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刘天锡

月刊

1001-5949

nxyx@public.yc.nx.cn

0951-6723824;6727262;6710061

750001

宁夏银川市北京东路340号

宁夏医学杂志/Journal Ningxia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宁夏卫生厅主管、主办的惟一一份医药卫生专业技术期刊,主要反映宁夏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专业工作经验,报道医学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本刊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药卫生专业人员。该刊立足宁夏,面向全国,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体现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IL-6水平检测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马强刘力源
    318-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对初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0 例符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的初诊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血清IL-6水平、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进行测定.根据血清IL-6 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IL-6≤25 pg/mL)、中水平组(25<IL-6≤35 pg/mL)、高水平组(IL-6>35 pg/mL).应用标准化治疗并随访 3 个月,收集并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疗效评价等指标.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IL-6 水平与患者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不同IL-6 水平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IL-6 高水平组的血小板计数更低,出血评分更高(P<0.05);IL-6 低水平组的预后疗效最好(P<0.05).患者的年龄、病程、治疗后的出血评分、血小板计数和疗效评价与IL-6 水平呈相关关系(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血清IL-6 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高IL-6 水平可能提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预后较差.IL-6水平有望成为早期评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介素-6相关性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张莉聂淏王芳海克蓉...
    32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240 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组(丙泊酚+生理盐水)、PB1 组(丙泊酚+布托啡诺10 μg/kg)、PB2 组(丙泊酚+布托啡诺20 μg/kg)、PB3 组(丙泊酚+布托啡诺30 μg/kg),每组各60 例.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各组丙泊酚用量、术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镇静评分,术中、术后30min内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嗜睡、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结果 PN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显著多于PB1、PB2、PB3 3 组(P<0.05).PB1、PB2、PB3 3 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 组体动分级比例情况两两比较,PN、PB1 组与PB2、PB3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PB1 组I 级比例明显低于PB2、PB3 组,Ⅱ、Ⅲ级比例明显高于 PB2、PB3 组.PN、PB1 组在心动过缓方面发生率明显高于 PB2、PB3 组(P<0.05),PN、PB1 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PB2、PB3 组(P<0.05),PB1、PB2、PB3 3 组呼吸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3 组的恶心、呕吐、头晕明显高于PN、PB1、PB2 组(P<0.05).4 组患者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PB3 组明显高于其他 3 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 20μg/kg 可显著减少无痛胃肠镜检查时的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无痛胃肠镜检查较适宜的剂量.

    布托啡诺胃肠镜剂量

    PVP/PKP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杨元华田娟娟蒋天琪赵志明...
    326-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术后再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110 例患骨质疏松症的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 例.对照组接受PVP/PK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比较2 组患者术前、术后1 周、术后3 个月和术后6 个月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评估疼痛程度(VAS),功能障碍,以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1)水平和椎体骨密度(BMD),并记录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椎体前缘高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 VAS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的BALP和CTX-1 水平较对照组低,而BMD则较对照组高(P<0.05).在6 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再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VP/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椎体功能,并调节骨代谢,提高骨密度.此外,该联合治疗方案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再骨折发生率.因此,PVP/PKP联合唑来膦酸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的预后.

    经皮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唑来膦酸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

    血清锌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黄列李丹丹程美乐郭宁...
    330-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锌水平,探讨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 52 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期我院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 5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新生儿血清锌水平,比较 2 组间的血清锌水平和炎性指标水平.结果 2 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锌平均水平(52.6±17.4)μg/dL显著低于对照组(83.2±21.4)μg/dL(P<0.05);早发型败血症(EOS)组血清锌平均水平(50.8±13.2)μg/dL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组血清平均水平(53.4±14.4)μg/d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儿血清锌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 =0.537,P<0.05),而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 =-0.544,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锌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 0.812(P<0.05),与CRP(AUC =0.865,P<0.05)相比较低,但仍具有预测诊断的价值,其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76.9%.结论 血清锌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存在相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内存在更高的炎症反应,血清锌的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预测价值.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锌炎症

