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孙涛

月刊

1674-6309

nyxb@nxmu.edu.cn,nxmuxb@163.com,nyxuebao@sina.com.cn

0951-4091605

750004

宁夏银川市胜利街692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本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以促进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丁酸钠通过调节肠道通透性改善酒精性肝病小鼠炎症的机制

    田文妍张晓旭张丽娜郭米雪...
    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酸钠通过肠—肝循环改善肠道通透性来降低酒精性肝病(ALD)小鼠的炎性因子水平.方法 将 60 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LD模型组、丁酸钠(NaB)干预对照组、NaB干预模型组,每组 15 只.对照组给予Lieber-DeCarli对照液体饲料,模型组给予等热量的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同时NaB干预对照组给予含NaB(0.6 g·kg-1)的液体饲料,喂养 6 周后,收集组织.采用HE染色检测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及黏膜完整性;免疫荧光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水平;鲎试剂盒检测血浆、肝脏及肠道内毒素(LPS)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肝脏及肠道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7A的水平;并分析紧密连接蛋白与肠道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HE染色结果显示,ALD模型组小鼠的肠道绒毛结构紊乱;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浆、肝脏及肠道LPS均升高(P均<0.05);血浆、肝脏及肠道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ALD模型组相比,NaB干预模型组小鼠肠道绒毛结构好转,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升高,血浆、肝脏及肠道LPS水平降低,血浆、肝脏及肠道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肠道紧密连接蛋白与肠道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丁酸钠通过肠—肝循环改善肠道通透性来降低ALD小鼠血浆、肝脏及肠道的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改善ALD小鼠的炎性反应.

    酒精性肝病丁酸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炎性因子

    Hcy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相关的miRNAs筛选研究

    马星桂娜马婷王秀玉...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人源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迁移的影响以及分析Hcy干预下VSMC增殖迁移相关差异miRNAs,为探讨Hcy促VSMC增殖迁移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VSMC,分为Control组和 100 μmol·L-1 Hcy组.采用CCK-8 法测量VSMC的增殖活性;采用划痕实验分析VSMC在 0h和 48h的迁移情况.高通量测序分析各组VSMC中差异化表达的miRNAs,采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进行靶基因预测,使用BLAST软件将预测靶基因序列与GO和KEGG数据库比对,分析靶基因的功能,获得与VSMC增殖和迁移相关的靶基因信息.通过RT-qPCR对其中表达上调的miRNAs进行验证.结果 Hcy干预能增加VSMC的增殖活力(P<0.01),且VSMC的划痕面积减少(P<0.01).两组细胞共检测到 576 个miRNAs,其中已知miRNAs 404 个,新预测miRNAs 172 个.与Control组相比,Hcy组存在 88 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表达上调的 20 个,表达下调的 68 个.与VSMC增殖和迁移相关的miRNAs有 20 个,表达上调的包括miRNA39、miR NA206 和miRNA212-5p,表达下调的包括miR NA35等17个.RT-qPCR结果显示,Hcy组miRNA212-5p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Hcy致VSMC增殖迁移过程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s,miR NA212-5p可能参与了Hcy对VSMC的作用.

    微小RNA靶基因预测高通量测序同型光胱氨酸血管平滑肌细胞

    邻苯二甲酸单丁酯通过Caspase-3/GSDME通路诱导睾丸间质细胞焦亡

    闫凤梅李玲郝羽黄静...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诱导睾丸间质细胞(TM-3 细胞)焦亡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浓度为 0、2.5、5、10 mmol·L-1 MBP(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染毒对数生长期细胞 24h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微量酶标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释放率;荧光显微镜检测PI阳性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3、GSDME的相对表达水平.将对数生长期的 TM-3 细胞暴露于浓度梯度(0、2.5、5、10、20 μmol·L-1)的Caspase-3 抑制剂Ac-DEVD-CHO中 24 h,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Ac-DEVD-CHO染毒剂量.Ac-DEVD-CHO作用于细胞验证MBP诱导TM-3 细胞焦亡的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细胞 LDH的释放率、PI阳性细胞比例以及Caspase-3 和GSDME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当Ac-DEVD-CHO浓度为 5.0 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为 99.17%(P>0.05),并且中剂量+抑制剂组的细胞存活率较中剂量组升高(P<0.01).确定抑制剂的干预浓度为 5.0 μmol·L-1.并且中剂量+抑制剂组的LDH的释放率、PI阳性细胞比例以及Caspase-3 和GSDME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较中剂量组下降(P均<0.05).结论 MBP可以通过Caspase-3/GSDME通路诱导睾丸间质细胞焦亡.

