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科学
情报科学

靖继鹏

月刊

1007-7634

infosci@jlu.edu.cn

0431-85095200

130022

吉林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情报科学/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的学术刊物。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情报科学研究的发展,开展情报教育,普及情报知识。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现代信息业发展、多媒体技术、情报人员结构等方面。主要栏目有学术前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综述、研究生园地、书评、简介及专题论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ERT-BiLSTM混合模型的社交媒体虚假信息识别研究

    冯由玲康鑫周金娉李军...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探索信息疫情背景下社交媒体中真伪信息的主题特征,研究社交媒体平台评论信息特征及真伪识别问题,为用户和社交媒体平台信息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针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疫情相关的多主题数据,以Twitter平台推文为数据集。运用LDA模型,提取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主要表述和语义特征。引入BERT预处理方式,融合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算法,构建BERT-BiLSTM混合模型,识别虚假疫情信息。[结果/结论]基于LDA主题模型的对比研究,发现真实和虚假信息在主题和表述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比较,BERT-BiLSTM模型对虚假疫情信息识别具有显著优势,准确率达到0。960,F1值为0。961。因此,本文构建的BERT-BiLSTM模型将为虚假信息识别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创新/局限]以社交媒体平台疫情信息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LDA主题模型探究了疫情信息的特征,在小规模数据集上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多主题数据的有效识别,为信息疫情治理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社交媒体多主题数据LDA模型对比研究虚假信息识别BERT-BiLSTM

    政策文本计量视角下科技人才政策分析与评价——基于"工具—效力"的二维框架

    胡峰李加陈翟婧
    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基于政策文本计量视角的科技人才政策分析与评价对于优化政策设计、释放制度红利,以及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构建"工具—效力"的二维框架,通过内容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对江浙粤"十三五"以来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结论]政策工具方面,三省存在明显的选择偏好,且政策工具内部存在使用的结构性张力,在科技人才开发端也存在子工具分布的"冷热不均"现象。政策效力方面,三省待评价的9份科技人才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7。69,政策整体效力表现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政策时效、政策激励、政策目标等一级变量及部分二级变量设计上均存在较大凹陷程度。最后,针对工具和效力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改进优化建议。[创新/局限]通过三省科技人才政策的对比分析与评价,为科技人才政策的持续改进提供对策建议,为政策理论研究提供方法镜鉴。

    政策工具政策效力科技人才政策内容分析PMC指数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高校师德师风类网络舆情风险评估预警研究

    江长斌徐紫琪王宏宇徐思思...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近年来高校师德师风类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由于涉事主体的特殊性,该类事件关注度和风险度更高,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有利于提升高校舆情管控能力。[方法/过程]本文聚焦高校师德师风类网络舆情,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建立信息内容、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三个维度的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风险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借助K均值聚类法对舆情事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模型。[结果/结论]本文结合高校师德师风类网络舆情特征构建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舆情风险划分为低危型、中危型和高危型三个等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分析对应舆情事件的舆情特征和指标差异,提出针对性的舆情管控策略。[创新/局限]本文结合特定类型网络舆情特征选取指标并优化量化方式。未来研究可考虑验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结合更多实例数据提高评估与预警泛用性。

    高校网络舆情师德师风风险评估预警熵权TOPSIS法信息生态

    在线医疗社区健康焦虑用户关联数据挖掘与群体画像分类研究

    张艳丰高靖超洪闯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在线医疗社区健康焦虑用户画像,以揭示不同类型健康焦虑用户群体需求、行为等特征表现,为实现用户健康信息精准推荐和个性化服务提供一定依据。[方法/过程]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在线医疗社区健康焦虑用户数据特征构建标签框架,通过形式概念分析方法构建健康焦虑用户标签概念格,挖掘用户特征关联规则并实现健康焦虑用户群体分类。[结果/结论]依据不同类型健康焦虑用户群体标签特征,将其划分为过度询证型、积极求解型、消极逃避型以及边缘划水型4类,具体分析各类健康焦虑用户画像的关键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创新/局限]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健康焦虑用户群体的特征表现与关联规则,对引导健康焦虑用户树立正确健康观及促进在线医疗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未考虑不同疾病社区多源数据融合的情况,样本涵盖的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线医疗社区健康焦虑用户画像用户标签关联规则

    基于混合方法的"科学论文-专利技术"关联关系模型构建——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

    冉从敬田文芳贾志轩
    13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技术的更新迭代过程日益缩短,与新兴技术相关的论文和专利成为了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迫切地需要挖掘科学论文主题与新兴专利技术间的关联关系与演化规律。[方法/过程]从多维视角分析出发,以共现网络、文本主题挖掘、文本相似度计算、时间窗口划分为技术支撑,将共现网络分析视角下关联关系分析和主题挖掘视角下的关联关系分析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混合方法的科学论文—专利技术关联关系模型。[结果/结论]以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为例,对算法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三个时间区间下"论文-专利"主题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值都较高,主题领域形成了科学研究和专利技术的协同创新趋势。[创新/局限]本文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科学论文-专利技术"关联关系构建方法体系,实现了对科学技术互动规律更加细粒度、动态的剖析,进而挖掘出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主题发展方向,为指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践路径。

