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夷学院学报
武夷学院学报

杨江帆

双月刊

1674-2109

0599-5136599

354300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武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的办刊宗旨是: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催生科研成果,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一桩清代公案看罗从彦与李侗《文集》中重要历史文献的逸失

    陈利华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庆年间(1796-1820),发生在福建延平府的一桩祠堂田产官司,让延平《罗氏宗谱》中有关罗从彦生平的珍贵记录走进了公众视野.这些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的重要资料,有效弥补了罗从彦《文集》和李侗《文集》收录文献的明显不足,将成为学者研究宋明理学人物时必须注意的关键所在.

    罗从彦李侗重要历史文献逸失

    朱熹《周易本义·比卦》的解读

    汪军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熹《周易本义·比卦》关于卦辞的注解,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来进行解读.第一层是总论,第二三层是分论,最后一层是别论.前三层是"为人比"的角度,第四层是"欲比人"的角度."为人比"与"欲比人"两者立场相同,但角度正好相反.朱子的注解层次分明,逻辑关系严密,极富思辨色彩.同时,通过对诸家《周易·比卦》卦辞的注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对"比卦"卦辞的理解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尚有值得继续研究、探讨的空间和必要.

    朱熹《周易本义》《周易》比卦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朱子文化的辩证关系

    屈甲茂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子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渊源,其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包蕴着"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主体自觉思想,包含着以实践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践履思想,推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向,其有利于阐明对待朱子文化的原则,有利于科学论述基于朱子文化的文化自信,有利于阐释朱子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因此,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推进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实践中做到加强保护传承朱子文化遗存,加强宣传朱子文化品牌,加强朱子文化国际传播建设,将二者的辩证关系理论转化为现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朱子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渊源方向指引实践要求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合理建构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解读

    林帅余晓宏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尖锐地驳斥了拉萨尔主义所宣扬的抽象的分配思想,认为拉萨尔提出的主张和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并进一步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构建了新的分配正义即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在共产主义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于构建新的分配正义原则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哥达纲领批判》分配正义共同富裕

    新时代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多维逻辑

    韩剑锋潘鑫蕊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四史"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了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从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中汲取历史经验是新时代条件下开展史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基于文化自信提升朱子文化旅游影响力

    祁少华吴小霞兰宗荣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子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对新时代的个人成长、国家治理、国际和平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朱子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朱子文化旅游,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是增加文化自信的有效渠道之一.实地调查发现朱子文化旅游中存在重学术轻运用、重故事轻内涵、重组织轻传播等文化不自信的现象,提出从增强朱子文化旅游的自信品质、培育朱子文化旅游的自信语境、拓展朱子文化旅游的自信空间、做实朱子文化旅游的自信基础四个角度提升朱子文化旅游影响力.

    朱子文化旅游影响力文化自信

    文旅融合背景下武夷山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魏攀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夷山市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世遗地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拥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将武夷山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旅游,有助于实现非遗的再现、再造与再生.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非遗传承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立足武夷山旅游文化、非遗资源及现有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开发现状,分析国内外优秀非遗旅游文创设计案例,提出武夷山非遗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以期促进当地非遗活化传承,助力旅游经济长足发展.

    武夷山非遗资源旅游文化文创产品设计融合与发展

    湖库型景区生态旅游保育对游客口碑传播意向影响——以福建省水口水电站为例

    任柯颖欧华锋查瑞波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旅游保育的独特性在于开发与保护并行,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库区为研究对象,采取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库区生态旅游的视角探究、分析生态旅游保育与游客口碑传播意向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湖库型生态旅游保育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库区生态旅游保育各个维度均对游客满意具有显著影响,对游客口碑传播意向具有一定正向影响;游客口碑传播意向作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游客满意.

    生态旅游保育可持续发展库区生态旅游水口水电站口碑传播

    三语迁移研究:回顾与展望

    何音王保昌苏炎奎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外语教育领域,语言迁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向三语和多语习得的转向,三语迁移问题也成为三语习得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从语言迁移的定义、三语迁移的表现、迁移来源、影响迁移的因素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既往研究进行梳理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三语研究和三语教育提供参考.

    三语习得语言迁移述评

    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散文英译探微——基于翻译写作学的视角

    黄培清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倡导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学作品的外译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翻译写作学是一种旨在指导译者如何译出佳作的翻译研究理论.在梳理中国散文英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翻译写作学理论可以为散文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由此印证了翻译写作学对指导汉英翻译、提高译文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翻译写作学的研究视野也由此得到完善.

    散文英译翻译写作学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