    细胞焦亡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3蛋白GSDME蛋白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煤工尘肺大鼠模型中线粒体相关差异基因筛选及分析

    刘道伟张娜刘琭璐章梅...
    21-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煤工尘肺大鼠模型中线粒体相关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及分析.方法 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 30 只,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煤尘组、矽尘组,每组 10只,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内灌注法造模,并常规饲养 90 d.取肺组织制作病理标本,观察其病理改变,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其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的胶原蛋白Ⅰ(COL-Ⅰ)表达情况来确定造模情况.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样本间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大鼠煤工尘肺模型中与线粒体有关的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HE、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煤尘组与矽尘组中COL-Ⅰ表达量增高.对对照组与煤尘组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其中与线粒体有关的基因一共 35 个(上调 28 个和下调 7 个).对对照组与矽尘组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其中与线粒体有关的基因一共 302 个(上调 202 个和下调 100 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在生物过程中,细胞过程、单一的有机体过程较为重要;在分子功能中,以活动分子传感器、催化活性为主;在细胞组分中,以细胞部分、细胞为主.对照组与矽尘组中与线粒体相关的差异基因通过KEGG显著富集到前 20 条通路中,氧化磷酸化、产热、帕金森综合征、朊病毒病等通路富集到的基因最多.结论 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分析了煤工尘肺大鼠模型中线粒体相关差异基因,以期为后续探索煤工尘肺与线粒体的关系提供依据.

    煤工尘肺转录组测序线粒体肺纤维化

    TFAP2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郭宇琪王亚丽张智源高玉婧...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转录因子增强子结合蛋白-2α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为TFAP2A的后续研究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indⅢ对真核表达载体CV702 质粒进行酶切获得线性化载体;通过PCR扩增制备TFAP2A的cDNA片段,将线性化载体和TFAP2A的cDNA扩增产物进行体外环化连接,构建CV702-TFAP2A重组质粒.将连接产物进行细菌转化,挑取平板上的单克隆进行PCR鉴定,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结果分析.将CV702-TFAP2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FAP2A的表达效率.结果 菌落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CV702-TFAP2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与Image J灰度值分析结果显示,与CV702 对照载体相比,转染CV702-TFAP2A重组质粒的MDA-MB-231 中的Flag-TFAP2A蛋白相对表达量更高(P<0.05).结论 成功构建CV702-TFAP2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证实转染CV702-TFAP2A的细胞中Flag-TFAP2A的表达水平升高.

    转录因子增强子结合蛋白-2α载体构建真核表达乳腺癌

    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孕期血脂、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及对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的影响

    邓丽娟雍敏婕王婕石勤丽...
    32-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pBMI)异常与孕期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及对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107 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为GDM组,另选择同期 100 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pBMI与血脂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指标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MI、血脂指标、甲状腺激素指标和GDM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M组pBMI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pBMI<18.5 kg·m-2、18.5 kg·m-2≤pBMI≤23.9 kg·m-2 占比较低,pBMI>23.9 kg·m-2占比较高(P<0.05);GDM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均<0.05);GDM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降低(P<0.05),促甲状腺刺激激素(TSH)水平升高(P<0.05),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BMI与TG、LDL-C、TSH水平均呈正相关,与HDL-C、T3、FT4 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BMI≥24.0 kg·m-2、TG≥1.7 mmol·L-1、LDL-C≥1.55 mmol·L-1、TSH≥4.2 μIU·mL-1,HDL-C<1.9 mmol·L-1、T3<1.3 nmol·L-1、FT4<12 pmol·L-1 均为GDM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BMI升高与血脂、甲状腺激素指标密切相关,在GDM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态监测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体质量指数血脂甲状腺激素妊娠期糖尿病

