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蒲松龄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蒲松龄研究
蒲松龄研究

王聿亮

季刊

1002-3712

abey@chinajournal.net.cn

0533-5821643

255120

山东淄博市蒲松龄纪念馆

蒲松龄研究/Journal Pusongling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蒲学学术刊物。旨在推动蒲松龄研究的开展,反映国内外蒲学研究动态及其研究成果,沟通国内外蒲学研究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的叙事功能探析

    李奎刘薇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志异》对唐人小说多有借鉴,有学者认为《莲花公主》是唐传奇《南柯太守传》的派生文本.而越南汉文小说《花国奇缘》的叙事与中国梦境小说多有关联,与《莲花公主》也有传承关系.从文本比对中可以发现,《花国奇缘》和《南柯太守传》《莲花公主》三者间有相同的叙事情节要素,《莲花公主》一方面对《南柯太守传》借鉴吸收,另一方面又影响《花国奇缘》.同时,三者之间的文本内容与深层内涵也是不断递进发展的过程.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南柯太守传》《花国奇缘》叙事

    从"悉如常人"到"偶见鹘突"——《聊斋志异》中异类的人化与显形

    刘珂佳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志异》对于"异类"形象的塑造,真正做到了"悉如常人""偶见鹘突".这些异类在外在形貌、内在性格上"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并且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着人类特有的社会关系;其在显形的表现上也颇具特色:或由叙述者直接点明异类身份,或因自身行为及其他外界因素暴露异类身份.本文以鲁迅对《聊斋志异》异类描写的评价为切入点,探析"异类"的人化与显形,总结异类形象塑造的独特之处,从中窥见作家在创作目的、创作手法及创作观念上的突破.

    《聊斋志异》悉如常人异类人化偶见鹘突异类显形

    《聊斋志异·颜氏》篇女性观探究——兼本事考补

    吕陆曦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志异·颜氏》常被研究者归为体现蒲松龄进步女性观的作品,因为其塑造了勇敢、智慧的颜氏形象,但通过与徐渭的《女状元辞凰得凤》对比,本文认为《颜氏》篇中蕴含的是作者的男权思想,体现的是作者保守的女性观.同时,在与《女状元辞凰得凤》的对比中,本文还对《颜氏》篇的本事进行了补充.

    《颜氏》《女状元》女性观本事

    《考城隍》《司文郎》本事考辨

    付永强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考城隍》是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司文郎》则是思想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学者对这两篇小说的情节来源多有考证.叶德均、朱一玄等认为《考城隍》的情节可能源自笔记小说中人死后为神的故事,杨敬民认为《司文郎》中以鼻观文的奇妙构思是受钱谦益"香观说"的启发.但从本事研究的角度看,《考城隍》的创作可能受到民间故事《城隍交代》的影响,而《司文郎》中以鼻观文的情节明显来自一则民间笑话《嘲学浅》.这两篇小说是蒲松龄受民间文学启发创作而成的,这一点对于审视民间文学与古典文学的互动,加强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考城隍》《司文郎》民间文学本事

    蒲松龄的文学遗产及其俄文翻译

    索嘉威高玉海
    46-63页

    《本朝聊斋志异·桃香》对《婴宁》的"翻案"书写

    赵碧霄
    6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当代怪异小说《本朝聊斋志异》第五话《桃香》"翻案"于中国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婴宁》篇.小林恭二以"本朝"为名,意在更加突出日本元素,在对背景和人物采用"归化"策略处理的基础上,在文本中大量替换或增加以日本真实的历史人物、官职名称以及原产植物,并展现出日本平安时代摄关政治期间"国风文化"复兴的社会风貌.同时关于"上巳节日"和"安葬狐母"的改写又保留和复现了中国原始的上巳风俗文化信仰和儒家父权家庭伦理观念.《桃香》篇"归化"中的"异化"成分显露了日本文学自身"变异"发展中的"中国底色",体现出日本当代民族主体性建构下"翻案"创作的复杂性特征.

    《婴宁》《本朝聊斋志异》主体性中国底色"翻案"小说

    《聊斋志异》与《镜花缘》科举叙事的比较研究

    尚继武
    8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志异》《镜花缘》虽然一为文言小说一为章回小说,所叙科举考试故事中应试者的角色身份及应试结果差异较大,但是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科举心态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科举叙事存在的相似处,或许是古代小说科举叙事传统的影响所致,或许是李汝珍可能读过或者听人介绍过《聊斋志异》故事所致,或许是李汝珍与蒲松龄有相似的科场经历与见闻所致;其相异之处,则与各自的作者在家世家境、志趣遭际、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关.

    清代小说比较研究《聊斋志异》《镜花缘》

    蒲松龄与《世说新语》及魏晋风度

    夏荻楸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松龄的为人处世与诗文风格均受到魏晋风度的影响,特别是受到魏晋名士一往情深、率真自然的精神风貌的影响.蒲松龄像《世说新语》中那些魏晋名士一样,在无情的社会中满怀深情地活着,在伪善的体制下率真自然地活着.情到深处成痴,痴人多具狂性.蒲松龄是一个痴于真情、痴于科举、痴于著书的痴人,也是一个至情至性至淳的狂生.可以说,"情""痴""狂"是蒲松龄的精神内核,也是《聊斋志异》成书的推动力.

    蒲松龄《世说新语》魏晋风度

    同题写作的现代意蕴——论王秀梅的《聊斋志异》同题小说创作

    高媛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秀梅以"同题写作"的方式,借用《聊斋志异》中部分篇目的题名,结合其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叙述的情节框架、建构的人物关系、使用的文学意象等,写作了全新时空背景中的人物故事,对现代社会的生活内容进行展示.在这些同题小说中,亲子关系、底层生活以及养老问题等现实问题都得到重点体现,关涉现代历史的战争叙事以及与此相关的父系家族历史叙说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探求行为得以凸显.除此之外,写作者还在借鉴原文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兼及客观现实环境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飞升的人""坠落的人"以及"桥"等重要意象.

    《聊斋志异》同题写作现代内容

    论《醒世姻缘传》的药物书写

    史小军吉琳
    11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醒世姻缘传》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章回涉及药物与医疗过程描写,具有浓厚的现实性特征,有助于故事情节的构建、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艺术效果的呈现,对世情小说《金瓶梅》和《红楼梦》的药物书写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醒世姻缘传》药物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