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孙涛

月刊

1674-6309

nyxb@nxmu.edu.cn,nxmuxb@163.com,nyxuebao@sina.com.cn

0951-4091605

750004

宁夏银川市胜利街692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本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以促进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同型半胱氨酸经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自噬及脂质沉积的影响

    胡舒彤刘秋君马非亚杨安宁...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巨噬细胞自噬及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 将 18 只雄性ApoE-/-小鼠分为对照组、Hcy组、Hcy+Rap组,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p62、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采用mRFP-GFP-LC3 腺病毒感染细胞,观察自噬流的改变;Dil-ox-LDL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Hcy对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影响;组织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的脂质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巨噬细胞自噬改变.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和自噬流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给予Hcy干预后,巨噬细胞自噬被抑制,PI3K、AKT、mTO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Hcy组相比较,Hcy+Rap组LC3BⅡ表达增高(P<0.05),p62 表达降低(P<0.01);Dil-ox-LDL染色与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Hcy组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增加(P<0.01),而给予Rap干预后,细胞内脂质沉积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HMD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脂质沉积增多(P<0.01),注射Rap后,脂质沉积减少(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HMD组自噬被抑制,注射Rap后,自噬得到恢复.结论 Hcy能够抑制巨噬细胞自噬并促进脂质沉积,与PI3K-AKT-mTOR信息通路有关.

    巨噬细胞同型半胱氨酸PI3K-AKT-mTOR信号通路自噬动脉粥样硬化雷帕霉素

    miR-33a-5p靶基因分析验证及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吕治平李靖何伟刘阳...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miR-33a-5p过表达对人肺腺癌 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在A549 细胞中瞬时转染miR-33a-5p mimics,CCK-8 和Br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转录组测序(RNA-seq)检测mRNA表达水平,targetscan(8.0)、miRDB(2020)、miRWalk(release_2022_01)和ENCORI(starbase,v2.0)联合筛选miR-33a-5p的潜在靶基因,并与RNA-seq的下调表达的基因取交集,RT-qPCR进行基因表达验证.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miR-33a-5p在A549 细胞中高表达(P<0.05);CCK-8 实验和BrdU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均<0.05);RNA-seq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共 494 个,其中上调 266 个,下调 228 个;GO功能富集主要在细胞外区组成、质膜的组成、受体复合物、细胞外泌体、细胞外基质结构组成、钙离子结合等,KEGG富集主要在补体和凝血途径、胰岛素抵抗、ABC转运途径、IL-17 途径、NOD样受体途径和 NF-κB信号通路等;靶基因预测分析和RT-qPCR表达验证显示,MTH FD2、OSBPL6、HADHB、HMGCLL1、G UCY 1A2和DEPTOR 是miR-33a-5p的潜在靶基因(P均<0.05).结论 miR-33a-5p可能通过调控MTHFD2、OSBPL6、HA DHB、HMGCLL1、G UCY1A2 和DEPTOR基因转录后表达水平来抑制A549 细胞的增殖.

    miR-33a-5p人肺腺癌A549细胞转录组测序

    miR-145-5P通过调节RhoA蛋白表达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的功能

    王军成赵岳阳刘海波张斌...
    125-12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145-5P对U251 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miR-145-5P mimic体外干预U251 胶质瘤细胞,分为miR-145-5p过表达[miR-145-5p(+)]组、对照(NC)组.使用CCK-8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45-5P对U251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免疫荧光实验检测miR-145-5P对U251 胶质瘤细胞骨架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Rho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与NC组相比,CCK-8 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显示,miR-145-5p(+)组U251 细胞的OD值、划痕愈合率、迁移/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miR-145-5p过表达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圆形,丝状伪足及片状伪足皱缩;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miR-145-5p过表达后U251细胞中RhoA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miR-145-5P通过调节RhoA蛋白表达量,进而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功能.

    RhoA蛋白胶质瘤增殖侵袭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铁死亡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金学连何霄贾海博吴丹...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潜在铁死亡相关生物标志物及诊断治疗靶点.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转录组数据集,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并与铁死亡基因取交集,得到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相关的铁死亡基因,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相关的铁死亡基因的诊断价值;之后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Cytoscape中的算法预测关键基因;最后通过miRWalk预测靶向关键基因的miRNA并构建网络图.结果 共筛选出 9 个下肢外周动脉疾病铁死亡相关基因,GO与KEGG的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与铁死亡、免疫调节、凋亡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ROC诊断提示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 9 个相关的铁死亡基因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930;基于算法筛选出 4 个关键基因:HMOX1、ALOX5、IL1B和CY BB,而CY BB和HMOX1 同时受miR-6734-3p调控.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出HMOX1、ALOX5、IL1B和CY BB在下肢外周动脉疾病中存在诱导铁死亡的潜在作用,而miR-6734-3p作为HMOX1 与CY BB的共同靶向miRNA,有望成为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GEO数据库下肢外周动脉疾病铁死亡

