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药
农药

刘长令

月刊

1006-0413

nongyao@sinochem.com

024-85869187

110021

辽宁沈阳沈辽东路8号

农药/Journal Ag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3-2023年中国小麦杀菌剂登记现状

    张君霞王倩徐怀瑞张乐...
    79-8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麦区小麦病害具有种类多、发生广、为害重等特点.杀菌剂在保障小麦高产、稳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分析了中国农药登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小麦杀菌剂登记数量、防治对象、有效成分、剂型、使用方法以及登记省份等特点,提出了小麦杀菌剂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创建小麦病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农药登记小麦病害杀菌剂生物农药

    新型1,2,3-噻二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韩春波张嘉博曹晓峰王文术...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寻找高活性的农药先导化合物.[方法]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1,2,3-噻二唑类化合物,所有结构经过1H NMR和LC-MS确证.[结果]大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黏虫、朱砂叶螨和褐飞虱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a、1b、1d、1e和1h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对小菜蛾、黏虫的致死率均在90%以上,化合物1a和1e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对朱砂叶螨的致死率均在90%以上,化合物1a和1e在400 mg/L质量浓度下对褐飞虱的致死率均在90%以上.[结论]设计的1,2,3-噻二唑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结构新颖,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合成1,2,3-噻二唑杀虫活性

    重要声明

    《农药》编辑部
    88页

    新型三嗪酮硫醚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刘开思蔡明江庞晋纬张思源...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发现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方法]采用活性结构拼接法将硫醚片段引入吡蚜酮结构中,设计并合成了 10个三嗪酮硫醚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杀虫活性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 NMR和HRMS分析确证.部分化合物在600 mg/L下对蚜虫和小菜蛾防效≥80%,在50 mg/L下对油菜菌核菌和苹果轮纹菌的抑菌率高于70%;化合物5j在10 mg/L下对蚊幼虫的致死率为70%.[结论]此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和杀菌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嗪酮硫醚杀虫活性抑菌活性

    20%氟氯虫双酰胺·甲氧虫酰肼悬浮剂的配方研究与开发

    王飞菲解维星吕文东谢勇...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发氟氯虫双酰胺的制剂产品,用甲氧虫酰肼与之复配,制备20%氟氯虫双酰胺·甲氧虫酰肼悬浮剂.[方法]试验首先对单一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得出初步结果,然后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优用量.[结果]获得20%氟氯虫双酰胺·甲氧虫酰肼SC的最优配方:氟氯虫双酰胺8%,甲氧虫酰肼12%,G-5000 1%,1287 3%,X0601%,消泡剂AF.S-T050 0.5%,增稠剂硅酸镁铝0.7%,黄原胶0.16%,甘油4%,水补足至100%.最终检测悬浮剂各项指标均合格且符合国家标准.通过动态接触角测得该悬浮剂在玉米叶片上具有良好的铺展性,同时室内外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均达到90%以上.[结论]20%氟氯虫双酰胺·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配方开发中,复合使用嵌段聚醚类分散剂G-5000和磷酸酯类分散剂1287,可以使配方更加稳定.同时加入润湿剂X060可以很好的降低表面张力提高制剂的展着性.

    氟氯虫双酰胺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配方接触角药效

    HPLC法分析0.6%苦参碱·丁子香酚可溶液剂

    包娜邓颖何钰许筱莉...
    100-10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同时分析0.6%苦参碱·丁子香酚可溶液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甲醇-0.4%磷酸氢二钠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C18色谱柱和DAD检测器在215 nm处对试样中的槐定碱、苦参碱和丁子香酚进行同时分离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采用该分析方法,槐定碱、苦参碱、丁子香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在所选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槐定碱、苦参碱、丁子香酚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8、0.9998、0.99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8%、1.00%、0.6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9.9%、9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分离效果好,可用于0.6%苦参碱·丁子香酚可溶液剂产品的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槐定碱苦参碱丁子香酚同时测定

    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烟叶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分析