    梗死前心绞痛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脏保护作用

    田瑞刘小强薛莉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I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至 12 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 323 例,将其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PIA组)163 例和对照组 160 例,检测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TIMI血流等指标,记录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PIA组心肌肌钙蛋白Ⅰ、WBC、CRP、NT-proBNP、心肌梗死面积、术后无复流及慢血流情况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A通过减少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等起到心脏保护作用,从而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

    梗死前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保护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补气养血通络组方对硼替佐米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机制

    杨东王苗张楠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硼替佐米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补气养血通络组方中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鸡血藤、路路通、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取硼替佐米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相关靶点基因,两者取交集得到药物潜在作用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3.8.0 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依托R 4.1.2 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重要靶点及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药物活性成分 139 种.药物潜在作用靶点基因 255 个,BIPN相关靶点基因 815 个,两者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 97 个,其中前 10 位基因为 TP53、AKT1、MAPK14、FOS、RELA、MYC、STA T3、CTNNB1、ESR1、MAPK1.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与治疗BIPN相关的信号通路.槲皮素与TP53 和AKT1 之间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 补气养血通络组方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硼替佐米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补气养血通络组方硼替佐米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网络药理学靶点预测信号通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股骨髁软骨退行性变观察研究

    陈德胜王胤斌张晋宁杨天翔...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股骨内侧髁软骨退行性变及超微结构观察.方法 收集 2018 年11 月至 2021 年 10 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 55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的股骨髁,股骨内髁设为观察组,股骨外髁设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大体观察、HE 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及电镜下观察.结果 大体观察:观察组股骨髁关节面不光滑,色泽灰暗,部分软骨剥脱有软骨下骨外露;HE 染色观察:观察组软骨细胞排列不规整,潮线紊乱,软骨下骨板异常增厚,对照组股骨髁软骨退变程度较轻;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观察组软骨层着色强度不均匀,番红染色在成簇状软骨细胞周围深染,软骨表面染色不均,软骨基质及细胞数量减少,软骨层与软骨下骨边界不清;扫描电镜下观察:观察组关节面凹凸不平,存在大量凸起、裂隙,对照组表面较为平整,可见软骨表面有散在均匀的软骨颗粒.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股骨内髁关节中钙化层和软骨下骨的改变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病情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翻形态学超微结构

    早期动态Pcv-aCO2及Pcv-aCO2/Ca-cvO2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孙新星江坤张珺王晓红...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2/Ca-cvO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2018 年 10月至 2020 年 12 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 90 例,动态记录患者入ICU后第 1、2、3、5 天中心静脉和外周动脉血气分析数据.随访患者 28d预后,依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8 例)与死亡组(32 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 24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乳酸和Pcv-aCO2 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性休克死亡组患者入ICU第 2、3 天的ScvO2 低于存活组(P<0.05).第 2、3 天的Pcv-aCO2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ICU第 1、2、3 天的乳酸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第 5 天ScvO2、乳酸及Pcv-aCO2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任何时相的Pcv-aCO2/Ca-cvO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Pcv-aCO2 第 3天(OR=1.153,95%CI:1.005~1.323)、Pcv-aCO2 第 3 天(OR=1.369,95%CI:1.030~1.819)以及APACHEⅡ评分(OR=1.565,95%CI:1.285~1.906)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可得Pcv-aCO2(第 3 天)联合APACHE Ⅱ评分对于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其单独的预测价值(AUC=0.727,P<0.001).结论 早期Pcv-aCO2、血乳酸、ScVO2 较Pcv-aCO2/Ca-cvO2 更好反应感染性休克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持续升高的Pcv-aCO2 对感染性休克预后预测价值更大.

    感染性休克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乳酸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