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丁斐

双月刊

1674-7887

xbbjb@ntu.edu.cn

0513-85051570

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路19号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本院及教学医院和全国交通系统医疗卫生单位,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基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和航海医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医学论文。高水平的编委会和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部班子是保证本刊质量的关键因素。本刊作为中国科技情报所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对象被列为国内主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KMT2C在胃癌中的表达特征和功能分析

    瞿峰臧伟杰赵子豪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C[lysine(k)-specific methyltransferase 2C,KMT2C]在胃癌中的表达、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KMT2C在15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ox回归模型分析KMT2C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敲低KMT2C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KMT2C mRNA在98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MT2C mRNA表达与TNM分期(P=0.032)和T分期(P=0.044)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MT2C mRNA 表达水平(HR=1.693,95%CI:1.034~2.774,P=0.037)以及 TNM 分期(HR=1.903,95%CI:1.127~3.212,P=0.016)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MT2C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此外,敲低KMT2C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KMT2C作为促癌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KMT2C可能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胃癌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CTNM分期

    脂肪酸结合蛋白4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赵小芹黄萍王鑫蕾孙燚...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相关性及其作为DN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T2DM患者218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名,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身高、体质量、腰围、糖尿病病程等,计算BMI;收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采用 ELISA 测定血清 FABP4 水平;采用联合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方程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尿白蛋白和肌酐水平,计算尿微量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i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73 m2)、轻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 60~<90 mL/min/1.73 m2)和中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 30~<60 mL/min/1.73 m2);根据UACR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CR<30 mg/g)、微量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采用回归分析评估FABP4与eGFR、UAC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的血清FABP4显著升高.(2)在根据eGFR分层的3个亚组中,随着eGFR的下降,血清FABP4水平显著增加(P<0.001).但在UACR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3)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 FABP4 与 eGFR 呈负相关(r=-0.203,P=0.001),与 UACR 无相关性(r=0.130,P=0.055).(4)多元线性回归表明,FABP4与eGFR呈独立负相关(r=-0.211,P<0.001),与UACR无相关性(r=-0.047,P=0.534).(5)ROC曲线显示FABP4诊断DN的最佳截断值为103.9 μg/L,AUC为0.745(灵敏度51.2%,特异度92.7%).结论:T2DM患者血清FABP4水平升高与DN发生发展相关,有可能作为DN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脂肪酸结合蛋白4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相关性

    张沛云张瑶王潇潇刘超...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revised social anhedonia scale-Chinese version,RSAS-C)、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evised physical anhedonia scale-Chinese version,RPAS-C)、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item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和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对53例双相抑郁患者(观察组)和51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评估,通过偏相关分析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HAPS、RSAS-C、RPAS-C、CTQ的总分及其分量表情绪虐待、躯体虐待、情绪忽视和躯体忽视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PAS-C评分与CTQ总分及性虐待、躯体虐待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童年创伤经历与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相关联,特别是早年的创伤经历影响个体对躯体快乐的体验能力.

    双相抑郁快感缺失童年创伤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联合INR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张莉陈伟杰刘一村卞兆连...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联合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8年6月-2022年6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肝硬化并发HE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9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09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HE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RAR联合INR对肝硬化并发HE的预测效能.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钠、INR、红细胞分度宽度、PLT计数、RAR、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MELD-Na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 RAR(OR=1.105,95%CI:1.051~1.161,P<0.001)和 INR(OR=0.259,95%CI:0.069~0.965,P=0.044)是影响肝硬化并发HE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AR、INR、RAR联合INR 3种评分模型的AUC分别为0.803、0.712、0.812.结论:RAR联合INR对肝硬化患者并发HE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作为预测肝硬化并发HE的生物学指标.

