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平顶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平顶山学院学报
平顶山学院学报

罗士喜

双月刊

1673-1670

pdsz@chinajournal.net.cn;pdsuxb@pdsu.edu.cn

0375-4910025

467002

河南平顶山学院学报编辑部

平顶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检索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自2002年起改为双月刊出版,一、三、四、六期相对集中刊发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二、五期相对集中刊发自然科学论文。望广大作者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版权声明

    57页

    地肱:大伾山与古代黄河河道变迁

    陈东川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黄河下游起始河段的标志性地物之一,"大伾"指的是位于今郑州巩义、荥阳两市北部的大伾山.自洛口至于汜水口间的大伾山与其东侧的广武山一线,自古便被称作"地肱".这一称号正反映了黄河下游首段河道的基本流向与大伾、广武两山顶托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如此,大伾山至今仍是郑州与黄淮大平原城市安全的天然保障.

    地肱大伾山广武山郑州

    董仲舒在淮南王案审理中的影响——基于《史记》《汉书》的考辨

    王泽春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没有亲自参与的情况下,董仲舒仍在淮南王案审理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吕步舒担任主审官并不是出于其师董仲舒的推荐,但是汉武帝之所以任命他担任主审官,主要考虑到他是董仲舒的弟子,以期他能以董仲舒的思想审理淮南王案.事实证明,吕步舒确实以《春秋》决狱,其审判依据"君亲无将"受到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影响;反之,淮南王案的审理推动法律儒家化,基本奠定了后世以司法判决宣告谋反违法性的方向,且"君亲无将"原则逐渐成为认定谋反罪的法理依据,《唐律疏议》则将其正式写入法律条文.

    董仲舒吕步舒淮南王案《春秋》决狱君亲无将

    宋明"诚意"概念之演变——从朱子、阳明到蕺山

    张意琳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明时期,"诚意"的含义不断为儒者们所扩充、革新.朱子在深化"诚意"内涵的同时指出了《大学》于"格致""诚意"处前后文逻辑不一致的问题,而他始终坚持先"格致"后"诚意"的思想进路;阳明认为朱子的诚意论并无法沟通知识与道德,因而他恢复了"诚意"的"首脑"地位,并通过对"诚意"与"格物"关系的创造性翻转解决了朱熹理论自外向内贯彻道德的困境,但其晚年却因"致良知"的提出将"诚意"逐步化约为"致知";蕺山的思想主要围绕着缓解阳明后学的流弊展开,他对"诚意"概念的翻新使得"格物""致知"等条目都成了"诚意"的展开,但他对"意"的过分侧重同样遗留下些许问题.

    诚意格物致知毋自欺慎独

    熊十力"尽心"工夫:以宋明理学批判为中心

    张释霖周磊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熊十力接续心学一脉,在批判宋明理学静坐工夫有拘紧倾向的基础上,围绕孟子"尽心则知性知天"主张展开尽心工夫.在心性关系上,熊十力继承心学一元论的观点,将心、性、天等宋明理学范畴同质化.在心物关系上,与王阳明心外无物主张不同,熊十力持心物不二的观点,认为心物二分是导致工夫内外相分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化解工夫内外相分的办法是做好博文之功,即维持工夫在自然与人事两端的平衡.严格来说,熊十力并未能像朱熹、王阳明等宋明儒者一样构建起自身严密的工夫体系,但他对宋明理学工夫论的反思和批判对发展儒家工夫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尽心宋明理学工夫论心物不二

    早期道学视域下的儒家"启发语言"

    包佳道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道学视域中的儒家提供了一种说形而上者的语言——"启发语言",即可以由形下物、事的启发通达形上本源、根据.儒家"启发语言"往往表现为动态综合指点,经常采用比喻、类比、举例等,由近及远地进行经验性取譬.与具体物、事明述语言的确定性不同,儒家"启发语言"的语义呈现出生发性、体验性.受儒家"启发语言"的启示,当下的汉语哲学建设应提升语言的生命力和情感性,但切不可以此拒斥明述语言的清晰表达.

    早期道学儒家启发语言命题陈述

    论姚雪垠文学道路的"故乡"与"他乡"之旅

    王宗辉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姚雪垠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开封、南阳等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均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些足迹与姚雪垠走过的文学道路密不可分,开封是青年时代的姚雪垠求学与办刊之地,南阳为姚雪垠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文化工程意义的项目.在当代河南文学作家作品经典化序列中,姚雪垠不仅重视传世作品的创作,而且重视文化名人的自我建设工作.从河南出发的姚雪垠并未把文学创作与交往活动局限于"故乡"之内,而是通过作品的译介出版走向了"他乡",在世界舞台上传播着中国作家的声音.

    姚雪垠《李自成》河南故乡他乡

    阎连科早期小说的辑佚与再整理——以《阎连科文学年谱》为基础

    廖林林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阎连科的早期小说是理解阎连科后来创作的重要切入口径,其价值值得关注.《阎连科文学年谱》是目前较为权威的阎连科研究资料,但其对阎连科早期小说的收集整理力度有待提高.在《阎连科文学年谱》的基础上,对新发现的《找到了……》《净土》进行简要考释,并对《阎连科文学年谱》漏记的《团长》《大伯》《吉星高照》《将军》《鼓胀》《鬼节》这几篇小说进行整理补充.

    阎连科《阎连科文学年谱》早期小说辑佚再整理

    清代河南女诗人高芳云及其《形短集》研究

    蒋乐乐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芳云是清代河南地区女诗人,著有《形短集》一卷,存诗六十九首,后附训子语五十二条.通过对所见材料的整理,对高芳云生平家世及《形短集》的刊刻出版进行考述.诗集中训诫儿子的诗歌以及训言纯正的训子语,不仅体现出她的教育方法,从中亦可见她的性情为人.《形短集》诗歌及训子语为研究高芳云生平和思想提供了重要材料.

    高芳云河南女诗人《形短集》训子语

    基于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课程评价有效性提升路径

    王小鹤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多数高校虽然进行了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却存在流于形式、持续改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没有真正发挥评价在促进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根据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和课程评价的价值追求,课程评价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课程评价自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对人才培养持续改进作用的发挥.为有效提升课程评价有效性,一要优化课程评价标准,提升评价的科学性水平;二要改革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的合理性水平;三要构建基于持续改进的课程评价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从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三个方面三位一体提升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课程评价有效性持续改进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