    胃癌中COL6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彦凤马磊王宝祯陈静...
    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性地分析COL6 基因家族各成员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TIMER2.0 和GEPIA2 数据库分析COL6 家族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不同病理分期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COL6 基因家族各成员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之间的关系.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胃癌患者中COL6 基因的遗传变异、共表达与邻近基因网络情况.通过STRING数据库和仙桃学术绘制COL6 家族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在胃腺癌中,COL6 基因家族(COL6A1、COL1A2、COL6A3、COL6A4P1、COL6A4P2、COL6A5 和COL6A6)的表达相对于邻近的正常组织上调,且 COL6A1(P=0.000 367)、COL6A2(P=0.000 17)、COL6A3(P<0.001)、COL6A4P1(P=0.864)、COL6A4P2(P=0.355)、COL6A5(P=0.187)和COL6A6(P=0.30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相关.高表达的 COL6A1(P=0.047)、COL6A2(P=0.017)、COL6A3(P=0.02)、COL6A5(P=0.028)和COL6A6(P=0.025)胃癌患者生存率均较低,而 COL6A4P1(P=0.006)、COL6A4P2(P=0.009 1)和 COL6A6(P= 0.002)与患者的转移或复发相关.KEGG 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 COL6A1、COL6A2、COL6A3、COL6A4P1、COL6A4P2、COL6A5、COL6A6 的细胞功能与病灶黏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COL6 家族是胃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且与胃癌的免疫浸润相关.

    COL6家族胃癌生物标志物预后

    本刊对统计学符号及统计学方法的要求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145页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SSBP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林亚茹杨玺李锦松刘如爱...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研究SSBP1 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SSBP1 基因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提取 374 例HCC组织及 50 例正常肝组织中SSBP1 基因表达量数据、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资料,利用R 4.1.2 分析SSBP1 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数据库和R 4.1.2 联合分析SSBP1 在HCC各临床病理分期间的表达差异,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SSBP1 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通过R软件pROC程序包制作ROC生存曲线评估SSBP1 表达量对HCC的诊断效果.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无论是配对样本还是非配对样本,SSBP1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均<0.001),且表达水平与性别和M分期有关(P均<0.05),与年龄、T分期、AJCC分期等无关(P均>0.05).进一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SSBP1 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13,P=0.016).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HCC组织中SSBP1 表达与幼稚B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而与记忆B细胞和巨噬细胞呈正相关(|r|>0.2,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SBP1 mRNA表达水平对H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AUC>0.50).结论 SSBP1 mRNA在HCC中的表达增高,且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SSBP1 对HCC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成为HCC患者预后判断一种潜在的分子标志物以及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癌症基因组图谱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预后

    基于NLRP3炎症通路研究通窍方对腺样体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王彤李永春刘航文武林...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通窍方含药血清抑制腺样体上皮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3 月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行腺样体切除术的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患儿,收集术后切除的腺样体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上皮细胞,并进行培养及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腺样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CCK-8 法筛选通窍方含药血清的最佳干预浓度.将培养至适宜浓度的人原代腺样体上皮细胞分为 4 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孟鲁司特钠组、通窍方组、MCC950 组(MCC950,10 μmol·L-1).各组给予相应的含药血清处理 24h后,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OD样受体蛋白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IL-18 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Tun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IL-18、IL-1β、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AH患儿的原代腺样体上皮细胞呈不规则型,轮廓不清,折光性较差;免疫荧光细胞鉴定泛角蛋白阳性率高.透射电镜下腺样体上皮细胞可见到明显焦亡征象.通窍方低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最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通窍方组、孟鲁司特钠组、MCC950 组的NLRP3、Caspase-1、IL-1β、IL-18 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均<0.05);细胞上清液中IL-18、IL-1β、IL-6 和TNF-α含量均下降(P均<0.01).结论 通窍方含药血清可通过抑制腺样体上皮细胞焦亡而下调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或与调节NLRP3 介导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有关.

    细胞焦亡含药血清通窍方腺样体肥大NOD样受体蛋白3

    内热针联合康复手法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观察

    王月张萍张金晨王彦荣...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热针联合Maitland手法对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 2022 年 5 月至 2023年 3 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科、骨科门诊及在院康复患者 68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 34 例)和对照组(n=34 例),比较两组患膝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较前提高,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内热针联合Maitland手法可有效改善PTKS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同时,炎性因子水平会随着疗效的改善而下降.

    内热针Maitland手法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炎性因子

    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表达及其意义

    谭凤梅曹彩霞宋小萍王雪霁...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 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 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生(ADH)和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中Bcl-3、cyclin D1、P53 和Ki-67 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3、cyclin D1、P53、Ki-67 蛋白在UDH中均少量表达;在CCL、ADH和DCIS中均明显表达,且随着病变的级别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Bcl-3、cyclin D1、P53 和Ki-67 蛋白在CCL、ADH和DCIS中着色强阳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3、cyclin D1、P53 和Ki-67 蛋白的表达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B细胞淋巴瘤因子3细胞周期蛋白D1P53基因编码蛋白增殖细胞核蛋白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