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夷学院学报
武夷学院学报

杨江帆

双月刊

1674-2109

0599-5136599

354300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武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的办刊宗旨是: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催生科研成果,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安然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了准确认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助力乡村振兴,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统计描述方法,实证研究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生计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得出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收入来源渠道,增加了就业灵活性,提高了农户的经营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了农户可持续生计的韧性.同时,乡村旅游发展改善了农户生活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增强了农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是,乡村旅游发展对贫困农户的住房需求和教育需求造成了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旅游影响

    福州市城市公园降温效益评估及影响因子探究

    高东东檀东昊王则琦高新...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全球的气候变化,造成全球温度升高,城市热环境面临考验,而城市公园具有良好的降温效益,是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当前对城市公园降温效益的评估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是针对绝对降温效益,较少考虑相对降温效益.从该视角出发,以Landsat数据反演福州市三环内40个城市公园的地表温度,从降温强度、降温面积、降温梯度、降温效率 4 个指标评估公园降温效益,并探究公园特征对降温效益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公园内部温度在31.33℃~35.66℃之间,内部温度与面积、FVC、生态用地比例呈负相关,与建设用地比例呈正相关;城市公园对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降温效益,40 个公园的降温强度在0.54℃~0.81℃,降温面积在9 808 316 m2~158 283.3 m2,降温梯度在0.004 m/℃~0.027 m/℃,降温效率在 1.68~259.07;公园绝对降温效益受到面积、周长、形状指数、FVC和生态用地比例的影响,相对降温效益主要受到土地利用比例的影响,与公园规模相关性较弱.

    福州市热舒适公园降温景观要素相关性分析

    数字赋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以高校思政课"一平三端"实践教学模式为例

    林贤明闫子燕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数字赋能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研究数字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创新,对稳步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型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当前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亟待破解.要破解当前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加持和赋能.数字赋能"大思政课"实践,是当前与今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借助数字技术开发思政课"一平三端"实践教学模式,及时动态更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开发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育场域创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精准识别和量化分析构建自主探索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大数据动态跟踪学习成效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虚拟教研室数字化集体备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深刻改变了"大思政课"实践形态,从智能平台、数据整合、泛在互联等方面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提质增效.

    数字赋能"大思政课"实践"一平三端"实践教学模式

    从语言核心经验到语文核心素养——幼小衔接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黄秋金徐文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入学语言准备是科学幼小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准备是预测后续学业成绩和发展的重要指标,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幼儿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的需要.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如何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进行衔接值得研究.基于从语言到语文科学幼小衔接问题的探究,通过研究相关政策,分析了语言核心经验与语文核心素养衔接点,针对幼小衔接语言活动的现实样态,设计了语言核心经验到语文核心素养幼小衔接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应有的形态及提升路径,以更好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核心经验语文核心素养幼小衔接语言集体教学活动

    新时代高校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育人路径探析

    李伯群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育人载体,高校需在党建引领、服务保障、文化浸润、学生参与等方面落细落实,通过凝聚育人合力、完善制度建设、推进阵地建设、促进师生交流、服务学生发展探索社区党建育人新模式;通过完善服务队伍、健全服务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反馈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社区服务育人质量;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打造社区特色文化育人体系;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学生全程参与社区管理的长效机制等具体举措,着力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

    "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路径

    向"新"向"质"高校就业工作新路径探析

    陈艺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融合,不断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大学生就业择业提供更加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社会需求逐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转变,高校教育工作也需顺应时代需求,向"新"向"质"探索高校就业工作新路径,奋力提升高校就业工作质量,为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

    新质生产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才培育创新实践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路径探析

    吴志先林怀艺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全新课题,然而传统师生"主客"分离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灌输模式为主,存在较大弊端,导致教育效果较差,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主体间性理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引路径,强调师生互为主体,将传统单向式教育转化为交往式、对话式教育,才能内化创新创业,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从主体间性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主体间性下创新创业教育特征,并从师资、课程、平台 3 个要素对创新创业路径进行优化设计.

    主体间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武夷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武夷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