nmgshhkx@163.com

0471-4932123,4963431,4912276

010010

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街129号

内蒙古社会科学/Journal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理论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办刊宗旨,坚持学术期刊为社会科学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关注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学科、新视角,以民族学,尤其以蒙古学为重心,以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优良学风,坚持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立足本区,面向全国,发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蒙古学领域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我决定的孤独":个体化时代青年社交样态背后的"自我逻辑"审思

    张佳媛林滨
    16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决定的孤独"是青年群体在当今时代的新型个体孤独,具有高度"自我意识"的青年个体构筑"自我孤岛"的社交图景主要呈现两个面向:私人情感场域"断离式"的情感封闭和公共社交领域"降级式"的社交样态.青年社交样态的背后是"自我脱嵌性"与"自我重嵌性"双重统一的"自我逻辑"的建构过程,既展现了个体化进程中青年基于"自我"视角所作出的社交选择,又突显了青年在个体性与社会性双重维度上的社交诉求.在现代性视角下,"自我逻辑"的建构揭示出现代"自我"在情感逻辑与经济理性逻辑双重纠缠中的情感转向与"自我决定的孤独"的情感悖论,并折射出现代性的吊诡之处.因此,面对青年群体"自我决定的孤独"的情感隐忧,需在观念层面克服理性主义的情感逻辑并关注"情感自我"的建构,在实践层面"重拾附近"并构建"情感共同体",以此应对现代性"孤独自我"的存在性危机.

    "自我决定的孤独"社交样态自我逻辑现代性吊诡

    学科实践的感性活动基础与育人价值实现

    郭元祥马晓华
    175-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性关涉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以及人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它既指感性认识,也指人的主观感受能力,更指实践的感性活动.人的完整性在于其实践性,形成于实践的感性活动,实践体现了感性的核心要义.学科实践是感性学习活动与理性学习活动的深度融合,它在本质上是以学科为载体、面向感性的现实世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科实践具有深刻的感性活动基础:其一,学科实践是认识性实践与改造性实践的统一;其二,作为学科实践主体的学生是具有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的感性存在;其三,学科实践是学生以外部世界和自我为对象的感性活动.深化实践育人,要求回应学科实践的感性活动基础.由感性直观到感性实践,确立学科实践的感性表达;超越知识符号,促进学生面向现实世界的学习;发展思维,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设计多样化的学科或跨学科的感性活动,丰富学生的主体经验.

    学科实践感性活动感性与理性教学改革

    立足学科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三个关键问题

    郭华江笑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改革新措施.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把握好其与学科的关系.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主动"跨出去"以加强学科间的关联,还要"跨回来"以促进学科学习的拓展和深化.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关注真实问题的解决,又要关注是否承载了学科的重要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要自觉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支持学生在综合学习和运用人类历史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主体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教师教材观:新教材使用效能提升的重要支点

    张铭凯程姣姣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材观是教师对教材的根本性认识、立场和理念的内生性生成与衍射式呈现,直接影响着实践场域的教材运作及其效能提升.促进与新课程标准相适配的新教材价值实现,要把教师教材观作为重要视点和关键保障.回顾已有教师教材观可知,其主要表征为基于"我者"立场、"他者"立场和"交互"立场三种核心价值意识,这是推进教师新教材观重塑的前提性认识.而教师是教材使用中最关键的主体,教师教材观贯穿教材使用的全过程且孕育着教材的实践品格,这正是教师教材观影响教材的使用效能的价值机理.由此来看,提升新教材使用效能特别需要教师审慎理解教材变革、科学推进教材实践、自觉展开教材反思,由此塑造与新教材相适配的教师教材观.具体而言,可以从唤起教师对新教材使用的使命感、强化教师新教材使用的适应性测度、展开常态化教材使用的增值性引领、激活数智技术对教材使用的潜能和谋求教材创新使用的广泛性共识五个方面,探寻认知觉醒、过程监测、行动跟进、技术赋能和协同支持的教师教材观更新路向,最终以恰切、适配、有效的教师教材观保障新教材使用效能的不断提升和价值的稳步实现.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教师教材观教材使用效能立德树人

    数字赋能内蒙古牛羊肉供应链绿色转型研究

    苏红梅韩丽萍刘俊华
    198-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进口牛羊肉价格持续走低,我国牛羊肉产业发展面临产能过剩、价格波动大、饲草成本高等挑战,亟须探索牛羊肉产业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牛羊肉产业转型升级,数字赋能牛羊肉供应链绿色转型是一条可行路径.根据资源编排理论,数字化演进过程包括建构数字基础驱动绿色标准化、捆绑数字要素驱动绿色能力化和撬动数字边界驱动绿色品牌化.经过多年发展,内蒙古牛羊肉供应链虽然具备一定的数字化绿色转型基础,但是仍然存在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整合与协同不佳、品牌保护与市场推广困难等制约瓶颈.应进一步强化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全链拉动和品牌带动,通过数字赋能促进内蒙古牛羊肉供应链尽快实现绿色转型.

    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牛羊肉供应链内蒙古牛羊肉产业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