    25-(OH)D水平检测与小儿多动症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吴艳红董淑梅杨小珍刘春霞...
    33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5 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与小儿多动症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 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期40 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将25-(OH)D水平低于30 ng/mL的患儿作为异常组(n =16),高于 30 ng/mL的患儿作为正常组(n =24).比较 ADHD组与对照组25-(OH)D水平,对比不同程度ADHD患儿25-(OH)D水平,检测ADHD患儿不同25-(OH)D水平的Con-ners 父母问卷量表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HD患儿25-(OH)D指标与Conners 父母问卷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OH)D预测ADHD的效能.结果 ADHD组 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Conners父母问卷量表中,25-(OH)D异常组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多动-冲动评分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其他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ners父母问卷量表评分总分与血清25-(OH)D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25-(OH)D水平预测ADHD严重程度的AUC为0.728,95%CI为0.608~0.781.结论 Conners父母问卷量表评分总分与血清25-(OH)D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25-(OH)D检测可提高ADHD的诊断效能,为诊断疾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25-(OH)D小儿多动症量表检测效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6及降钙素原对肺部感染病原菌属鉴别效能

    王书平王东芳
    337-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对肺部感染病原菌属鉴别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 例肺部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原体不同将其分为病毒性感染组(n =158)与细菌性感染组(n =142).检测比较2 组患儿NLR、IL-6、PC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鉴别效能.依据细菌革兰氏染色培养鉴定结果将细菌性感染组患儿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感染组(n =63 例)与革兰氏阴性菌(G-菌)感染组(n =79 例),检测比较 2 组患儿NLR、IL-6、PC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G+菌、G-菌的鉴别效能.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高于病毒性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NLR、IL-6、PCT水平在鉴别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中有统计学意义,其诊断AUC分别为0.913、0.875、0.957.142 例细菌感染患儿中,病原菌为G+菌的63 例(68株),G-菌79 例(81 株),G+菌组患儿NLR水平高于G-菌组;IL-6、PCT水平均低于G-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NLR、IL-6、PCT水平在鉴别G+菌感染与G-菌感染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诊断AUC分别为0.925、0.923、0.922.结论 NLR、IL-6、PCT在鉴别诊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G+菌感染和G-菌感染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肺部感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病原菌

    多切口联合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研究

    黄旭龙杨安杨海波
    34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多切口联合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 例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术后皮肤愈合情况及完全负重时间等数据,根据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3 个月、12 个月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后3 个月、12 个月膝关节功能有无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 例术后发展为骨髓炎未愈,其余均愈合良好.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3.8 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术后3 个月、12 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9.49%、97.44%.术后3 个月和术后 12 个月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60,P<0.05).结论 多切口联合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术后骨折不愈合率及内固定丢失率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势,且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内固定手术入路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县区级医院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

    焦涛宋子阳李祥
    34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对比研究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放手术组 15 例和腹腔镜经腹膜外修补术TAPP组48 例,选取收治的行TEP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TEP组50 例.比较3 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3 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3d、术后7d、术后3 个月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EP组VAS评分小于TAPP组,TEP组和TAPP组VAS评分均小于传统组(P<0.05);TAPP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小于传统组,TEP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小于传统组和TAPP组(P<0.05);TAP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小于传统组,TEP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小于传统组和TAPP组(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TEP手术效果较佳,具有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的优点.

    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老年人

    硫酸镁雾化吸入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

    古彦奇牛得水
    347-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硫酸镁雾化吸入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98 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 组,研究组49 例,常规组49 例.常规组给予硫酸镁雾化吸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1 周后对比2 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气指标、临床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及停药半年内喘息发作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 2 组患儿血气指标 PCO2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2 组血气指标PaO2 和SaO2 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研究组肺部哆音、咳嗽、喘息消退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 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 CD3+、CD4+和 CD4+/CD8+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CD8+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结束后 6 个月,研究组的再次喘息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硫酸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和通气功能,降低再次喘息率.

    重组人干扰素α-2b孟鲁司特钠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免疫功能

    列线图模型评估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分析

    马小风董淑梅杨小珍陈更业...
    350-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至 2021 年12 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345 例孕妇作为模型组,另选取2022 年1 月至 2022 年12 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86 例孕妇作为验证组.根据模型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分为低血糖组、正常组,比较 2 组受试者的病历资料,并分析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模型组、验证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效能.结果 模型组345 例新生儿中共有52 例(15.07%)发生低血糖.2 组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出生体质量、胎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胎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均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组与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 0.825 和 0.809,模型组的AUC为0.818(95%CI:0.676~0.924),验证组的AUC为0.802(95%CI:0.635~0.917).结论 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出生体质量、胎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基于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的预测低血糖风险.

    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预测价值列线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