    李敏张碰元熊书斌黄长权...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在烟叶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方法]结合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烟叶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120 g a.i./hm2)施药2次后,氟唑菌酰羟胺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2.2、6.2 mg/kg,施药14d后消解率介于51.7%~70%,半衰期为6~9 d;苯醚甲环唑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1、14 mg/kg,施药14 d后消解率达到58.1%~83.6%,半衰期为4~9 d,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属于易降解农药.14 d最终残留量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在鲜烟叶中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52、0.55 mg/kg,在干烟叶中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68、2.24 mg/kg,2者在干烟叶中的残留量均高于鲜烟叶.[结论]为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烟叶中的安全使用及我国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消解动态最终残留量

    乙氧磺隆对烟草的早期药害症状识别及风险管控

    苗圃李耕代卓毅廖成...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乙氧磺隆在我国烟-稻轮作区广泛使用,正确识别乙氧磺隆的药害症状,明确导致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阈值,有助于保障烟草生产安全.[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乙氧磺隆残留导致烟草产生的药害症状.[结果]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乙氧磺隆残留会导致烟草叶片黄化和褶皱,烟株矮小,严重时会导致烟株枯萎死亡.室内盆栽结果表明,乙氧磺隆残留与烟草药害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乙氧磺隆暴露剂量的增大,其对烟草株高和叶面积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施药后30d,30 μg/kg处理组乙氧磺隆对烟草株高和叶面积的抑制率均超过10%.在高剂量处理组,乙氧磺隆导致烟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生长素(IAA)含量显著减少,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烟株矮小黄化的主要原因.此外,乙氧磺隆暴露导致烟株体内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发生变化,这表明乙氧磺隆在烟株体内诱导了抗逆和抗氧化效应.乙氧磺隆在大田土壤中的残留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为16.5 d.[结论]根据乙氧磺隆的残留消解动态和致害阈值,推算乙氧磺隆在烟草作物上的使用安全间隔期约为69 d.可为烟-稻轮作区乙氧磺隆的正确使用和保障烟草生产安全提供帮助.

    乙氧磺隆烟草农药残留致害阈值植物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离子阱质谱法快速检测水果中杀虫剂残留

    罗景阳袁帅关健李巧莲...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优化QuEChERS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离子阱质谱,建立水果中17种杀虫剂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通过10 mL乙腈和提取盐(4g无水硫酸镁、1g氯化钠,1g柠檬酸钠二水合物、0.5g柠檬酸二钠盐倍半水合物)溶剂萃取,再经过300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10 mg石墨化炭黑(GCB)、200 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和1000mg无水硫酸镁净化处理,采用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性采集-增强子离子扫描的采集扫描模式(MRM-IDA-EPI)进行检测,建立EPI数据谱库.检测结果通过保留时间、离子对峰度比及数据库EPI谱图对比进行定性,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5 μg/L或2~50 μg/L,决定系数R2≥0.990 13,检出限为0.5~2 μg/kg,定量限为1~5 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0.69%~117.40%,精密度为0.82%~13.8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好,适用于水果中多种杀虫剂残留量的检测.

    杀虫剂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离子阱质谱水果QuEChERS

    苯嘧磺草胺在高粱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张宁赵庆慧程志加郭金博...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了 QuEChERS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高粱中苯嘧磺草胺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高粱植株和籽粒经乙腈-水提取,土壤经乙腈-0.2%甲酸水提取,经PSA、C18、GCB和无水MgSO4净化,采用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1~0.5 mg/L范围内,苯嘧磺草胺质量浓度与其响应值线性关系良好.添加的质量分数为0.01、0.1、0.5 mg/kg时,苯嘧磺草胺在高粱植株、土壤和籽粒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5.6%~10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在1.48%~6.28%之间,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结果表明,苯嘧磺草胺在内蒙古和吉林2个试验点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5、3.7 d;苯嘧磺草胺在高粱植株、土壤和籽粒基质中的最终残留均低于定量限.[结论]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按照推荐剂量施用收获期安全.试验可以为苯嘧磺草胺的安全使用和最大残留限量(MRL)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苯嘧磺草胺高粱土壤残留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