    混合方法关联关系模型文本共现网络文本主题挖掘生物医药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用户参与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袁静王思君臧国全
    144-15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从用户参与视角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用户参与度现状进行测评研究,为推进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实践、提升用户参与率、推动政府数据价值实现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根据用户参与情境和行为特征维度,结合Delphi法和AHP法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用户参与度测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并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个省域平台、19个城市平台进行实证测评研究。[结果/结论]当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用户参与度整体水平不高,参与层次较低,用户参与程度的地域性差异较大,而且参与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密切,此外,平台建设的功能完善程度也会影响用户参与的水平与质量。基于此,从加强平台建设规范、提升用户参与素养,完善平台功能、提升用户黏性,强化平台维护、提高数据质量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创新/局限]本研究从用户参与度测评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用户参与度测评指标体系,并对用户的实际参与度现状进行了实证测评,但测评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进行完善。

    政府数据开放用户参与度数据开放平台测评指标实证研究

    合作博弈视角下数字平台数据互操作制度研究

    李剑寇晨雪王轩
    15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良性的数据互操作可以打破数据孤岛、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对于促进数据流通、数字经济良性竞争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探究数据互操作的实施困境及域外有益经验,以期探索适合我国的实施路径。[方法/过程]首先基于非合作博弈视角分析数据互操作的实施困境,进而转向合作博弈理论,并以欧盟《数据法》为重点样本,研究不同方案成本收益的差异,以揭示数据互操作实施的优化方案。[结果/结论]我国在推动数据互操作的宏观制度设计方面,应坚持促进参与方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制定有约束力的协议,特别是在标准化规则制定与数据投资激励保障方面,同时建立行业自律与国家监管并行的监管模式。[创新/局限]运用合作博弈理论,基于欧盟《数据法》这一示例,结合量化分析结果探索更优的数据互操作实施路径。不过由于《数据法》的评估是基于欧盟的实践情况,我国数据互操作规则的实证分析还需结合相关实际数据展开。

    数据流通数据互操作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成本收益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知识融合量化分析

    王仪雯谭春辉龚丽华
    16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在提倡学科交融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知识融合进行量化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科知识创新,对于学科发展意义重大。[方法/过程]以2015-2022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23个学科的论文引用关系为数据源,对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度、知识融合相关性和知识融合潜力进行测度,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探究跨学科的知识融合特征对知识融合效果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跨学科知识融合受学科性质影响,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融合度高于人文科学学科,近缘学科知识融合相关性优势明显,人文科学学科偏向于知识相关性融合,社会科学学科偏向于知识潜力融合;从知识融合效果来看,知识融合相关性强度和知识融合潜力强度与知识融合效果显著正相关,但知识融合潜力驱动更有助于学科影响力的提升。[创新/局限]基于引用关系探究跨学科知识融合特征与规律,有助于优化跨学科知识融合路径,使用其他关系是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知识融合度知识融合相关性知识融合潜力知识融合效果面板回归分析

    谣言止于智者还是真相?基于双层耦合网络的谣言控制仿真研究

    薛晓斐方晓印王仪雯张强...
    176-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谣言对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控制其传播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方法/过程]本研究使用双层耦合网络具象化谣言传播所需的社会系统,并采用改进的SCIR模型,探讨了中心化(官方媒体)和非中心化(意见领袖)两种控制策略的治理效果。[结果/结论]通过智能体建模方法开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官方媒体和意见领袖两种谣言控制策略各有适用范围,官方媒体控制策略对网络谣言的控制效果更优,意见领袖控制策略更适用于未被官方媒体触及的谣言。在特定条件下,降低官方媒体控制阈值比增加官方媒体数量的治理效果更优。[创新/局限]基于传播渠道构建了双层耦合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控制策略。所构建的模型在复杂程度上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控制策略中目标个体的选择不够精准。

    谣言控制SCIR模型双层耦合网络官方媒体意见领袖

    印尼智库对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分析

    宋国新赵梓岩肖梓澍
    186-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对印尼智库报告进行分析研判有利于观察印尼对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认知与战略走向,有利于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向深入。[方法/过程]以文本分析法来研究印尼3家代表性智库的11篇研究报告,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印尼战略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认知,进而了解印尼的"一带一路"观。[结果/结论]在对智库报告文本的整理和分类后,发现印尼智库研究集中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挑战及应对三个主要方面。受美西方干预以及本国现实利益、社会发展水平、反华情结等因素的影响,印尼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呈现三大特点,既关注度不断提高但仍然不足、整体更加积极正面、仍存在一些消极负面因素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创新/局限]本文从印尼精英视角系统分析印尼十年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充分证明中国—印尼"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更有力地佐证"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国际价值。

    印尼智库"一带一路"倡议认知分析中国与印尼关系国际合作