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平顶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平顶山学院学报
平顶山学院学报

罗士喜

双月刊

1673-1670

pdsz@chinajournal.net.cn;pdsuxb@pdsu.edu.cn

0375-4910025

467002

河南平顶山学院学报编辑部

平顶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检索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自2002年起改为双月刊出版,一、三、四、六期相对集中刊发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二、五期相对集中刊发自然科学论文。望广大作者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个务必"的历史生成、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屠静芬宋欣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提出"三个务必",不仅是对"两个大局"背景下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研判,也是对"两个务必"精神内核的继承发展."三个务必"内涵丰富,是一个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它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的奋斗目标、优良作风和精神状态.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践行"三个务必"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内生动力,是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指引,是中国共产党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行动指南.

    党的二十大"三个务必"科学内涵时代价值

    建设教育强国的意义、挑战与路径

    许青云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挑战,建设教育强国要从多方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目的是培养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和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讲就是构建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

    论人民民主的哲学基础

    朱忠良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在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哲学基础上.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确立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在实践统一体中紧密联系,共同进行创造历史的伟大事业,实践决定认识原理通过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哲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党的群众路线

    从自发到自觉:劳动教育的价值审视与实践路径

    朱以财江幸娴江南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其时代价值逐渐彰显.与此同时,劳动教育的价值实现呈现出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进程.纵观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劳动教育兼具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五育融合的综合价值.立足当下,在现代性发展视域下,劳动教育要进一步澄明价值取向,回归主体实践,唤醒生命觉知,使自发的劳动意识转化为自觉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与自觉成长.基于此,劳动教育需要从三个方面不断开拓实践路径:以学促劳,强化学生的劳动认同;以劳育人,指向个体的核心素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自觉成长.

    劳动教育劳动素养劳动意识价值

    论当事人事案解明义务

    梁喆旎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诉讼中证据多由不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持有,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常面临举证困难的处境,如果仍然坚持不负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无需对案件予以协力,显然有失公平.因此,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应负有事案解明义务,以平衡诉讼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能力差异,最大限度促进发现真实.这里所论述的当事人事案解明主要是指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的事案解明,当事人事案解明应当具有义务属性,我国当前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证据偏在性案件,对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的文书提出和勘验协力义务有所强调.

    事案解明义务文书提出义务证明责任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俗语词考释五则

    杨小平阳能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被称为"一座内容极其丰富的地方文献宝库",内容丰富,但存有较多的俗语词,给读者的阅读和学者的研究带来一定的障碍.根据传世文献,结合语境,对其中五则俗语词进行考释,得出释义."耗伐"即"砍伐损害","弹收"即"验收","向问"即"询问、理论、指责","压佃钱"即"租借时所付的作抵押用的钱,俗称押金","战哨船只"即"战船和哨船,分别用于作战打仗和警戒巡逻".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俗语词考释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亡佚字书研究综述

    王虎张秀杰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字书,大部分已亡佚,但其佚文材料十分宝贵,一些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且成果丰厚.所指亡佚字书为有辑本的古佚字书(以龙璋《小学搜逸》为基础),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从辑佚类与研究类两方面展开论述:辑佚类主要包括清人辑本、今人辑本和域外辑本三类;研究类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期刊、硕博论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成果分为字书专书研究、古文献引字书研究以及字书对比研究三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亡佚字书研究现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魏晋南北朝隋唐亡佚字书综述

    明代唐诗选本对柳宗元诗的接受差异及其原因

    董庆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唐诗选家对柳宗元诗接受度普遍不高.明前、中期,受尊崇盛唐、忽视中晚唐思想影响,对柳诗选录多至48首、低至一首未取.接受度虽不高,但在明人辨体思想影响下,其五言古诗之简古淡泊仍为其赢得一席之地.明后期,文学观念转变,审美追求渐趋多元,柳诗选录呈小幅增长,但在中唐诗人地位普遍有所上升的明后期,柳宗元诗歌接受地位已有下降之势.这与明代社会文化环境、不同阶段文学观念的提倡等密切相关.

    明代唐诗选本柳宗元诗接受差异原因影响

    清代诗学批评视野下王昌龄诗歌接受的新变

    张金梅张中宇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是王昌龄诗歌接受史链条上最为关键的一环,出现了三个新变化:第一,清人首次提出王昌龄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歌特质及地位更加突出;第二,清人突破明代"王不及李(白)"的观点,将唐人绝句"王李"并称的主张推向新阶段且渐成定论;第三,清人辩证评价王昌龄古体诗,走出了唐宋首推王昌龄五古、明代侧重王昌龄七绝之偏,兼重王昌龄古体与绝句.清人尤推崇王昌龄以极为精赡的七言绝句展现边塞大漠风貌和戍边军旅"意态雄健"、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以及善于捕捉或创造典型场景、善于表现情绪微妙变化的高超诗艺.

    清代诗学王昌龄诗家天子七绝圣手新变

    版权声明

    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