    肝硬化肝性脑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国际标准化比值预后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65在先天性巨结肠转录水平的研究

    赵珺季如如杨玲燕谌月华...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65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病变狭窄段及正常段肠管中的定位及表达,为揭示H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HD患儿12例的狭窄段、正常段结肠肠壁全层组织,常规处理制作石蜡切片,采用CY3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同一倍数下的视野进行阳性细胞计数;运用miranda、PITA和Targetscan预测软件构建LINC00265 ceRNA网络图预测LINC00265的靶基因,并筛选出与神经营养因子通路及神经元生长迁移相关的基因.结果: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LINC00265主要定位在肠管的黏膜层和肌层细胞的胞质中,狭窄段表达量明显少于正常段肠管,同一倍数高倍镜下狭窄段及正常段肠管中的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3.67±1.30)、(10.33±2.4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的下调靶基因有97个,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蛋白、微管运动蛋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相关.结论:LINC00265可能通过调控BDNF的表达量改变肠壁微环境,进而干扰肠神经嵴干细胞的迁移、增殖,与H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先天性巨结肠LINC00265蛋白激酶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无水乙醇注射Marshall静脉消融二尖瓣峡部的效果观察

    张东亚胡晓峰姜伟峰秦牧...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无水乙醇注射Marshall静脉(vein of Marshall,VOM)在持续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5月上海市胸科医院采用射频消融+无水乙醇注射VOM治疗持续性房扑、房颤患者72例(VOM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采用左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房扑、房颤患者7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入选患者均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手术,术中验证二尖瓣峡部线阻断情况,术后随访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包积液发生情况,均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VOM组术中验证二尖瓣峡部线阻断63例,其中需要联合心内和心外膜补点消融达到二尖瓣峡部线14例,未能阻断二尖瓣峡部线9例.对照组术中验证二尖瓣峡部线53例,未能阻断19例.随访12~20个月,VOM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20例,而对照组房性心律失常复发30例.结论:在持续性房扑、房颤消融治疗中,经VOM行无水乙醇注射能有效阻断二尖瓣峡部线性传导,有助于提高二尖瓣峡部线成功率,减少房颤消融术中二尖瓣峡部相关的房扑发生率,且不增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射频消融术

    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肛门尖锐湿疣复发因素分析

    周舒谷丽赵婧翟小玉...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点阵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肛门尖锐湿 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评估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22年12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皮肤科接受点阵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的肛门CA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治愈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56例肛门CA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复发8例,未复发48例,复发率为14.28%.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点阵CO2激光次数(>1次)与肛门CA复发呈正相关[HR=13.0,95%CI(2.1,79.9),P=0.006],不合并基础疾病与复发呈负相关[HR=0.1,95%CI(0,0.4),P=0.003].结论:CO2激光次数及合并基础疾病是点阵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肛门CA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点阵二氧化碳激光人乳头瘤病毒

    血清WISP1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杨婷毛少华徐曼灵浦剑虹...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血清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nt1-inducible-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1,WISP1)水平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 OP)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各项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探索WISP1在PMO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共148例,利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不同骨量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骨量减少组(-2.5<T值<-1.0),骨质疏松组(T值≤-2.5),分别采集临床基本资料,测定骨代谢指标及血清WISP1质量浓度,经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的血清WISP1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均P<0.05).血清WISP1水平与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密切相关.结论:WISP1可能通过刺激成骨反应参与PMOP的病理生理过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骨转换标志物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强骨胶囊联合运动疗法的效果观察

    倪晓辉张志勇陈爱华刘晓庆...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口服强骨胶囊联合渐进式运动疗法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其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手术24例为对照组,围术期口服强骨胶囊并实施渐进式运动疗法32例为观察组.结果:56例患者获随访(7.5±1.1)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评分差异逐渐缩小,基本维持稳定,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地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干角均有轻度丢失,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予口服强骨胶囊并配合渐进式运动疗法能显著提高早期临床疗效,增强骨密度,改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强骨胶囊运动疗法老年人

    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段婉清徐兴国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膝关节镜手术中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及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A组)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两种神经阻滞穿刺过程中的患者满意度,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充镇痛药物的用量,进入手术室(T0)、术后2 h(Ti)、术后6 h(T2)、术后12h(T3)和术后24 h(T4)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5 m步行试验的VAS评分,术后T2、T3和T4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A组患者神经阻滞穿刺过程中的满意度比B组明显提高(P<0.05);A组患者术后6 h和术后12 h的静息VAS评分比B组显著降低、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明显优于B组,A组术后12 h、术后24 h的5 m步行实验的VAS评分较B组显著降低(P<0.05);A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均少于B组,且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镇痛效果更佳,能迅速阻滞感觉神经,降低VAS评分,减少止痛泵的加药次数和镇痛药物的补救量,对下肢肌力的影响较小,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股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膝关节镜手术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